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小程序均已開放,開發者如何選擇小程序平臺

1.jpg


除了局外人看看BAT正面大戰的熱鬧,對於小程序開發者而言,選擇什麼平臺入駐、側重在什麼平臺運營,恐怕成爲頭痛的問題。不過,從小程序的玩法規則及各大佬玩轉小程序的風格看,開發者倒不必面臨選擇恐懼症。


小程序平臺的開發者偏好,以及合作方式,已經或多或少決定了小程序真正運營後究竟如何建設和拓展市場的問題。


(1)微信小程序:“時間”


靠社交對時間的佔有形成無縫粘合,高頻、全時段、小額佔領全天候各個時間段的場景,是微信的主要優勢,“時間”成爲微信小程序佔領市場的最好方式。


紅極一時的跳一跳,雖然是利用社交的幾何式發散快速形成現象級產品,但其本質也就是在“時間維度”佔據通勤、午休、睡前等全天候各個時間段。


這種時間佔領場景的邏輯,與短視頻十分類似。也即,在微信平臺上開發小程序,開發者或需要以短視頻爲標杆,思考如何在各種閒散時間段佔領用戶的手機屏幕。從這個角度看,遊戲之所以佔據了微信小視頻1/3的江山(來源:阿拉丁小程序數據平臺《2018年小程序生態進化報告》),原因之一也在於此。


(2)支付寶小程序:“空間”


B端商業場景與現實的結合最爲緊密,這意味着支付寶小程序佔領場景的方式,以“空間佔領”爲主。


民生、政務、出行、醫療、生活服務等板塊是當前支付寶小程序主打的領域,例如:“最美證件照”、“e城e家”、“哈羅單車”等,都是線下實實在在的空間佔領。


如果是微信小程序需要的是無時無刻的用戶“時間場景”佔領,那麼支付寶小程序需要的就是無處不在的“空間場景”佔領。在小程序開發思維上,這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用戶刺激導向(讓用戶付出更多時間,例如:遊戲帶來的娛樂感、刺激感或精神歸屬感),一個商業服務挖掘導向(貼合或找出現實場景實際的需求,例如:共享單車便捷的無需押金掃碼即走)。


(3)百度智能小程序:“流量”


搜索服務既不像微信那樣佔據用戶時間(用戶不可預期地會使用搜索服務),也不像支付寶那樣直接與空間場景接觸(只承擔分發與導向功能)。


大型平臺都不差流量,但百度的“流量”卻有些不同,能夠支撐它成爲開發者拓展場景的主要手段。或者說,百度在智能小程序上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流量刺激+閉環”帶來的“全場景拓展”來對抗微信、支付寶的“時間”和“空間”。


百度的流量是帶有“屬性”的“肥水”(搜索廣告的營收價值是最好的證明),而不是支付與社交那樣的“清水”。其價值或在於,百度的“流量”不需要太多刻意的運營,開發者不需要去“創造”,其要做的是如何利用百度提供的入口進行挖掘,“找到”並利用入口導入。


timg.jpg


微信、支付寶是先有龐大的泛流量,再有各種費盡心機的導流,百度的流量邏輯是相反的,流量帶着場景需求進入,再通過分發帶給開發者流量導入,兩種方式各有所長。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小程序中許多工具類產品來說,“用完即扔”的窘境讓它們更需要定向的大流量進行刺激,而不是數據漂亮的泛流量(往往沒有留存)。


在此基礎上,百度做對的另一件事是,用“開源聯盟”的方式,讓這種流量入口足夠大(B站、快手等的加入,對抗微信、支付寶更大的泛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又爲這種流量做“收口”,有承載的依託和導流的去向,讓開發者建設和拓展小程序市場有更多選擇,形成閉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