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的復位方式

 

/*****************************************分析 一***********************************************/

     一、高電平復位

     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在書本上有介紹,51單片機要復位只需要在第9引腳接個高電平持續2us就可以實現,那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在單片機系統中,系統上電啓動的時候復位一次,當按鍵按下的時候系統再次復位,如果釋放後再按下,系統還會復位。所以可以通過按鍵的斷開和閉合在運行的系統中控制其復位。      

        (1)、上電覆位

        在電路圖中,電容的的大小是10uf,電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據公式,可以算出電容充電到電源電壓的0.7倍(單片機的電源是5V,所以充電到0.7倍即爲3.5V),需要的時間是10K*10UF=0.1S。也就是說在電腦啓動的0.1S內,電容兩端的電壓時在0~3.5V增加。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爲從5~1.5V減少(串聯電路各處電壓之和爲總電壓)。所以在0.1S內,RST引腳所接收到的電壓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單片機中小於1.5V的電壓信號爲低電平信號,而大於1.5V的電壓信號爲高電平信號。所以在開機0.1S內,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RST引腳接收到的高電平信號時間爲0.1S左右)。    

      (2) 按鍵復位

       在單片機啓動0.1S後,電容C兩端的電壓持續充電爲5V,這是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接近於0V,RST處於低電平所以系統正常工作。當按鍵按下的時候,開關導通,這個時候電容兩端形成了一個迴路,電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鍵按下的這個過程中,電容開始釋放之前充的電量。隨着時間的推移,電容的電壓在0.1S內,從5V釋放到變爲了1.5V,甚至更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爲各處之和,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爲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腳又接收到高電平。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  

       總結: 1、復位電路的原理是單片機RST引腳接收到2US以上的電平信號,只要保證電容的充放電時間大於2US,即可實現復位,所以電路中的電容值是可以改變的。 2、按鍵按下系統復位,是電容處於一個短路電路中,釋放了所有的電能,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引起的。

二、低電平復位

      在使用STM32芯片時,常用的復位方式爲按鍵復位,且爲低電平復位。其原理與上述高電平復位相反,分析也挺簡單,這裏不在贅述,只給出按鍵復位原理圖。

 

/**************************************************分析二*********************************************/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週期以上的復位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爲復位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正常電平時就正常轉入執行程序。

 圖1: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爲低電平,之後隨着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爲高電平。正常工作爲高電平,低電平復位。即上電低電平,然後轉向高電平。

  圖2: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爲高電平,之後隨着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爲低電平。正常工作爲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