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潮中的軟件業

  隨着國際生產要素的重組和產業的轉移,國際軟件業正在經歷生產方式的全球性變革,目前以美國、歐洲、印度、中國等爲主形成了國際軟件產業分工體系,世界軟件產業鏈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鏈條分佈逐漸明晰。美國作爲早期軟件產業的發源地和世界軟件強國,在軟件產品研發和基礎研究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歐洲在應用軟件領域厚積薄發,增勢強勁。亞洲軟件市場潛力巨大,生產成本優勢明顯,以印度和中國爲代表,佔據全球軟件外包的較大份額
美國:壟斷性軟件強國
美國是世界軟件強國,其軟件產品佔有全球 60 %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大力發展基礎和核心軟件技術,控制着軟件開發平臺和軟件工具,在全球軟件產業中居於領先和核心地位。
目前美國軟件業呈現兩個方面的顯著變化,第一,軟件服務增長快於軟件產品增長,軟件業呈現服務化趨勢。第二,外包成爲新的軟件生產方式,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外包來源國。
美國佔領全球制高點的經濟發展策略,高度發達的市場環境,豐富的技術資源,決定了美國以技術創新爲目標,積極發展軟件高端領域。由於軟件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軟件業的利潤空間遭受擠壓,軟件業的高速增長造成了美國國內軟件勞動力嚴重短缺,另外美國本土人力資源的成本居高不下,爲了增強核心技術競爭力,降低軟件生產成本,軟件外包成爲必然的選擇。

歐洲:軟件應用實現新突破
   以德國、英國和愛爾蘭爲代表的歐洲,在應用軟件方面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尤其在通信軟件、企業管理軟件方面,其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高的佔有率。
德國在應用軟件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 73% 的主要軟件企業自主開發應用軟件。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供應商、第三大獨立軟件供應商 SAP 的總部設在德國沃爾多夫市。 
    德國也是世界軟件行業的出口大國,目前,德國軟件的主要出口市場以歐盟國家爲主,其次是北美和亞洲國家。近年來軟件開發首先向印度、東歐、中國、以色列等國家進行轉移。 
    英國軟件產業的優勢領域有數據庫、支撐軟件包、虛擬現實、 WAP 技術、基於神經系統的多媒體應用、實時和對安全性要求高的軟件以及金融、財務軟件和娛樂軟件。 
    儘管愛爾蘭國小人少,但是在歐洲軟件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贏得“歐洲軟件之都”、“歐洲硅谷”的美譽。愛爾蘭選擇爲美國軟件企業提供軟件的歐洲語言本地化服務作爲發展軟件產業的切入點,如今,愛爾蘭已經成爲世界大型軟件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
    現在愛爾蘭具有較強的軟件綜合研發能力,特別在客戶管理系統、無線通訊、多媒體網絡教學培訓、網絡安全、金融銀行軟件、軟件工具、網絡工具及應用、嵌入式實時系統軟件等方面有着較強的實力。 

印度:出口導向成就外包霸主
印度軟件業屬外向型產業,大力發展軟件外包服務和離岸開發業務。印度的軟件出口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20% ,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計算機軟件出口大國。印度的軟件外包已經佔據了美國 60% 的市場份額,成爲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提供國。 
    印度在軟件外包領域取得空前的成本並非偶然。首先,印度軟件公司具有較強的項目管理能力,印度的幾家大軟件公司,其軟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高達 96% 以上,對時間、質量、成本、過程控制的能力非常強。其次,印度成長了一批較大規模的企業,以 TCS , Infosys 和 Wipro 等萬人以上的大型軟件公司,可以承接大型軟件項目的全系列外包服務。再次,印度軟件從業人員的分析能力、營銷意識、質量保證能力在國際上擁有良好的口碑。最後,印度的英語語言優勢克服了與客戶交流的語言障礙。 
    經過了多年從事軟件外包編碼的專業代工,很多印度大型軟件公司開始承接金融服務、電信設備和製造業的全系列軟件工程服務,力圖在價值鏈的上游搶得一席之地。
中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 
     中國已經成爲亞太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軟件市場。賽迪顧問公司發佈的《 2004-2005 年中國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 2004 年中國軟件市場實現銷售額 479.1 億元,比 2003 年增長 19.9% 。根據預測, 2005 - 2009 年,中國軟件市場將以 19.8%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 2009 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180.4 億元。
我國軟件業的發展既重視發展面向國內市場的軟件應用,也積極發展以軟件外包爲代表的國外市場。 
    一方面,我國軟件具有廣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特別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企業改造過程中,國內軟件企業大有可爲。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國策,爲國內軟件企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發揮空間。特別是在金融、電信、政府、教育、能源等關係到估計民生的行業,以軟件爲代表的信息產業,將在這些行業發揮積極的作用,而在機械電器、石油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築材料、醫藥化工、汽車等行業應用軟件,也形成了行業競爭的新優勢。 
    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外向型軟件成爲振興中國軟件的戰略之一。中國加入 WTO 後,中國市場已經成爲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的競爭其實就是國際市場的競爭。近年來,我國本土企業遇到來自國際企業越來越大的壓力,面對近幾年全球軟件業的又一次大規模變遷的機遇,中國找到了切入市場的最佳時機,積極參與全球軟件外包的競爭。作爲全球軟件業的新興力量,在日本和美國市場的突破,促使中國軟件外包業的崛起,由此,中國被公認爲是新興的國際軟件外包中心。
    正如經濟的全球化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那樣,軟件業的全球化也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國內巨大的發展潛力帶來的新機會,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軟件公司進入中國,中國一批規模化的軟件企業不斷走出國門,尋求國際化發展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