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轉行程序員要趁早(中)

最近不少朋友表示對現在的自己很不滿意,尤其是工作前景和收入上來看,感覺再這樣持續下去,一輩子就真的廢掉了。得知我已經成功轉行做了程序員,於是想了解一下做程序員感覺如何,自己也打算轉行做一枚程序員。

在和朋友們交流的過程中,當他們吐嘈自己的現狀和困惑時,不禁想起曾經的自己,也遇到過同樣的焦慮迷茫。在和朋友們交流之後,我也在反思自己在交流過程中表達的想法觀點是不是真的能對自己和別人有啓發,因爲我也曾渴望有位過來人能可以點醒一下自己。

生命不息,造糞不止。

父母們沒有經過我們自己的同意,強行一波,將我們帶他們的家庭,於是在我們咕咕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成長就和這個家庭綁定在了一起,他們的性格人品和教育思想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成長,未成年之前我們沒有完全民事行爲能力,他們是我們的唯一監護人,承擔着我們的一切社會風險,吃喝拉撒均由他們來支持。

因爲他們深知,以自己的能力是教育不了我們更多的科學知識,也給予不了我們更多的友誼之樂,我們在接受科學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在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於是他們連哄帶騙地把哭着鼻子不去學校的我們送去了幼兒園,從此我們走上了漫長的學生(學生 = 學習 + 生活)生涯。

青春期的我們,性荷爾蒙的肆意分泌使得我們在生理上顯得更加成熟,並漸漸認爲自己已經有了獨立思考和做主的能力,他們可以不需要再把自己當作小孩子養育了,從法律上來說,我們已經快有完全民事行爲能力了,也可以自己承擔一切社會風險了,然而,此刻的吃喝拉撒還是由他們來支持。

已經過了叛逆期的我們,此時的我們絕大多數都已經上了高中,我們開始知道上高中完了要高考,高考完了可以上大學。在父母、老師及親朋好友們連哄帶騙地描繪大學的自由美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用意淫上大學之後的生活來支撐堅持下去的信念,每天寫着寫不完的作業,做着做不完的卷子,我們風雨兼程、挑燈夜戰,無時無刻不想逃離到更美好更加可以讓“自己做主”的地方。

此刻,人生第一次有了點點主動控制權,可以挑選現在開心和未來再開心。

在高考結束,準備選擇志願的時候,我們來到第一個人生路口,握着報考指南,翻來覆去的權衡,在名字好聽又好看的院校和霸氣側漏的專業名稱之間左右對比、謹慎選擇,擔心自己“一失足成,成千古恨生”。逼到份上,不管的恨都得忍着接受。

有些人拎着行李進了曾經意淫的大學,有些人也揹着行李進了謹慎選擇的院校,有些人也駝着行李闖蕩社會去了。

曾經在同屋檐下一起意淫、奮鬥的小夥伴們,各自飛翔,從此相望於江湖,即便多年之後再聚,我還是我,他還是他,即便我過得一貧如洗,我依舊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他即便過得再飛黃騰達,也依舊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現在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也產生了更多的夢想,但是無法直接可達,所以我們開始煩惱,煩惱於自己無法改變現狀,並對自己現在極其不滿意。但是不滿歸不滿,時間總在向前走,持續的煩惱讓深知不對現狀做出改變,如此反覆不變,十年後的今天,不是未來,還是今天。

越是煩惱,越是焦慮。

焦慮歸焦慮,即便你我活得千差萬別,我活得像一條無處找安身之地的流浪狗,你活成了精緻瀟灑的人生贏家,我們的肉身依舊苟活於世,都是大自然中一種叫人類的物種,總要三餐覓食,總會造出同營養價值的有機肥料。

造糞之外,還能幹嘛?

我們作爲人類物種,區別於其他生物物種,多了一種特殊的能力,那就是智能。

最接近人類基因的大猩猩,它們天生會撿起地上的樹枝並折斷成自己想要的長度,插進螞蟻洞裏捉螞蟻吃,而人更高級,有着天生的智力優勢。我們可以找到長度粗細合適的樹枝做成手柄,找到堅硬扁平合適的石頭磨成鏟子,再使用藤條把兩者組合在一起,製作出一把鏟子。

人類一切發明歸根結底就是在自我滿足,即便某人創造出對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東西,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也是自己在滿足自己的創造慾望,享受身體中產生的多巴胺。因此作爲人類除產肥之外,還可以利用智能優勢,主動“搞事情”以達到生理或心理上的自我滿足感,所以滿足私慾並沒有什麼不好。

沃納·馮·布勞恩小時候就喜歡在街頭看別人開着自制的"火箭四輪車"在橫衝直撞,這種前所未有的快樂感和滿足感促使他對火箭的研究產生了興趣,因研究如何把導彈升上天空帶來源源不斷的愉悅感,使他不斷深入其中,年紀輕輕就被人稱讚爲真正的科學家,成功幫助希特勒製造出了威震八方的 V-2 導彈,使世界格局變得更加混亂。

在這期間,效力納粹的科學家也不乏其他領域的世界級佼佼者,他們不是戰爭狂,而是選擇了給他們研究探索的土壤,研究樂趣大於納粹邪惡的痛恨。

當納粹完全戰敗時,以美國爲首的戰勝國,要挾這些科學家來本國效力,如果自願幫助美國繼續研究探索,除本人享受國家給予的頂尖研究資源和環境之外,還可以解決一家老小的住房和戶口問題,如果不答應,就視爲他們是納粹共犯,必須受到國際法律制裁。

見到如此誘人的“誘惑”,科學家們當然是選擇投入大美帝國的懷抱,肆無忌憚地享受着研究資源以滿足自我愉悅感,可以馬後炮地認爲,這種私慾的滿足促進了世界科技文明進步。

迴歸本性,做什麼可以讓自己快樂,就去幹什麼。

掙大錢,就特別愉悅?

產生愉悅感的事情莫過於掙了大錢,有着花不完的錢,物質資源擁有感變強,少了對未來一貧如洗的焦慮感,於實現了“財務自由”,也變得“於衆不同”,從此稱爲別人眼中的贏家。問題在於,誰都知道擁有很多財富的美好,可怎麼實現呢?

傳說一

互聯網行業興起有一段時間了,程序員需求量還是沒減多少,薪資水平還是相對較高,再對比自己現在所處的行業和位置,人家某程序員幹一個月能頂我們幹兩個月,同樣的時間,人家做程序員的實現淨積累十萬要用一年,而以自己現在的水平,到達那個目標的年限恐怕是個未知數。

上面這段傳說,假設一點沒錯,導致的現象就是,站在圈內的吃得正香,圈外的人看得眼饞,躍躍欲試。但似乎哪裏不對勁,薪資高低真的和職位名稱有絕對相關?

如果正相關,那是不是隻要打着是一枚程序員的旗號來面試,所有企業老闆們的腦子都瓦塌似的,聽着來者口若懸河地描繪自己如何熟練地某某技術,老闆見聞眼睛一亮,立馬開高薪納才,也就是有了上面的“程序員高薪資”。

經濟學常識里人力資源是商品,是資源,可以等價交易,高薪不應該是創造價值高低決定嗎,誰說幹程序員就高薪資,前景發展好的,這不是在故意擡舉這個職業嗎。

傳說二

聽說某某曾經是屌絲一個,某年進培訓機構呆了五個月,出來就月薪過萬了,從富裕起來。

上面這段傳說,可以不算作傳說,畢竟人家真的拿了高薪,真的有那個商品經濟價值。但爲啥曾經被衆人看不起的屌絲逆襲成功了呢?

或許是因爲人家去的是某知名培訓機構,老師講得好呀,學生們學習氛圍好呀,就好比名校易出狀元一樣。加上人家學的就是編程,完全從零基礎開始,半年後成功轉行做了程序員。

相比自己,比那位曾經的屌絲狀態好不少呢,於是在傳說的鼓舞下,漸漸開始心動了,猶豫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去個知名培訓機構,閉關修煉半年,出來也是條好漢,拿到高薪成功逆襲,正好大大地滿足了自己。

傳說三

在一些論壇或者知乎上可以看見一些小夥伴,分享或吐嘈了自己在培訓機構的整體感受,他們普遍認爲,培訓機構畢是的盈利機構,只要報名交了學費或者貸款上學,你學不學與它無關,它會按照教學大綱走一遍,學不學得到得看自己。

這個傳說傳得很中肯,但和前兩個傳說相比,前者們更具有故事感和誘惑力,因爲它的魅惑力可以讓心如止水變成心情漪漣,對未來嚴重焦慮和恐慌患者聽聞之後更加惶恐不安,心中隱隱聽到一種聲音:是時候轉行程序員了,賭一把,沒準真的逆襲成功了,那不就賺大發了。

拋硬幣看正反面,前五次都是正,第六次一定是正或反嗎?

每想起在大學的自己,每每走進圖書館的自然科學閱覽室,望着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籍,站在原地開始意淫學會 PS 可以如何如何,學視頻後期如何如何,學會 UI 設計如何如何,學會音頻製作如何如何,結果什麼都沒學成。

生命有限,停止意淫,把生命浪費在使自己開心的事情上,先做自己感興趣和自己開心的事。

活着,開心就好。

有人或許反問,你嘮了那麼廢話,關鍵是自己現在對啥都不感興趣,這怎麼辦呢?我淺薄地認爲,對啥都不感興趣的人是不會看這段文字,因爲完整看到本段的,起碼是對本文有點閱讀下去的興趣,所以,不如嘗試做點讓自己真的開心的事?

本文還有個副標題
人生苦短,程序員轉行要趁早。

- END -

技術改變生活,

菜鳥程序員的成長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