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用過的咖啡手衝壺 第一季

測評手衝壺我會從大家最關心的外觀性價比控水難度係數三個方面去橫向比較 這也是第一次寫手衝壺的測評,大家也可以踊躍留言讓我知道需要改進測評的地方,或者哪些細節是你們更在意的,測評我會盡量保持客觀 獨立的態度去寫,我只能從我的經驗對每款壺做一個相對客觀的評測,但也會保留一些個人主觀的因素

今天的幾位主角 兩款國產壺 一款日本的kalita 一款美國的銅壺,我會用三期的文章來介紹這幾款壺


第一款泰摩的魚3.0 手衝壺,這款壺一共有三個版本

300毫升掛耳專用


600毫升手衝壺


900毫升手衝壺


我個人建議是選擇600毫升和900毫升,我個人更偏向900毫升,可能是男士的原因,900毫升的用起來給我更有信心的感覺 這樣的話重心會更穩,控水的時候水流不容易晃動,比如有時候你要衝3人份大概要用450毫升的水,如果用600毫升到最後就省下200毫升左右的水這個時候重心會比較靠上控水比較難控制住。如果是900毫升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算你衝3人份還會最後壺裏還能保留一半的水,重心低也就更穩。女士的話我推薦600毫升會比較好,900毫升對女士來說會太重了

我今天要測試的是魚3.0 900毫升 價格249 重量575克,


這款壺手感不錯 比較紮實,拿在手裏很穩,只是在製作過程中我一直保持以下這種方式拿壺總感覺有些彆扭,不是那麼舒適


過後我改變的握壺的方式,感覺這種方式拿起來會更舒服一些


第一款壺我用的是一款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豆子,我們知道巴布亞新幾內亞號稱“小藍山”,口感會比較均衡 略微帶一些果酸


我使用大概20克粉衝300克,也就是1:15的比例來衝這款咖啡


小富士刻度4.0刻度


這款壺因爲壺口的特殊設計的確可以像官方宣傳的那樣90度的垂直出水,垂直出水的話,可以讓水流有更好的穿透力來穿透粉層,按照手衝咖啡大全的說法,水流垂直用細水流也可以讓咖啡粉很好的吃水,而大水流雖然也可以產生穿透力,但因爲水柱過大咖啡粉吸收了更多的水分,容易過萃,但我覺得這段話只適合衝煮的前半段時間,比如悶蒸完後,我喜歡用一箇中細水流來衝咖啡粉的前半段,而後段咖啡裏好的可溶性物質大部分已經萃取出來也就是精華部分已經萃取完成,我爲了不讓咖啡過萃也就是咖啡裏不好的物質,比如木質成份(咖啡裏真正能萃取的物質大概30% ,而70%的物質是不溶於水的木質,而這30%可溶性物質其實我們真正要的物質大概在20-23%)明白了這個道理,到了萃取後段咖啡粉吃水飽和,細粉容易沉澱到底部,容易造成堵塞,這也是爲什麼後期濾杯下水明顯過慢,這也是容易造成過萃的原因所在,那麼我在後段就會用一個大水流攪拌,讓整個粉層翻滾起來,讓下面的細粉到上面來,這樣的好處是不容易造成堵塞,那麼這杯咖啡也就不容易過萃取(這段話大家可以好好消化一下)


20克粉


我會用30-40克水區悶蒸,大家不要相信什麼悶蒸的最佳狀態是讓咖啡液體滴一滴的說法,這完全是玄學,悶蒸滴十滴甚至更多就一定比你滴一滴的咖啡難喝?所以大家不要糾結於這些


悶蒸完畢後,第一段水流我會用一箇中細水流,第一段水流的照片忘記拍了,大概就是下圖這個粗細


大概一分16秒粉層凹陷下去,開始第二段注水,我會用一個比較粗的水流攪拌

大概到250毫升,我會採用中心注水 不攪拌的方式減少萃取率


中心注水到自己想要的水粉比,大概300毫升,用時2:10秒左右


這杯巴布亞新幾內亞咖啡的表現,整體比較平衡,風味有一些青蘋果 焦糖的香氣,酸度屬於中等偏弱的一個酸質,這個酸是大部分消費者能夠接受的酸。


整個過程控水都比較穩定,可大可小,朋友有時候喜歡衝3人份,當衝煮到後段時候,由於三人份用水比較多,這個時候壺的水流控制會有些許不太穩定。但衝兩人份也就是900毫升壺衝300毫升咖啡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儘可能的滿水衝煮

這款壺整體表現讓我滿意,手感做工包括控水的難度係數是一款比較適合新手用的壺


   第一款壺就測評到這裏,我們下一期的文章見 

                                                                                                                                                                      2018.5.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