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纔是本質-141

馬克思對人的本質有過一種表述:“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結合心理的內容,只有社會化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被狼養大的孩子名爲“狼孩”,其實從這個角度而言,更應該成爲“孩狼”,外顯爲人,內化爲狼,只有重新回到人類社會,有了人類的社會關係,這個孩子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沙利文認爲人際關係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格就是那些經常發生於人與人關係中的相對持久的行爲模型。個體是人際關係網絡中的一個個結點。人際關係會給個體帶來焦慮或者安全的心理反應,這會極大的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不安全感引起的焦慮就其本質來講,源於人際關係,它往往不利於人的自尊的形成。與焦慮相反,安全是一種自信、樂觀的情緒狀態,它有利於健全人格的建立。”

撇開先天生物因素不談,社會化的過程,就是建立社會關係的過程,而社會關係落實到每個人身上,能夠帶來焦慮或是安全的,指的便是人際關係。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戲劇《禁閉》中的名句“他人即地獄”,在一定程度上也表達了人際關係對個體來說可以帶來巨大的影響,不論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摧毀性的,都無法逃開。但是在同樣的社會關係下,甚至相似的人際環境中,有的人如魚得水,有的人卻避之猶恐不及,這是我們需要覺察和關注的差異,也是幫助個體調整的切入點。

心理諮詢,是非常典型的用關係來治療的例子,諮詢師所面對的不是疾病,不是用手術器械或是藥物來消除各種症狀,而是通過建立一種特殊的關係,從而影響到求助者,幫助其肯定自己並且積極面對,從而對求助者本身的人際關係進行調整。心理問題的解決,最終依舊會落實到社會功能的恢復上,以及對曾經帶來焦慮的人際關係,負面的影響隨之減少,在原來的關係中重新建立起具有安全感的關係來。

所以今天老師的文中,我所理解到的是,他對我們的教學,也是以關係的建立爲第一要務的。求真務實自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關係作爲基礎,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來說,依從性會大打折扣。是具有促進功能的關係,才能更好的讓學生髮揮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和堅持的品質。而“指路”也只能建立在學生對老師的良好依從性的基礎上,老師告知方向,自己認真的進行探索,如果關係欠佳,“引路”的那位再怎麼辛苦的在前面領着,後面的不跟也沒有辦法,也許拖着拽着,學生都只想賴在後方,不會跟隨,更不提探索了。所以教育的本質之一,是否也可視作是關係在教育,而非教育的內容本身?

馬克思所說的社會關係的總和,是指普遍的、共有的概念,而這種本質,狹義的理解,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便是個人的人際關係。心理諮詢、教育都以關係爲基礎,別的領域又何嘗不是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