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分區表(Partition Table)

        磁盤的存儲空間是連續的,而磁盤分區指的是將這連續的磁盤空間劃分爲一段一段的更小的空間。例如,一個磁盤的大小爲 1000,我們對其進行 2 個分區,分爲 C 盤 400,D 盤 600;則 C 盤的空間爲 0 - 400, D 盤的空間爲 400 - 600。 當然,我們也可以對其進行不完全分區,將 C 盤分爲 0 - 300,D 盤分爲 400-800。剩餘 300 - 400 和 800 - 1000 這兩段空閒空間不爲其分配。

        這時候,就需要磁盤分區表對磁盤的分區信息進行保存。但是 Linux 系統在設計磁盤分區表的時候,只在設備第一個扇區內保留了 64 個字節,用於存儲磁盤分區表。考慮到,磁盤分區表需要保存每一個磁盤的開始和結束位置,而每一個位置需要 8 字節。
故磁盤分區表最多可以承載 4 組分區信息。但這並不是說只能進行 4 個分區,也就是只能有所謂的 c、d、e、f 四個盤。顯然不是這樣的,我們甚至可以進行十幾個分區,那這又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Linux在設計磁盤分區表的時候,雖然只保留了存儲 4 個分區的位置,但是其將這 4 個分區又劃分爲主分區和擴展分區。其中主分區的分區信息存儲在分區表內,而擴展分區的分區信息藉助額外的扇區進行存儲,這樣一來,分十幾個分區就不成問題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4 個分區內最多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通過如上分區分析,顯然一個擴展分區已經足夠了,畢竟再多幾個擴展分區的話,從存儲和分區上將並沒有什麼優勢,反而從管理上看,更麻煩了;
  • 擴展分區無法像主分區一樣格式化後作爲數據訪問分區,畢竟擴展分區和分區表一樣存儲的是分區信息;
  • 擴展分區表內指向的分區是可以像主分區一樣格式化後作爲數據訪問的,我們稱之爲邏輯分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