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溫情,抵不過一碗湯羹

鯽魚豆腐湯

在廣東飲食文化裏,除了琳琅滿目、花樣繁多的早茶小點,最令人難忘的,應該就是各式湯水了。嶺南湯王佘自強說:“粵人無湯不上席,無湯不成宴。”“廣東湯的特點是不寒不燥,不膩不滯,清潤可口,鮮美淳和。”


瑤柱冬瓜海帶湯

確實是這樣,地道的廣府人家,主婦們可以不懂小炒,不懂涼拌,不懂烘焙,不懂燻蒸,卻一定不可以不懂煲湯。煲湯的材料從各類蔬果、家禽牲畜、中醫藥材到山珍海味,搭配各有講究,各家有各家的法寶,卻都基本遵循“四時節令”、“藥食同源”的前提原則。

一年四季,廣東人都擅於根據不同的節氣來調整煲湯的材料。春日溼困,會有木棉當歸鯽魚湯幫助祛溼解困;炎炎夏日,經常可以見到清熱下火的冬瓜薏米湯的身影;秋日燥盛,銀耳雪梨湯是滋潤美容標配;而在寒冬時節,則輪到滋補強身的花膠雞湯唱主角。這些適時而變的食材調整,無一不滲透着我們傳統的中醫食療文化。


冬瓜薏米筒骨湯

對於一般的外地食客來說,普遍認爲廣東湯水就是“老火湯”,而在真正諳熟湯譜的主婦手裏,廣東湯其實有“煲”、“燉”、“滾”、“羹”之分。

煲湯,也就是外地食客普遍認爲的“老火湯”。傳統的做法是要取一個陶製湯煲或大砂煲,把主料、配料和佐料一次放入煲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煨煮2-3小時,直至湯濃料軟爛,最後只需放一點鹽調味,盛一碗,綿滑甘濃,可口美味。現在有不少新生代主婦喜歡用不鏽鋼湯鍋或玻璃湯鍋來煲老火湯,私以爲,這些湯鍋煲出來的湯相比於陶砂湯鍋,總感覺少了那麼一些醇厚滋味。


奶白菜杏仁瘦肉湯

燉湯,要用到專門的器皿——燉盅。雖然同樣是陶砂質地,但形制卻與湯煲有所區別。湯煲一般體形較大,蓋子有氣孔,可以直接坐明火加熱;燉盅則相對小一些,講究蓋緊密封,需要放入蒸鍋裏隔水加熱。一般是把原只完整或切成大塊的湯料和清水以1:1.5的的比例,置燉盅內,蓋緊蓋子,再放入蒸鍋隔水蒸,通常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蒸2-3小時,出鍋後再放鹽調味,湯品原汁原味,鮮美濃郁。


苦瓜排骨湯

滾湯,做法就相對簡單多了,對湯鍋的要求也不高。首先要燒一鍋加了薑片的開水,把食材經過刀工處理後,按照先蔬果再肉類的順序,先後放入湯料加熱至熟。要注意,放入蔬菜瓜類後,只要湯水再次微沸,就要馬上加入肉類,煮至全沸即可熄火加鹽調味。否則蔬菜瓜類會因爲煮的時間過長而發黃,影響成品色澤;肉類也會因爲過度加熱而變柴變幹。

廣東話把湯水沸騰叫做“煮滾”,湯料基本都是一“滾”就熟,所以這類滾湯都是湯清味鮮,肉類爽滑。


莆瓜肉滑湯

羹湯,就是在滾湯的基礎上,勾入芡汁或濃稠的湯料,比清亮的滾湯增添了絲滑綿綢的口感。


蟹黃豆腐羹

這四種湯羹,是廣府人家在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較爲固定的做法,而其萬變不離其宗的各式湯料搭配,不僅體現了傳統中醫食療文化,也飽含着廣府女人對家的熱愛、對親人的守候。

精挑細選的湯料,長時間的熬煮,有時一煲湯可能會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來準備。在這個過程當中,女人們把滿腔的溫情融入濃濃的湯水裏,滋潤着家人,也蘊育着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