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aspectJ Aop

基於aspectJ實現埋點操作
配置環境:
直接使用大神的:https://github.com/JakeWharton/hugo

先配置
項目 build.gradle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jakewharton.hugo:hugo-plugin:1.2.1'   
}
app / build.gradle
apply plugin: 'com.jakewharton.hugo'

Advice 切點插入方式。表示在匹配的切點處,用什麼方式去處理,一共有如下幾個類型:

@Around 環繞插入。參數爲ProceedingJoinPoint,可以手動包裹代碼後,在需要的條件中調用參數的方法 proceed() 表示執行目標方法

@Before 前置插入。在切點前執行

@After 後置插入。在切點後執行

@After returning。在返回值之後執行

@After throwing。在拋出異常後執行

注意: 只有Around參數是ProceedingJoinPoint,需要調用proceed執行方法,其他的都只是前後插入,不會影響原有代碼的執行

在AspectJ的切入點表達式中最常用的是call和execution
call:調用此方法的地方切點
execution:方法內部切點

表達式說明

eg:call( com.home.dot..MainActivity.testBefore(..))

第一個表示返回值,表示返回值爲任意類型,後面這個就是典型的包名路徑,其中可以包含 來進行通配,幾個 沒區別。

  • 同時,這裏可以通過&&、||、!來進行條件組合。()代表這個方法的參數,你可以指定類型,
  • 例如android.os.Bundle,或者(..)這樣來代表任意類型、任意個數的參數
@Aspect
public class AspectEntity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AspectEntity";
    private boolean isInvokeProceed = true;

    @Before("execution(* android.app.Activity.on*(..))")
    public void onStart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
        String key = joinPoint.getSignature().toString();
        Log.e(TAG, "onStartBefore:" + key);
    }

    /**
     * 第一個*表示返回值,*表示返回值爲任意類型,後面這個就是典型的包名路徑,其中可以包含 * 來進行通配,幾個 * 沒區別。
     * 同時,這裏可以通過&&、||、!來進行條件組合。()代表這個方法的參數,你可以指定類型,
     * 例如android.os.Bundle,或者(..)這樣來代表任意類型、任意個數的參數
     */
    /**
     * Around呢,從字面含義上來講,也就是在方法前後各插入代碼,是的,他包含了Before和After的全部功能
     */
    @Around("call(* com.home.dot.androidautodot.MainActivity.testBefore(..))")
    public void aroundTest(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if (isInvokeProceed) {//isInvokeProceed爲false則不執行原始方法(也就是不執行testBefore方法的內部代碼)
            joinPoint.proceed();//代表執行原始的方法 在這之前、之後,都可以進行各種邏輯處理
            Log.e(TAG, "aroundTest: test");
        }
        Log.e(TAG, "aroundTest end");
    }

    @Before("execution(* android.view.View.OnClickListener.onClick(..))")
    public void beforeAction() {
        Log.e(TAG, "beforeAction: ");
    }

    @After("execution(* android.view.View.OnClickListener.onClick(..))")
    public void afterAction() {
        Log.e(TAG, "afterAction: ");
    }

    /**
     * withincode的使用
     * eg:aspectJ1(),aspectJ2(),aspectJ3()都調用了aspectJTest方法,
     * 但只想在aspectJ2調用aspectJTest時插入代碼
     */

    @Pointcut("(call(* *..aspectJTest()))&&withincode(* *..aspectJ2())")
    public void invokeAspectJTestInAspectJ2() {
    }

    @Before("invokeAspectJTestInAspectJ2()")
    public void beforeInvokeaspectJTestInAspectJ2(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if (joinPoint != null) {
            Log.e(TAG, "method:" + joinPoint.getSignature());
        }
    }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