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概述_計算機網絡原理第一章_自考本科段

概要:計算機網絡原理第一章知識點重難點總結

1、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與網絡結構

識記: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網絡協議的網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的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

(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計算機網絡是互聯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2)網絡協議的網概念:協議是網絡通信實體之間在數據交換過成中需要遵循的規定或約束,是計算機網絡有序運行的重要保證。

(3)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3.1)範圍:個域網、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

    (3.2)拓撲結構:星型、總線型、環形、網狀、樹形、混合拓撲結構

    (3.3)交換方式:電路交網絡、報文交換網絡、分組交換網絡

    (3.4)用戶屬性:共有網、私有網

(4)計算機網絡的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

    接入網:電話撥號接入、非對稱用戶線路、混合光釺同軸電纜HFC接入網絡、局域網、移動接入網絡

 

領會:計算機網絡的功能或作用;協議的三要素

(1)計算機網絡的功能:硬件資源共享、軟件資源共享、信息資源共享

(2)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時序

語法:定義實體之間交換信息的格式與結構。定義實體之間傳輸信號的電平

語義:定義實體之間交換的信息中需要發送那些控制信息、彼此之間採用何種差錯編碼

時序:也成爲同步,定義實體之間交換信息的順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適應彼此的速度

 

2、數據交換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

識記:數據交換基本概念

(1)數據交換基本概念:在網絡邊緣的主機之間實現相互的數據傳輸、信息交換

 

領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基本工作原理、特點;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帶寬、速率、時延、丟包率、吞吐量、時延帶寬積);分組交換的網絡時延(節點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傳輸時延、傳播時延)

(1)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基本工作原理、特點

    (1.1)電路交換:首先中間交換節點建立兩臺主機之間專用通信線路(電路:專用信道,傳輸速率恆定),然後通信,結束後拆除電路。建立電路,傳輸數據,拆除電路三個過程。例:打電話(撥號等待的過程就是建立電路的過程)。

特點:有連接的,通信時需要建立電路連接,通信過程中獨佔信道,結束後要拆除電路。優點(實時性高,時延和時延抖動小)。缺點(突發性傳輸信道利用率低,速率單一)。適用於語音、視頻實時性強的業務。

    (1.2)報文交換:將發送的信息附加上發送、接受主機的地址等信息,構成報文。以報文未單位在各節點之間以存儲-轉發的形式發送。

特點:需要排隊,不能實時,時間不確定,節點存儲空間不夠會丟失報文

    (1.3)分組交換:將報文分割成較小數據塊,每個數據附加地址、序號等信息。目的地將收到的分組重新組合形成報文。也是存儲-交換的方式。

特點:缺點(降低有效數據的傳輸效率)。優點(交換設備存儲容量要求低、交換速度快、可靠傳輸效率高、更加公平)

(2)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帶寬、速率、時延、丟包率、吞吐量、時延帶寬積

(3)分組交換的網絡時延:節點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傳輸時延、傳播時延

 

3、計算機網絡結構與參考模型

識記:計算機網絡分層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OSI參考模型層次結構;TCP/IP參考模型層次結構及主要協議;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計算機網絡分層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所劃分的層次以及各層協議的集合稱爲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OSI參考模型層次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3)TCP/IP參考模型層次結構及主要協議:應用層、傳輸層、網絡互聯層、網絡接口層。(應用層協議:www服務應用層協議http、文件傳輸應用層協議FTP、電子郵件應用層協議SMTP和POP3)(傳輸層協議:TCP、UDP)

(4)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TCP/IP缺少表示層和會話層。TCP/IP網絡接口層相當於數據鏈路層合併物理層。

 

領會:服務、接口、SAP、協議、對等層、端到端層等概念;虛通信與物理通信過程;OSI參考模型各層功能;TCP/IP參考模型各層功能。

(1)服務、接口、SAP、協議、對等層、端到端層等概念:

    SAP:服務訪問點,相鄰層間的服務是通過其接口面上的服務訪問點進行的。

(2)虛通信與物理通信過程:

(3)OSI參考模型各層功能:

    物理層:傳輸介質上實現無結構比特流傳輸

    數據鏈路層:相鄰節點之間數據可靠而有效的傳輸

    網絡層:如何將分組通過交換網絡傳送至目的主機

    傳輸層:端到端的層次,進程-進程的層次

    會話層:用戶與用戶的連接

    表示層:應用實體之間減緩數據的語法,解決格式和數據表示的差別

    應用層:提供給用戶的網絡服務相關

(4)TCP/IP參考模型各層功能

    應用層:合併會話層和表示層

    傳輸層:將應用層協議封裝號的數據,傳輸層協議傳送到目的主機上的應用層

    網絡互聯層:把數據分組發往目的網絡或主機

    網絡接口層:提供給網絡互聯層一個訪問接口

 

本章重點: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分組交換網絡原理;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及其計算;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

本章難點:分層網絡體系結構的理解以及分組交換網絡的性能指標計算

 

更多計算機網絡原理自考知識點總結:http://www.dabook.top/blog/19.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