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喝過的咖啡之 哥倫比亞

上週末做了一場咖啡分享會 一場關於哥倫比亞咖啡的分享,本來計劃十人的分享會,最後報名人數14人,由於場地限制最後我們不得已關閉了報名通道


聽說可以喝到來自哥倫比亞的瑰夏,所以報名人數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生產和出口國(第一是巴西 第二是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國,哥倫比亞和第一大咖啡產國巴西爲鄰,西北與巴拿馬接壤,我們知道巴拿馬盛產瑰夏,世界上最好的瑰夏品種種植在巴拿馬,那麼也不難解釋哥倫比亞咖啡和高品質咖啡劃上等號,哥倫比亞的咖啡主要產區分佈在三條“川”字排列的科迪耶拉山脈,這些山脈南北向縱貫,沿着這些山脈的高地種植着咖啡,獨特的微型氣候,加上高海拔和火山灰土壤的精華,這樣的先天條件 十分適合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在這裏種植


哥倫比亞最著名的產區之一就是娜玲瓏省產區。它的真正名字是Narino,直譯是”那裏尼奧“,國內咖啡界譯作”娜玲瓏“。娜玲瓏的風味均衡柔美,乾淨且擁有西柚、杏桃以及太妃糖的豐富味道,

Narino產區

品牌最重要的屬性之一就是和其他產品區分開,哥倫比亞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哥倫比亞咖啡商標圖案由三部分組成,帶着草帽的人物是胡安大叔,當然這個人物是虛構的,胡安•瓦爾德茲是哥倫比亞咖啡種植者的人物代表形象,是哥倫比亞咖啡的標誌人物


胡安

胡安身旁是一頭騾子,在哥倫比亞咖啡產區主要是山區,運輸咖啡只能依靠最傳統的方式從山上運輸到山下,背景就是著名的安第斯山脈了

分享會上我一共帶來兩隻我自己烘焙的哥倫比亞咖啡 ,一支是來自聖圖阿里歐莊園的黃色波旁


這款黃波旁品種 可以喝到明顯的咖啡果肉的風味,中段有一些水果調性的風味,後段還是哥倫比亞傳統的核果類風味,醇厚度好,厚實,這款咖啡我特意拉長了焦糖化的反應時間,這樣可以提供咖啡更好的醇厚度和水果調的風味。


第二支是卡芭娜莊園的瑰夏,莊園建在著名的咖啡產區慧蘭省


卡芭娜莊園每年瑰夏的產量只有一噸,一噸是什麼概念,當時我買的這之瑰夏是30kg包裝,也就是說一年只有三十麻袋的產量,我自己有幸拿到了其中一麻袋



這款哥倫比亞咖啡可以喝到明顯的柑橘調性,如果烘焙的足夠淺還會有芬達汽水的味道,爲了更好的表現這款哥倫比亞咖啡的特性,一爆後的時間我不會像上一款哥倫比亞咖啡拉的那麼長,大概在一爆密集後20秒下豆,這樣可以更好的保留這款咖啡的果酸和柑橘調性的風味,乾淨度很好,喝起來像是喝果汁的感覺


我還和大家分享了一些關於手衝的方法,手衝三要素:時間 溫度 水粉比,只要掌握了這三點,其實衝一杯好喝的手衝咖啡並沒有那麼複雜


現場我還指導大家 親手自己製作一杯手衝咖啡,很多朋友都上來體驗了一把


很多朋友也和我分享了一些他和咖啡的故事,一起交流關於咖啡的問題,這樣的分享會不僅僅是分享,我也從中學習到了不少


哥倫比亞咖啡主要以水洗咖啡豆爲主,這幾年很多咖啡產國開始重視後置處理,之前我也喝到過一款不錯的哥倫比亞 日曬咖啡豆,豐富的熱帶水果風味,但我個人還是喜歡傳統的哥倫比亞水洗咖啡豆,因爲哥倫比亞咖啡品種本身就很高,有着豐富的水果調性,乾淨度也很高,不需要後置處理這一塊去彌補他的風味,很多地區比如雲南 還有臺灣省,這幾年比較重視後置處理,比如雙重發酵處理,密處理,因爲由於海拔和地域的原因,傳統的水洗方式在這些地區種植沒有優勢,風味不突出 乾淨度也不是那麼好,按照SCA的打分很難上到80分以上,所以只能依靠後置處理的方式,提高咖啡的風味和辨識度,後置處理做足夠好可以讓這款咖啡上到85分以上的高分。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是要喝到咖啡更多的地域風味也就是咖啡本身的風味,還是要依靠後置處理的方式讓咖啡的風味更豐富 比如能夠喝到更多的熱帶水果的風味,我個人還是更偏向於傳統的水洗豆,更淳樸,很多日曬豆依靠後置處理已經喝不太出來明顯的地域風味了,讓我很難從杯測中能品嚐出他來自哪個產區,而水洗豆可以很明顯的區分出產區,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2018年8月17日 22”3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