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 -《教父》中經常被人遺忘的真理

《教父》被稱爲男人聖經,裏面也有許多令人耳熟能詳的金句名言被封爲真理。

比如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又比如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在衆多經典名句之下,人們常常遺忘了這個故事真正的意義。

那就是教父維多·柯里昂所說的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

相比於電影版中的主線情節是麥克·柯里昂成長爲教父的歷程,書中更主要刻畫的是幾個人物的命運。

維多·柯里昂說,每個人不能違抗自己的命運。

但即使是他,也不能在一開始就發現自己的命運所在。

面對既定的命運,他們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想要逃避,還有的選擇反抗,但是最終都不得不臣服。


維多·柯里昂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也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爲叱吒風雲的教父。

曾經,他也只是想做一個照顧好老婆孩子的傳統意大利男人。

直到彼得·克萊門扎向他扔了一包槍開始,他的命運開始發生變化。

每個人的命運都由無數個不得已組成。

這些不得已像一隻隻手,將人推向必然的洪流之中。

維多·柯里昂正是如此。最早推動命運的是他的父親被當地黑手黨殺害,逼迫他必須遠渡美國避難。


之後,由於當地惡霸法努奇,他失去了工作。

在彼得·克萊門扎的帶領下,他走向另一條道路。

在這條路上,維多·柯里昂看清了自己前方是什麼,義無反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行。

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怎樣的結果,並在這個結果上思考每一步如何去做。

這或許纔是維多·柯里昂白手起家的真正祕密。

因爲知道確切的目標,纔不會被情緒所左右,完全服從於理智,不讓自己被迷惑。

他順從命運,最終成爲了命運的王者。


麥克·柯里昂逃避着自己的命運,他不想和家族有任何的關係。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不能理解父輩和兄弟們對於事業的追求。

完全接受美國教育的麥克·柯里昂,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個徹底的美國人,過上美國式的生活,有個美國式的孩子。

他所追求的是平凡有錢人家的美國夢。甚至於他喜歡凱,正是因爲凱是一個徹底的美國獨立女性。

但他的根仍屬於西西里,血管裏也仍流淌着意大利的血脈。

這就是爲什麼在流亡時,他對鄉下姑娘阿波羅尼亞一見鍾情,那個地道的西西里傳統女人。


雖然維多·柯里昂一直知道自己小兒子命運是繼承自己的衣鉢,但他並沒有去催促他,或者逼迫他。

因爲維多·柯里昂知道,當命運來臨時,一切都無法選擇。

不管麥克·柯里昂再怎麼逃避,參軍也好,上大學也好,最終他還是要回歸於家庭,成爲新的教父。

因爲他是西西里人,他有家族需要保護。責任感和對家族的愛,讓他不得不放棄曾經的理想。

從小就掙扎在父親期望和兄弟薰陶下的麥克·柯里昂,最終也承認了命運的安排。

在書中,每個人都有着既定的命運,他們順着命運之線往前走,以得到最終的獎賞或者是懲罰。


命運並不是上天安排的玄妙之物,而是由每個人的生活背景、性格所最終引導出的結局。

桑迪諾·柯里昂因爲從小目睹了父親的暴力,經歷過家族的紛爭與混亂,因此他的脾氣格外的暴躁。

這份暴躁讓他經常會失去理性,即使他再驍勇善戰,也無法做出冷靜的戰略對策。

維多·柯里昂一直知道這個大兒子無法成爲新的家族領導者,但他卻沒有想到的是,命運推動的方式如此的極端。

同樣是因爲性格導向命運,約翰遜·方坦與桑迪諾·柯里昂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他優柔寡斷又非常的軟弱,沒有什麼男子氣概。

但是這樣的約翰遜·方坦卻很早的明白了自己的命運,最終他抓住了命運,重新獲得了成功。


桑迪諾·柯里昂一直以爲自己的命運是成爲教父,繼承家族產業。

但他並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他沒有深謀遠慮,只有火山般的脾氣。

維多·柯里昂用多種方式教導他,他卻一直在抗拒,最終走向了無法回頭的深淵。

約翰遜·方坦則從小就知道自己要成爲歌手,他明白音樂對自己而言的意義。

他曾爲了音樂上的失敗而沉淪,也因性格的軟弱而陷入低谷。

但他卻明確自己的道路,於是借用着維多·柯里昂的力量,重回事業巔峯。

在書中,約翰遜·方坦的POV中還有個關鍵人物,叫做尼諾·瓦倫蒂。


他也是維多·柯里昂的養子,有着一副好嗓子,卻因爲時運不濟,成爲了一名卡車司機。

他一直認爲這不是自己的命運,維多·柯里昂也認爲這不該是他的命運。

於是在維多·柯里昂的暗示下,約翰遜·方坦帶着尼諾·瓦倫蒂來到了娛樂圈,用自己的一切資源幫他成爲大明星。

而成爲大明星後的尼諾·瓦倫蒂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命運是什麼,他無法再回頭,只能毀滅自己。

每個人都有既定的命運,只能順從,無法逃避,無法違抗,更是無法改變。

任何不遵循命運安排的人終將付出代價。


而要看清自己的命運,也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那需要足夠的謙卑與理智。

要善於傾聽別人,更要充分了解自己,在尋找到自己的命運之路後接受它,順從於命運安排。

這是唯一的辦法,也是經常被人遺忘的真理。

人們總期望着自己的未來,認爲自己所期望的就是命運。如果沒有實現,就會覺得命運不公。

但其實並不盡然,那些期望只是主觀的泡影,在沒有完全看清楚前,不過是心中的渴望。

渴望不是現實,渴望不是命運。

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而它往往並非你所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