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1(體系結構)

網絡協議

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數據的格式和時序,以及在發送或接收數據時要採取的動作等問題。
組成:

  1. 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和格式
  2. 語義:各個控制信息的具體含義,包括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及做出何種響應
  3. 同步(時序):事件實現順序和時間的詳細說明,包括數據應該何時發送以及數據應該以什麼速率發送

具有五層協議的原理體系結構

OSI7層體系結構:

  1. 物理層
  2. 數據鏈路層
  3. 網絡層
  4. 運輸層
  5. 會話層
  6. 表示層
  7. 應用層

TCP/IP四層協議:

  1. 網絡接口層(沒有具體內容)
  2. 網際層IP
  3. 運輸層(TCP或UDP)
  4. 應用層(各種應用層協議)

五層協議:

  1. 物理層
  2. 數據鏈路層
  3. 網絡層
  4. 運輸層
  5. 應用層

各層的作用:

  • 應用層:定義的是應用進程間通信和交互的規則,即如何通過應用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的網絡應用
  • 運輸層:負責向兩臺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應用進程利用該服務傳送應用層報文。在因特網中主要有兩個運輸層協議
    - 傳輸控制協議(TCP):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其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報文段
    -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提供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的數據傳輸服務(不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其數據傳輸的單位是用戶數據報
  • 網絡層:負責爲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在發送數據時,網絡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在TCP/IP體系中,由於網絡層使用IP協議,因此分組也叫IP數據報或數據報,網絡層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路由,將源主機運輸層傳下來的分組,通過網絡中的路由器的轉發,最後到達目的主機。
  • 數據鏈路層:將分組從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數據鏈路層傳送的數據單元成爲幀。因此數據鏈路層的任務就是在相鄰節點之間(主機和路由器之間或兩個路由器之間)的鏈路上傳送以幀爲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還可以用於接收端檢測所收到的幀中有無差錯,如果發現有差錯,數據鏈路層應該丟棄有差錯的幀,以免繼續傳送下去。
  • 物理層:在傳輸媒體上傳送比特流,將數據鏈路層幀中的每個比特從一個結點通過傳輸媒體傳送到下一個結點。物理層傳送數據的單位是比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