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的結構原理

       1.硬盤的結構和功能

硬盤從外觀上看,是一個全密封的金屬盒,如圖1所示,它安裝在主機箱的支架上,通過軟排線與主板相連。硬盤是用硬磁盤記錄數據內容的。盤片、驅動機構、磁頭和信號放大器等都封裝在完全淨化的密封盒內,在盒的外部還有數據信號處理電路,它是計算機中的大容量存儲器。

 

 

圖1 硬盤的外部結構

 

我們使用的系統軟件、應用軟件以及創建軟件和數據等,一般都是存儲在硬盤上。硬盤的容量通常都用字節數(Bytes)來表示,容量越大,所能存儲的數據量也就越多。例如,圖1中的硬盤在正面的左上角標有120GBytes,表明該硬盤的存儲容量爲120GB。

2.硬盤的工作原理

硬盤是採用磁記錄的方式記錄(存入)數據和重放(讀出)數據的裝置,記錄媒體是硬磁盤,記錄和重放信號採用磁頭、磁盤是在高速旋轉的狀態下進行記錄和重放,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磁頭相對於磁盤時呈懸浮狀態,兩者之間保持微小的距離而不接觸,因而不存在磨損的問題。

打開硬盤的上蓋就可以看到硬盤的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硬盤的內部結構圖

 

硬盤的盤片是由硬磁性材料製成的,它被磁化後會以剩磁的形式保持所磁化的狀態,因而可以將信號記錄到磁盤上。磁盤在旋轉時,磁盤上所記錄的磁信號的磁場會感應磁頭,磁頭也可以將磁盤上的信號讀取出來輸出。硬盤的盤片是由好幾個盤片同軸安裝在電機的法蘭盤上,電機旋轉的時候所有的硬盤盤片同軸、同步旋轉。在旋轉的時候,盤片與磁頭相對運動,進行記錄和播放。

硬盤的多個磁頭安裝在多個同步擺動的磁頭擺杆端部。擺杆擺動時磁頭可以在硬盤的同心圓磁跡上讀寫數據信號。因爲每一個盤片上面都有錄放磁頭和盤片相接,所以在擺杆擺動的時候,所有磁頭的擺杆也是同步運動的。那麼,在某一個瞬時,各個盤片上的磁頭和盤片相對應形成的是一個圓柱面,如圖3所示。從而可以多個磁頭同時讀取盤片上的信號。所以,它的讀取速度和存取速度,也都是非常快的。

 

圖3 硬盤的磁跡

 

 

每個磁頭的引線順擺杆臂連接到擺杆軸承部,經磁頭放大器集成電路後,再經軟排線送到硬盤的數據信號處理電路,經處理後再送到硬盤後部的數據信號處理電路,經處理後再送到硬盤後部的數據接口插座上。數據線再和主板相連,可以從主板上通過這些軟排線,給硬盤輸入需要記錄的信號。從硬盤上讀取信號的時候,磁頭的輸出通過軟排線、數據處理電路和數據接口,將數據信號送到主板上。

磁頭的多個擺杆安裝在擺杆軸上,擺杆是在這個軸上同步擺動的,以便能迅速的找到數據所要存取的磁跡位置。它的精度要求很高,磁頭在記錄的時候,在磁盤上所形成的磁跡是一個同心圓。所以圍繞着中心,在磁盤上有很多個同心圓磁跡。所有的數據都是記錄到這些同心圓上。

如果硬盤當中磁頭、盤片、引線、軟排線等任何一個部位出現異常,都會使硬盤工作失常。所以,硬盤出現故障往往是偶然的。比如,某一個磁頭破裂、盤片損壞、擺杆不靈、軟排線傳輸故障,都會引起硬盤失常,這種情況一般需要更換硬盤。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硬盤的工作原理。圖4是硬盤的解剖示意圖,圖中示出了硬盤盤片、磁頭、擺杆、磁頭放大器和軟排線的位置關係。多個盤片安裝在一個同軸的法蘭盤上,法蘭 盤由電機驅動旋轉。

 

圖4 硬盤的解剖示意圖

 

磁頭安裝在以擺杆軸爲中心的擺杆上,擺杆端部沿着盤片做徑向擺動。在每個盤片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一個磁頭,進行信號的錄放。圖4中有三個硬磁盤的盤片,這個盤片是雙面帶磁的,所以每一個面都有一個磁頭(三個盤就有六個面,就有六個磁頭),可以同時進行信號的記錄和讀出。這樣,在硬盤的盤片上就有很多的同心圓,在這些圓上可以記錄很多的信息內容。在某一時刻,這六個磁頭所處的位置是在六個圓的圓周上,它形成一個圓柱的柱面。在這個柱面上可以同時進行信號的讀取,這樣,六個磁頭可以同時輸入、輸出信號,就可以大大提高信號的寫入或者是讀出的速度。

在工作的時候,盤片在電機的驅動下高速旋轉。比如,它可以每分鐘旋轉7200轉。這樣,磁頭和盤片之間,在高速相對運動的情況下進行信號的讀取,磁頭的引線送到磁頭放大器。磁頭放大器的輸入、輸出是和多個磁頭相連的。經過磁頭放大器這個集成電路,再經過軟排線,將多個磁頭的輸入、輸出接到接線柱上,通過接線柱送到數據信號處理電路,經處理後再送到硬盤的數據接口。

在計算機裏,硬盤的數據接口再和主板相連,進行數據的存取。所以在工作的時候,磁頭是在活動的擺杆上,擺杆擺動的時候,可以在不同的直徑上,進行信號的錄放。磁頭的記錄過程和錄音、錄像的過程是相同的。只不過磁頭和磁盤之間,是那種似接非接的懸浮狀態。所以,它要求磁盤的盤面非常的平整,磁頭和盤面之間有很小的一個空隙,相當於浮動在磁盤上進行錄放。因此,如果磁頭和磁盤碰撞,或者是中間有灰塵、污物,都會造成硬盤或者是磁頭的損壞。

下面我們看一下,數據在硬盤上的部位,如圖5所示。圖5也是磁跡在硬盤上的示意圖,實際上,它的磁跡數要比這多的多,這是我們將它簡化來示意的。數據信息是記錄在磁盤上的一個同心的圓周上,將圓周上的這些信息內容,分成一段一段的。各種數據的記錄的磁跡位置按圖示的格式確定,這樣也便於尋找數據所存的位置。在外圓有一個文件管理信息區。它通過這個管理信息區,就可以瞭解到整個盤面上所記錄的信息內容。裏面可以分成文件A、文件B、文件C等很多的區域。在每一個信息段上,叫做1組信息。那麼,1組信息又可以分成64個扇區。每一個扇區裏,可以存入一定格式的信息內容,這樣是爲了方便信息的讀取和位置的尋找

 

圖5 數據在硬盤上的部位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硬盤的工作過程,如圖6所示。硬盤的容量很大,但它的存取速度相對於CPU中的處理速度比較慢,爲了適應CPU高速工作的需要,在工作的時候,硬盤的信息或者是硬盤裏面的軟件、程序等,需要在CPU的控制下先調入內存之中,然後再由CPU進行處理。這樣就滿足了CPU高速運行的需要

 

圖6 硬盤的工作過程示意圖

 

CPU和內存之間,也存在着數據處理的速度之差。爲了適應這個關係,在CPU中或者是CPU外部還設有高速緩存(也就是高速緩衝存儲器)。這樣,使得急待處理的數據和指令,先調入緩衝存儲器,然後再由CPU進行處理。高速緩衝存儲器,又分爲1級緩存,2級緩存和3級緩存。

在整個計算機的處理過程中,需要進行某項處理的時候,CPU會通過控制總線將硬盤中所需要的程序或數據調入內存。所以,內存也需要有一定的容量,就是有足夠的空間存儲CPU要處理的數據和程序。也就是在工作的時候暫存的數據。CPU的裏面高速緩衝存儲器,其速度比內存高,將正要處理的內存中的數據調入等待,由CPU隨時的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滿足CPU高速工作的需要。當計算機斷電以後,這些存儲器裏面存儲的信息內容,就會全部消失了,而硬盤中的內容是不會消失的,它可以永久保存信息內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