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研究乾貨-高效實地研究客戶

在客戶的工作場所拜訪他們——有時被稱爲民族誌研究(ethnography)、影隨法(shadowing)、背景調查(contextual inquiry)或簡單的現場觀察(現場觀察)——是理解他們工作方式的最好方法。

  準備好和核心問題(Create a focus question)

  高效的實地研究者會準備好核心問題來使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項目目標上。“我準備研究我們的客戶如何使用我們的支持材料,以便我能設計一個在線的問題解決工具。”就是核心問題的一個例子。核心問題有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在有價值的觀察上,並防止我們同等對待每個觀察。

  記錄會談過程(Record the session)

  由於參與者的口語報告(verbal protocol)對於後續分析非常重要,你需要記錄會談過程。除非你擅長速記,你會漏掉評論、短語和一些參與者使用的技術語言。即使你擅長速記,你也會漏掉語調信息(intonation)。記錄對於合適而有深度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這樣高效的實地研究者才能記錄會談過程。

  拍照(Take photographs)

  當你進入一個新環境,經常有許多事情在進行,你不確定要記錄什麼。這可能存在的風險是,當你不久後回顧自己的筆記和記錄時,發現你無法回憶起環境中的一個關鍵要素。高效實地研究者傾向於拍三種照片:

  表現整個環境的照片,比如建築外觀和整個辦公場所的照片。

  表現與其他人和周邊事物在一起的參與者。

  表現參與者與環境中的特定物體互動的特寫照片。

  做好筆記(Take great notes)

  錄音不是你不做筆記的藉口。錄音可以使你不必逐字逐句地作大量語錄,但它並沒有告訴參與者的行爲和所處的環境。

  做筆記的難點就在於要保證做筆記的行爲沒有影響你與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在做筆記時要保證與參與者有適量的眼神交流、表示你在聽(嗯)和觀察行爲。對於高效的實地研究者而言,30分鐘的觀察一般會有4張A5大小的筆記。他們也會將第一張紙留作詞彙表來記錄簡稱和行話。

  知道記錄什麼是很重要的。除了一些真正打動你的語錄,你應該簡單記下想法、逐漸成型的關鍵主題以及在討論中你待會想要問到的問題。

  活動:指向目標的一連串動作——人們想要完成的事情。用戶需要做哪些主要活動來實現他們的目標?用戶首先提到了什麼?他們用了什麼樣的動詞?

  環境:活動發生的整個場所。

  互動:人與他人或其他事物的交流。整個過程的中間步驟或任務是什麼?用戶最喜歡哪些步驟?用戶經常抱怨的問題是什麼?誰來檢查或授權工作?

  物件:人們與之互動的人工製品。參與者與之互動的物理部件?參與者使用的軟件是什麼?

  用戶:行爲、偏好和需求的載體。參與者的目標、態度和動機是什麼?參與者在產品領域和技術上的能力如何?參與者的教育和訓練如何?

  及時總結觀察結果

  時間一長,你不知道你究竟記了些什麼;又或者在一天中觀察了4-6個人,這些人開始互相混淆。因此,高效的實地研究者總是在觀察完每個參與者後安排出15分鐘來總結他們所瞭解到的。

  比如,人口統計學信息(性別、年齡)、背景描述、印象深刻的觀察或用戶故事、與其他觀察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用戶角色研究特別有用,幫你組織參與者)。

本文鏈接:http://www.pmtoo.com/ucd/2013/1017/3832.html
關鍵字:用戶研究|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