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往事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爲了方便各位堂粉充分了解通信行業,尤其是幫助在校同學進行擇業選擇,小棗君決定把行業裏面的幾大公司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事先聲明:小棗君的介紹將秉承客觀公正的角度,用數據說話,不貶不褒,儘可能把信息整理彙總,供大家參考。具體的決策,還是大家根據多方面收集的信息進行利弊權衡後做出。小棗君不會幫任何公司站臺洗地,更不會詆譭造謠和中傷。嗯,就是醬紫。

今天是第一篇,我們就從行業裏最神祕、最具爭議、最受關注的菊花司開始說起吧。

華爲基本情況

華爲

全名:華爲技術有限公司

英文名: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綽號:菊花司(LOGO是一朵菊花),也被競爭對手叫“F7”,“28”,含義大家請自行百度。。。

成立時間:1987年  

總部所在地: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阪田華爲基地 (簡稱阪田基地)

創始人:任正非 (業界尊稱:任教主)

現任董事長:孫亞芳 (是的,沒錯,不是任正非)

公司口號: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小棗君覺得這個口號和華爲的逼格嚴重不符。。。還有一句:“華爲,不僅僅是世界500強”,更low。。。)

華爲是一家通訊設備製造商,也就是我們通信行業通常所說的“設備商”。

通信行業其實就是運營商、設備商、以及大大小小的合作方組成的。運營商就是我們國家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國外的沃達豐、Orange、Verizon這類的,直接面向最終用戶提供電信服務的。而設備商,就是華爲、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這類的,專門研發製造通訊設備,賣給運營商硬件、軟件和服務,幫助運營商提供電信服務的。而合作方,則是專門提供項目工程外包服務,人力外包服務等行業內配套服務的公司。每個行業都是這樣,既有吃大肉的,也有撿小肉的。從上到下,從端到端,這就是產(食)業(物)鏈。

通常提到華爲,大家都會想到華爲手機,其實手機只是通信的一個小的領域,專業的叫法,叫終端業務

對於OPPO、酷派、小米這些專門做手機,或者做手機起家的公司,手機的研發製造銷售是主要的業務,佔公司業務的很大比重。但是,華爲中興這些傳統設備製造商,主要產品是通訊設備,包括數據傳輸設備,數據通信設備,寬帶多媒體設備,電源設備,無線通信設備,等等(我們稱之爲系統設備),主要服務對象是運營商、政企網(政府、企業)這樣的客戶,也就是2B業務(不是二逼,是to Business)。

十多年前的功能機時代,華爲中興的終端業務主要是貼牌OEM(代工),賣系統設備送終端設備(手機)。大家在電信移動營業廳看到的那些沒有牌子的便宜手機,就是屬於這種。因爲太雞肋,10年前,華爲一度還想要賣掉手機這塊業務。後來,在蘋果iPhone的帶領下,智能手機迅猛發展,手機作爲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才被引起重視,華爲中興纔開始大力發展手機終端業務。人們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見到華爲手機、中興手機。不僅是手機,包括家庭路由器、電視機頂盒、智能手環,也是這樣,面向消費者的這塊蛋糕太大,傳統通信企業不可能只甘心當看客。

根據華爲2016年年報,其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371億元人民幣。華爲智能手機發貨量達1.39億臺,銷售收入1798億元人民幣

即使在華爲手機極其迅猛的增長情況下,華爲的終端設備收入只佔整體收入的不到35%。

華爲的組織架構

華爲2015年的時候,員工數量就達到了17萬人。作爲一個技術型企業,擁有這麼龐大的員工人數,也意味着巨大的管理和效率壓力。

華爲的公司架構參考下圖(來自百度)

正如前文所說,華爲的主要業務,就是按照運營商、企業網、消費者來分的,BG,就是Business Group,不是一個特指的部門,是指華爲的一個業務“集團”。運營商BG沒什麼好說的,傳統強項,也是老大地位。企業BG前幾年華爲非常看好這片“藍海”,下了大注,拉了很多人,結果步子邁得太大,有點扯到蛋,發展並不及預期,所以只能又減小規模,萌芽發展。消費者BG,雖然增長強勁,但是問題還是很多的。畢竟2C(to Consumer,面向消費者)的玩法和2B的玩法完全是兩回事。2C方面,華爲也是摸索中的新手。

▼華爲消費者BG CEO、華爲終端公司董事長  餘承東(因爲經常吹牛加打嘴炮,也被稱爲“餘大嘴”)

華爲採用獨特的輪值CEO制度,由八位高管輪流擔任輪值CEO,每次半年。這也算是一項創舉,別說通信行業,就算是別的行業裏面,這麼大的公司,半年輪換一次CEO,也是隻此一家,別無分店。優點是均衡權力,約束高管,平衡發展。但是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這個制度也存在缺陷。

華爲的文化

華爲的狼性文化衆所周知。簡單地說,就是極強的組織性和執行能力。執行能力的來源,一方面是價值觀,另一方面就是收入待遇。

經常有人戲稱,華爲新員工培訓是“洗腦”。其實,即使老員工,也不斷要求其基備拼搏精神。

例如華爲有名的“奮鬥者協議”——“我申請成爲與公司共同奮鬥的目標責任制員工,自願放棄帶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費和陪產假”。

你也可以不籤,但是不籤的話,年終獎金和股票分紅就。。。

不得不說,華爲在企業文化和制度方面,真的是敢想敢做,毫不忌諱。雖然打造了華爲超強的戰鬥力,但是在人性關懷上,確實有點不近人情。所以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說拼搏沒有錯,有人說沒人性,到底是對是錯,只能見仁見智了。

華爲工作之辛苦,加班之變態,不只是業內,就連全行業都算得上數一數二。最有名的就是那個關於日本專家的笑話——

華爲招了個日本專家,上班第一天就對團隊同事們說:“我是個加班狂,希望大家配合我。” 一個月之後他回日本了,扔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最近還有一部電影,《中國推銷員》,就是以華爲中興海外員工爲原型,描述在海外打拼市場的艱難險阻。推薦大學生小夥伴們看看。

華爲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地位,都是拼搏和奮鬥出來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員工爲公司的付出,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畢竟華爲的待遇擺在這裏,對於員工來說,只要你肯拼,在回報上,華爲一定不會虧待你。

華爲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股東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爲華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下稱“工會”)和任正非(他的持股比例只有1%多一點)。工會作爲公司股東參與決策公司的重大事項,由持股員工代表會審議並決策。持股員工代表會由全體持股員工代表組成, 代表全體持股員工行使有關權利。

華爲並沒有上市,所以也不存在回報外部投資人之說。員工就是華爲的投資人。華爲不上市的原因,也有很多說法,小棗君覺得,主要是怕上市後人心會散吧。畢竟沒上市就已經如此龐大(2016年收入超過BAT三家之和),如果上市的話。。。換做是我,也沒心思幹活了。

華爲的薪資收入水平高,是衆所周知的。因爲員工持股,所以每年公司的業績,都會回報在員工身上。當然,老員工持股會多一些,這個雖然不公平(新員工可能也做出了一樣的付出和辛苦),但是沒辦法,誰讓人家來得早呢,早期創業更艱辛不是?老員工也不是坐享其成,今年爆出來的“華爲工程類員工34歲強制要求退休,研發類員工40歲強制要求退休”,雖然未經證實,但確實也從側面反映了華爲老員工的生存壓力。

補充:關於華爲一些八卦的看法

經常有人問:“華爲到底有沒有軍方背景?”,“任正非是不是高幹子弟?”,“華爲是家族企業嗎?”  小棗君藉此機會,也粗淺聊聊我的看法。

任正非是華爲的創始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任教主”,華爲的精神領袖。他一手創辦了華爲,也引領華爲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關於他的傳奇,就算單獨開篇寫,都寫不完,起碼連載幾十集。任正非出生於貴州農村,在那個時代,大家都知道,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成長環境十分惡劣。他大學畢業後,當的基建工程兵,後來國家撤編,轉業去了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他在單位因爲被騙,造成損失,結果被單位趕出來,無奈拿了21000元創立的華爲。

正因爲任正非以前是部隊軍人,所以很長時間裏都有人說他有軍隊背景,傳得神乎其神,其實純粹扯淡,就那時候他那個級別,又是個工程兵,說他和華爲有軍方背景,純屬扯淡。而且他後來轉業,也是被逼創立華爲,如果關係和後臺夠硬,哪裏至於被趕出來,更不至於只拿21000元開始創業(其實就相當於白手起家)。不過,網上確實有說,任正非的前妻孟軍的父親是一位副省長,也不知真假,不過人家都離婚了(創業前就離婚了),再說副省長也真的不算什麼大後臺。

任正非的女兒是孟晚舟(任正非和前妻離婚,女兒和前妻姓),兒子是任平。他們一家人都行事非常低調。孟晚舟雖然一直在華爲,但也是從底層做起,也是這幾年作爲華爲CFO,慢慢走到了大家的面前。任平的能力,根據網傳,不如孟晚舟,幾乎看不到任何露臉。

▼任正非之女、華爲CFO 孟晚舟

小棗君個人認爲,華爲這樣一艘巨型航母,無論是誰,都不敢說能夠接手掌舵(哪怕是輪值CEO之一)。況且前面也說了,它是員工持股的企業,任的持股比例並不高,子女做高管還可以,要說接手整個公司的話,小棗君竊以爲,可能性並不大。

結語

好啦,今天就扯到這裏,華爲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特立獨行的風格也是當今世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方方面面都值得深入分析。迄今爲止,關於華爲的書籍有無數本,在小棗君看來,都是管中窺豹,沒有一篇能夠真正把華爲說清楚。所以,小棗君這樣的小菜鳥的這篇小文章就更不用說了,只能是幫助大家對華爲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網上華爲的資料很多,有進一步瞭解的興趣,也可以去華爲的心聲論壇逛逛,裏面經常有華爲人的感悟文章,以及華爲文化的分析討論,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華爲。

華爲很強大,但到底算不算偉大?有人說算,有人說不算,這個問題,註定和華爲公司本身一樣,永遠爭議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