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or淺度工作?

在大學時我就很羨慕,那種在體制內的生活,將自己的工作幹完就很悠閒,聽着小曲哼着調子,所以當時也選擇了財務這個專業,當我滿懷着激情進入財務崗位後,我發現,現實是殘酷,每天有着忙不完的重複的活,同時不用深度思考,也許是因爲我的的財務能力比較低,每天重複單調的工作,讓我成爲了一個機器人一樣,很是煩躁我們的生活,每次上班就盼望着下班,在下班時最開心,到年末時,發現我一年除了掙了一點錢,啥也沒幹,同時在年初就可以看到年末的自己,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感覺,所以當時我就發現我不適合這樣的工作,我要轉行。

後來轉到瑜伽跟寫作上來,我發現每天的自己的時間都是自己支配,並且平常多看書,無人干擾,對自己的進行知識的積累,其次對於寫作,我想就是想寫些自己想寫的東西,並且專注於一段時間,這不僅是自己的心情的抒發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成長的一次記錄,平常喜歡看一些內省方面的文章,所以將每次的內省與文字相結合,就是一篇文章。同時瑜伽而言就是不斷的認識自己的身體,不斷的接觸健康,同時傳播的更多的健康給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次上課之前,都會學習新的知識,因爲只有接觸的健康的知識更多,我們纔可以將更多的健康知識帶給大家,畢竟智慧是在知識與經驗中產生的,同時每次上課過後都會反省,所以在每一次的課程,我都是很幸福的。

以上我的經驗就是一種由淺度工作轉爲深度工作。

1

那麼什麼是深度工作,什麼是淺度工作?

淺度工作:對於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爲世界創造太多的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比如我的財務,一抓一大把,到處都是財務,同時各個公司的財務工作都是大差不差的,所以我的可替代性太強,除非走上財務管理的崗位,成爲不可替代的人才,但是我的興趣又不在這,所以我轉行都其他的行業。

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的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傳達到極限,這種努力是能夠創造新的價值,提升我們的技能的,同時是難以複製的。

比如寫作,自己的內在思想以及表達方式都是有着自己的特定的烙印,還有瑜伽,我將其轉化爲深度工作,努力成爲不可替代的老師,所以這些都是深度工作。還有比爾蓋茨的思考周都是一種深度工作,在這段時間裏他會遠離世事,只讀書,思考大局,同時正是在這這樣樣的深度思考後,他邪說“互聯網樑朝”備忘錄。

像比爾蓋茨的這樣的深度工作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優秀的人是少數,因此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淺度工作,只有深度工作纔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最大價值。

2

影響深度工作的要素有?怎麼進行深度工作呢?

主要是我們的注意力,上次看到一個額ted節目中有一個節目叫做“科技如果掌控着你的注意力”我受益匪淺,微博,微信,豆瓣,抖音,等一系列的網站都在奪取我們的注意力,因爲流量從注意力中產生,因此手機不離手,成爲了我們的常態,我一般每天拿手機不下於20次,這是保守的估量,因此我們很難去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某些深度的東西,比如,一些微博都用明星的引流,就是因爲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所以在當代深度工作成爲很難的方式。

首先是壓縮時間集中到一段時間,比如我們的早起的那一段時間是效率最大的,因此在這一段時間裏,我們努力將自己的時間分成幾大塊其中有一塊時間是關閉手機,關閉一系列的社交渠道,讓自己進入一種只有自己與工作的狀態,比如比爾蓋茨,他將其中時間留個自己,不讓人去打擾,思考着大局其中就是用自己的一塊時間騰出來,用於深度工作。

其次是提高自己的專注能力,比如冥想就是很好的提升自我專注度,在冥想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