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綜合知識

在數據庫設計的需求分析階段應完成包括(5)在內的文檔。  

(5)A.E-R圖    B.關係模式   C.數據字典和數據流圖   D.任務書和設計方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數據庫設計方面的相關知識。

需求分析階段的任務是對現實世界要處理的對象(組織、部門和企業等)進行詳細調查,在瞭解現行系統的概況,確定新系統功能的過程中收集支持系統目標的基礎數據及處理方法。需求分析是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逐步明確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數據需求和圍繞這些數據的業務處理需求,以及對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在需求分析階段應完成的文檔是數據字典和數據流圖。

 

在嵌入式系統設計時,下面幾種存儲結構中對程序員是透明的是(11)

(11)A.高速緩存          B.磁盤存儲器        C.內存          D.flash存儲器 

【答案】A

 

某公司欲構建一個網絡化的開放式數據存儲系統,要求採用專用網絡連接並管理存儲設備和存儲管理子系統。針對這種應用,採用(15)存儲方式最爲合適。   

(15)A.內置式存儲            B.DAS           C.SAN          D.NAS 

【答案】C

【解析】

開放系統的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 DAS)在服務器上外掛了一組大容量硬盤,存儲設備與服務器主機之間採用SCSI通道連接,帶寬爲lOMB/s、20MB/S、40MB/S和80MB/S等。直連式存儲直接將存儲設備連接到服務器上,這種方法難以擴展存儲容量,而且不支持數據容錯功能,當服務器出現異常時會造成數據丟失。

網絡接入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是將存儲設備連接到現有的網絡上,提供數據存儲和文件訪問服務的設備。NAS服務器是在專用主機上安裝簡化了的瘦操作系統(只具有訪問權限控制、數據保護和恢復等功能)的文件服務器。NAS服務器 內置了與網絡連接所需要的協議,可以直接聯網,具有權限的用戶都可以通過網絡訪問 NAS服務器中的文件。

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種連接存儲設備和存儲管理子系統的專用網絡,專門提供數據存儲和管理功能。SAN可以被看作是負責數據傳輸的後端網絡,而前端網絡(或稱爲數據網絡)則負責正常的TCP/IP傳輸。也可以把SAN看作是通過特定的互連方式連接的若干臺存儲服務器組成的單獨的數據網絡,提供企業級的數據存儲服務。

企業應用集成通過採用多種集成模式構建統一標準的基礎平臺,將具有不同功能和目的且獨立運行的企業信息系統聯合起來。其中,面向(19)的集成模式強調處理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交互邏輯,與核心業務邏輯相分離,並通過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協作共同完成某項業務功能。   

(19)A.數據          B.接口          C.過程              D.界面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査企業應用集成的方式和特點。

企業應用集成通過採用多種集成模式,構建統一標準的基礎平臺,將具有不同功能和目的而又獨立運行的企業信息系統聯合起來。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集成模式有三種,分別是面向信息的集成、面向過程的集成和麪向服務的集成。其中面向過程的集成模式強調處理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交互邏輯,與核心業務邏輯相分離,並通過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協作共同完成某項業務功能。

配置項是構成產品配置的主要元素,其中(22)不屬於配置項。

(22)A.設備清單          B.項目質量報告          C.源代碼        D.測試用例 

【答案】A

【解析】

配置項是構成產品配置的主要元素,配置項主要有以下兩大類:

(1) 屬於產品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如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源代碼和測試用例等;

(2) 屬於項目管理和機構支撐過程域產生的文檔:如工作計劃、項目質量報告和項目跟蹤報告等。

這些文檔雖然不是產品的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所以設備清單不屬於配置項。

逆向工程導出的信息可以分爲4個抽象層次,其中(28)可以抽象出程序的抽象語法樹、符號表等信息;(29)可以抽象出反應程序段功能及程序段之間關係的信息。   

(28)A.實現級        B.結構級        C.功能級        D.領域級 

(29)A.實現級        B.結構級        C.功能級        D.領域級 

【答案】A   C

【解析】

逆向工程導出的信息可分爲如下4個抽象層次。

①實現級:包括程序的抽象語法樹、符號表等信息。

②結構級:包括反映程序分量之間相互依賴關係的信息,例如調用圖、結構圖等。

③功能級:包括反映程序段功能及程序段之間關係的信息。

④領域級:包括反映程序分量或程序與應用領域概念之間對應關係的信息。

面向對象的設計模型包含以(33)表示的軟件體系結構圖,以(34)表示的用例實現圖,完整精確的類圖,針對複雜對象的狀態圖和用以描述流程化處理的活動圖等。 

(33)A.部署圖        B.包圖          C.協同圖        D.交互圖 

(34)A.部署圖        B.包圖          C.協同圖        D.交互圖 

【答案】B   D

【解析】

    面向對象的設計模型包含以包圖表示的軟件體系結構圖,以交互圖表示的用例實現圖,完整精確的類圖,針對複雜對象的狀態圖和用以描述流程化處理的活動圖等。

以下關於RDBMS數據分佈的敘述中,錯誤的是(40)

(40)A.數據垂直分割是將不同表的數據存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 

        B.數據水平分割是將不同行的數據存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 

        C.數據複製是將數據的多個副本存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 

        D.數據複製中由RDBMS維護數據的一致性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數據分佈方面的基本知識。

數據分割和數據複製是數據分佈的兩種重要方式。數據分割有垂直分割和水平分割兩種模式,前者是將表中不同字段的數據存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後者是將表中不同行的數據存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數據複製是爲了提升數據訪問效率而採用的一種增加數據冗餘的方法,它將數據的多個副本存儲到不同的服務器上,由RDBMS負責維護數據的一致性。

 

系統應用架構設計中,網絡架構數據流圖的主要作用是將處理器和設備分配到網絡中。(41)不屬於網絡架構數據流圖的內容。   

(41)A.服務器、客戶端及其物理位置            B.處理器說明信息 

        C.單位時間的數據流大小                  D.傳輸協議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規劃與設計的基本知識。`

應用架構建模中要繪製的第一個物理數據流圖(PDFD)是網絡架構DFD,它們不顯示單位時間的數據流量,需要顯示的信息包括服務器及其物理位置;客戶端及其物理位置;處理器說明;傳輸協議。

系統測試將軟件、硬件、網絡等其他因素結合,對整個軟件進行測試。(43)不是系統測試的內容。 

(43)A.路徑測試      B.可靠性測試        C.安裝測試          D.安全測試 

【答案】A

【解析】

系統測試是將已經確認的軟件、計算機硬件、外設和網絡等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 進行信息系統的各種集成測試和確認測試,其目的是通過與系統的需求相比較,發現所開發的系統與用戶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系統測試是根據系統方案說明書來設計測試用例,常見的系統測試主要有恢復測試、安全性測試、壓力測試、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可用性測試、可維護性測試和安裝測試。

 

軟件測試是爲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黑盒測試法主要根據(44)來設計測試用例。

(44)A.程序內部邏輯   B.程序外部功能     C.程序數據結構      D.程序流程圖 

【答案】B

【解析】

軟件測試是爲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黑盒測試也稱爲功能測試,是根據規格說明所規定的功能來設計測試用例,它不考慮程序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常用的黑盒測試技術有等價類劃分、邊值分析、錯誤猜測和因果圖等。

 

軟件架構設計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活動。以下關於軟件架構重要性的敘述中,錯誤的是(46).  

(46)A.架構設計能夠滿足系統的性能、可維護性等品質

B.良好的架構設計能夠更好地捕獲並瞭解用戶需求 

        C.架構設計能夠使得不同的利益相關人(stakeholders)達成一致的目標 

        D.雜構設計能夠支持項目計劃和項目管理等活動 

【答案】B

【解析】

軟件架構設計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因素。架構設計能夠滿足系統的性能、可維護性等品質;能夠使得不同的利益相關人(stakeholders) 達成一致的目標;能夠支持項目計劃和項目管理等活動;能夠有效地管理複雜性;等等。然而系統架構的給出必須建立在需求明確的基礎上。

 

軟件架構需求是指用戶對目標軟件系統在功能、行爲、性能、設計約束等方面的期望。以下活動中,不屬於軟件架構需求過程範疇的是(47)

(47)A.設計構件      B.需求獲取      C.標識構件      D.架構需求評審 

【答案】A

【解析】

軟件架構需求是指用戶對目標軟件系統在功能、行爲、性能和設計約束等方面的期望。需求過程主要是獲取用戶需求,標識系統中所要用到的構件,並進行架構需求評審。其中標識構件又詳細分爲生成類圖、對類圖進行分組和將類打包成構件三步。軟件架構需求並不應該包括設計構件的過程。

架構複審是基於架構開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以下關於架構複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50)。  

    (50)A.架構複審的目標是標識潛在的風險,及早發現架構設計的缺陷和錯誤 

B.架構複審過程中,通常會對一個可運行的最小化系統進行架構評估和測試 

        C.架構複審人員由系統設計與開發人員組成 

        D.架構設計、文檔化和複審是一個迭代的過程 

【答案】C

【解析】

架構複審是基於架構開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架構設計、文檔化和複審是一個迭代的過程。從這個方面來說,在一個主版本的軟件架構分析之後,要安排一次由外部人員 (用戶代表和領域專家)參加的複審。架構複審過程中,通常會對一個可運行的最小化系統進行架構評估和測試。架構複審的目標是標識潛在的風險,及早發現架構設計的缺陷和錯誤。

架構複審是基於架構開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以下關於架構複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50)。  

    (50)A.架構複審的目標是標識潛在的風險,及早發現架構設計的缺陷和錯誤 

B.架構複審過程中,通常會對一個可運行的最小化系統進行架構評估和測試 

        C.架構複審人員由系統設計與開發人員組成 

        D.架構設計、文檔化和複審是一個迭代的過程 

【答案】C

【解析】

架構複審是基於架構開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架構設計、文檔化和複審是一個迭代的過程。從這個方面來說,在一個主版本的軟件架構分析之後,要安排一次由外部人員 (用戶代表和領域專家)參加的複審。架構複審過程中,通常會對一個可運行的最小化系統進行架構評估和測試。架構複審的目標是標識潛在的風險,及早發現架構設計的缺陷和錯誤。

在數據庫設計的(5)階段進行關係規範化。

(5)A.需求分析      B.概念設計          C.邏輯設計          D.物理設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數據庫設計的基礎知識。

數據庫設計分爲用戶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4個主要階段。將抽象的概念模型轉化爲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模型,它是物理設計的基礎。包括模式初始設計、子模式設計、應用程序設計、模式評價以及模式求精。

邏輯設計階段的任務是將概念模型設計階段得到的基本E-R圖轉換爲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如採用基於E-R模型的數據庫設計方法,該階段就是將所設計的E-R模型轉換爲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如採用用戶視圖法,則應進行模式的規範化,列出所有的關鍵字以及用數據結構圖描述表集合中的約束與聯繫,彙總各用戶視圖的設計結果,將所有的用戶視圖合成一個複雜的數據庫系統。

大型局域網通常劃分爲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以下關於各個網絡層次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13)

(13)A.核心層進行訪問控制列表檢查  B.匯聚層定義了網絡的訪問策略 

          C.接入層提供局域網絡接入功能  D.接入層可以使用集線器代替交換機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大型局域網的層次和各個層次的功能。

大型局域網通常劃分爲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其中核心層在邏輯上只有一個,它連接多個分佈層交換機,通常是一個園區中連接多個建築物的總交換機的核心網絡設備;匯聚層定義網絡的訪問策略;接入層提供局域網絡接入功能,可以使用集線器代替交換機。

 

網絡系統設計過程中,邏輯網絡設計階段的任務是(14)

(14)A.依據邏輯網絡設計的要求,確定設備的物理分佈和運行環境 

        B.分析現有網絡和新網絡的資源分佈,掌握網絡的運行狀態 

        C.根據需求規範和通信規範,實施資源分配和安全規劃 

        D.理解網絡應該具有的功能和性能,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網絡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査網絡設計方面的基礎知識。

根據網絡系統設計的一般規則,在邏輯網絡設計階段的任務通常是根據需求規範和通信規範,實施資源分配和安全規劃。其他幾個選項都不是邏輯網絡設計階段的任務。

某大型公司欲開發一個門戶系統,該系統以商業流程和企業應用爲核心,將商業流程中不同的功能模塊通過門戶集成在一起,以提高公司的集中貿易能力、協同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根據這種需求,採用企業(18)門戶解決方案最爲合適。   

(18)A.信息          B.知識          C.應用          D.垂直 

【答案】C

【解析】

    企業門戶是一個信息技術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爲企業提供一個單一的訪問企業各種信息資源和應用程序的入口。現有的企業門戶大致可以分爲企業信息門戶、企業知識門戶和企業應用門戶三種。其中企業信息門戶重點強調爲訪問結構數據和無結構數據提供統一入口,實現收集、訪問、管理和無縫集成。企業知識門戶提供了一個創造、蒐集和傳播企業知識的平臺,通過企業知識門戶,員工可以與工作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取得聯繫,尋找能夠提供幫助的專家。企業應用門戶是一個用來提高企業的集中貿易能力、協同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的平臺。它以商業流程和企業應用爲核心,將商業流程中功能不同的應用模塊通過門戶集成在一起,提高公司的集中貿易能力、協同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共享數據庫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應用集成方式。以下關於共享數據庫集成方式的敘述中,錯誤的是(20)

A.共享數據庫集成方式通常將應用程序的數據存儲在一個共享數據庫中,通過制定統一的數據庫模式來處理不同應用的集成需求 

B.共享數據庫爲不同的應用程序提供了統一的數據存儲與格式定義,能夠解決不同應用程序中數據語義不一致的問題 

C.多個應用程序可能通過共享數據庫頻繁地讀取和修改相同的數據,這會使共享數據庫成爲一個性能瓶頸     

D.共享數據庫集成方式的一個重要限制來自外部的已封裝應用,這些封裝好的應用程序只能採用自a定義的數據庫模式,調整和集成餘地較小 

【答案】B       

【解析】

    共享數據庫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應用集成方式,它通常將應用程序的數據存儲在一個共享數據庫中,通過制定統一的數據庫模式來處理不同應用的集成需求。共享數據庫爲不同的應用程序提供了統一的數據存儲與格式定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數據語義不一致的問題,但無法完全解決該問題。在共享數據庫集成中,多個應用程序可能通過共享數據庫頻繁地讀取和修改相同的數據,這會使數據庫成爲一個性能瓶頸。共享數據庫集成方式的一個重要限制來自外部的已封裝應用,這些封裝好的應用程序只能採用自己定義的數據庫模式,調整和集成餘地較小。

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是項目成功的關鍵。(22)不應該屬於範圍定義的輸入。   

(22)A.項目章程                          B.項目範圍管理計劃     

C.批准的變更申請                    D.項目文檔管理方案 

【答案】D

【解析】

    在初步項目範圍說明書中己文檔化的主要的可交付物、假設和約束條件的基礎上準備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是項目成功的關鍵。範圍定義的輸入包括以下內容:

①項目章程。如果項目章程或初始的範圍說明書沒有在項目執行組織中使用,同樣的信息需要進一步收集和開發,以產生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

②項目範圍管理計劃。

③組織過程資產。

④批准的變更申請。

所以項目文檔管理方案不屬於範圍定義的輸入。

 

項目時間管理包括使項目按時完成所必需的管理過程,活動定義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通常可以使用(23)來進行活動定義。 

(23)A.魚骨圖        B.工作分解結構(WBS)    C.層次分解結構      D.功能分解

【答案】B

【解析】

    項目時間管理包括使項目按時完成所必需的管理過程。項目時間管理中的過程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的資源估算、活動歷時估算、制定進度計劃以及進度控制。

爲了得到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中最底層的交付物,必須執行一系列的活動。對這些活動的識別以及歸檔的過程就是活動定義。

魚骨圖(也稱爲Ishikawa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方法,通常用來進行因果分析。

 

需求管理是CMM可重複級中的6個關鍵過程域之一,其主要目標是(25)。  

(25)A.對於軟件需求,必須建立基線以進行控制,軟件計劃、產品和活動必須與軟件需求保持一致 

        B.客觀地驗證需求管理活動符合規定的標準、程序和要求 

        C.策劃軟件需求管理的活動,識別和控制已獲取的軟件需求 

        D.跟蹤軟件需求管理的過程、實際結果和執行情況 

【答案】A

【解析】

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在軟件開發機構中被廣泛用來指導軟件過程改進。該模型描述了軟件過程能力的5個成熟度級別,每一級都包含若干關鍵過程域(Key Process Areas,KPA)»

CMM的第二級爲可重複級,它包括了6個關鍵過程域,分別是:需求管理、軟件項目計劃、軟件項目跟蹤和監督、軟件分包合同管理、軟件質量保證和軟件配置管理。

需求管理的目標是爲軟件需求建立一個基線,提供給軟件工程和管理使用:軟件計劃、產品和活動與軟件需求保持一致。

 

在RUP中採用“4+1”視圖模型來描述軟件系統的體系結構。在該模型中,最終用戶側重於(26),系統工程師側重於(27)。   

(26)A.實現視圖          B.進程視圖          C.邏輯視圖          D.部署視圖 

(27)A.實現視圖          B.進程視圖          C.邏輯視圖          D.部署視圖 

【答案】C   D

【解析】

在RUP中採用“4+1”視圖模型來描述軟件系統的體系結構。“4+1”視圖包括邏輯視圖、實現視圖、進程視圖、部署視圖和用例視圖。

分析人員和測試人員關心的是系統的行爲,因此會側重於用例視圖;最終用戶關心的是系統的功能,因此會側重於邏輯視圖:程序員關心的是系統的配置、裝配等問題,因此會側重於實現視圖:系統集成人員關心的是系統的性能、可伸縮性、吞吐率等問題,因此會側重於進程視圖;系統工程師關心的是系統的發佈、安裝、拓撲結構等問題,因此會側重於部署視圖。

軟件開發環境是支持軟件產品開發的軟件系統,它由軟件工具集和環境集成機制構成。環境集成機制包括:提供統一的數據模式和數據接口規範的數據集成機制;支持各開發活動之間通信、切換、調度和協同的(29);爲統一操作方式提供支持的(30)。  

(29)A.操作集成機制                          B.控制集成機制     

C.平臺集成機制                          D.界面集成機制 

    (30)A.操作集成機制                          B.控制集成機制 

        C.平臺集成機制                          D.界面集成機制 

【答案】B   D

【解析】

軟件開發環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是支持軟件產品開發的軟件系統。它由軟件工具集和環境集成機制構成,前者用來支持軟件開發的相關過程、活動和任務年;後者爲工具集成和軟件開發、維護和管理提供統一的支持,它通常包括數據集成、控制集成和界面集成。數據集成機制提供了存儲或訪問環境信息庫的統一的數據接口規範;界面集成機制採用統一的界面形式,提供統一的操作方式;控制集成機制支持各開發活動之間的通信、切換、調度和協同工作。

在基於構件的軟件開發中,(36)用來了解系統的性能,(37)描述系統設計藍圖以保證系統提供適當的功能: 吞吐率等非功能性屬性。 

(36)A.邏輯構件模型      B.物理構件模型      C.組件接口模型   D.系統交互模型 

(37)A.邏輯構件模型      B.物理構件模型      C.組件接口模型   D.系統交互模型 

【答案】A   B

【解析】

    在基於構件的軟件開發中,邏輯構件模型用功能包描述系統的抽象設計,用接口描述每個服務集合,以及功能之間如何交互以滿足用戶需求,它作爲系統的設計藍圖以保證系統提供適當的功能。物理構件模型用技術設施產品、硬件分佈和拓撲結構,以及用於綁定的網絡和通信協議描述系統的物理設計,這種架構用於瞭解系統的性能、吞吐率等許多非功能性屬性。

 

對象管理組織(OMG)基於CORBA基礎設施定義了4種構件標準。其中(38)的狀態信息是由構件自身而不是由容器維護。

(38)A.實體構件          B.加工構件          C.服務構件      D.會話構件 

【答案】D

【解析】

對象管理組織(OMG)基於CORBA基礎設施定義了4種構件標準。實體(Entity) 構件需要長期持久化並主要用於事務性行爲,由容器管理其持久化。加工(Process)構件同樣需要容器管理其持久化,但沒有客戶端可訪問的主鍵。會話(Session)構件不需要容器管理其持久化,其狀態信息必須由構件自己管理。服務(Service)構件是無狀態的。

 

分佈式系統開發中,通常需要將任務分配到不同的邏輯計算層。業務數據的綜合計算分析任務屬於(39).  

(39)A.表示邏輯層        B.應用邏輯層        C.數據處理層    D.數據層 

【答案】B

【解析】

分佈式系統開發分爲5個邏輯計算層:表示層實現用戶界面;表示邏輯層包括爲了生成數據表示而必須進行的處理任務,如輸入數據編輯等;應用邏輯層包括爲支持實際業務應用和規則所需的應用邏輯和處理過程,如信用檢查、數據計算和分析等;數據處理層包括存儲和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所需的應用邏輯和命令,如查詢語句和存儲過程等:數據層是數據庫中實際存儲的業務數據。

 

在客戶機/服務器系統開發中,採用(40)時,應將數據層和數據處理層放置於服務器,應用邏輯層、表示邏輯層和表示層放置於客戶機。 

(40)A.分佈式表示結構                        B.分佈式應用結構 

        C.分佈式數據和應用結構                  D.分佈式數據結構 

【答案】D

【解析】

客戶機/服務器系統開發時可以採用不同的分佈式計算架構:分佈式表示架構是將表示層和表示邏輯層遷移到客戶機,應用邏輯層、數據處理層和數據層仍保留在服務器上;分佈式數據架構是將數據層和數據處理層放置於服務器,應用邏輯層、表示邏輯層和表示層放置於客戶機;分佈式數據和應用架構是將數據層和數據處理層放置在數據服務器上,應用邏輯層放置在應用服務器上,表示邏輯層和表示層放置在客戶機上。

 

系統輸入設計中,採用內部控制方式以確保輸入系統數據的有效性,(41)用於驗證數據是否位於合法的取值範圍。   

(41)A.數據類型檢查          B.自檢位        C.域檢查        D.格式檢查 

【答案】C

【解析】

系統輸入設計中,通常通過內部控制的方式驗證輸入數據的有效性。數據類型檢查確保輸入了正確的數據類型;自檢位用於對主關鍵字進行基於校驗位的檢查;域檢査用於驗證數據是否位於合法的取值範圍;格式檢查按照已知的數據格式對照檢查輸入數據的格式。

 

系統測試由若干個不同的測試類型組成,其中(42)檢査系統能力的最高實際限度,即軟件在一些超負荷情況下的運行情況;(43)主要是檢查系統的容錯能力。   

(42)A.強度測試          B.性能測試          C.恢復測試      D.可靠性測試 

(43)A.強度測試          B.性能測試          C.恢復測試      D.可靠性測試 

【答案】A   C

【解析】

    系統測試是將已經確認的軟件、計算機硬件、外設和網絡等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進行信息系統的各種組裝測試和確認測試,其目的是通過與系統的需求相比較,發現開發的系統與用戶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系統測試是根據系統方案說明書來設計測試例子的,常見的系統測試主要有以下內容:

(1) 恢復測試:恢復測試監測系統的容錯能力。檢測方法是採用各種方法讓系統出現故障,檢驗系統是否按照要求能從故障中恢復過來,並在約定的時間內開始事務處理,而且不對系統造成任何傷害。如果系統的恢復是自動的(由系統自動完成),需要驗證重新初始化、檢查點、數據恢復等是否正確。如果恢復需要人工干預,就要對恢復的平均時間進行評估並判斷它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

(2) 安全性測試:系統的安全性測試是檢測系統的安全機制、保密措施是否完善,主要是爲了檢驗系統的防範能力。測試的方法是測試人員模擬非法入侵者,採用各種方法衝破防線。系統安全性設計準則是使非法入侵者所花費的代價比進入系統後所得到的好處要大,此時非法入侵已無利可圖。

(3) 強度測試:是對系統在異常情況下的承受能力的測試,是檢查系統在極限狀態下運行時,性能下降的幅度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因此,強度測試要求系統在非正常數量、頻率或容量的情況下運行。強度測試主要是爲了發現在有效的輸入數據中可能引起不穩定或不正確的數據組合。例如,運行使系統處理超過設計能力的最大允許值的測試例子;使系統傳輸超過設計最大能力的數據,包括內存的寫入和讀出等。

(4)性能測試:檢査系統是否滿足系統設計方案說明書對性能的要求。性能測試覆蓋了軟件測試的各階段,而不是等到系統的各部分都組裝之後,才確定系統的真正性能。通常與強度測試結合起來進行,並同時對軟件、硬件進行測試。軟件方面主要從響應時間、處理速度、吞吐量、處理精度等方面來檢測。

(5) 可靠性測試:通常使用以下兩個指標來衡量系統的可靠性:平均失效間隔時間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是否超過了規定的時限,因故障而停機時間MTTR (mean time to repairs)在一年中不應超過多少時間。

(6) 安裝測試:在安裝軟件系統時,會有多種選擇。安裝測試就是爲了檢測在安裝過程中是否有誤、是否容易操作等。主要監測系統的每一個部分是否齊全,硬件的配置是否合理,安裝中需要產生的文件和數據庫是否已產生,其內容是否正確等。

 

軟件架構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因素。以下關於軟件架構的描述,錯誤的是(44)

(44)A.根據用戶需求,能夠確定一個最佳的軟件架構,指導整個軟件的開發過程 

        B.軟件架構設計需要滿足系統的質量屬性,如性能、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 

        C.軟件架構設計需要確定組件之間的依賴關係,支持項目計劃和管理活動 

        D.軟件架構能夠指導設計人員和實現人員的工作 

【答案】A

【解析】

軟件架構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因素,軟件架構設計需要滿足系統的質量屬性,如性能、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軟件架構設計需要確定組件之間的依賴關係,支持項目計劃和管理活動,軟件架構能夠指導設計人員和實現人員的工作。一般在設計軟件架構之初,會根據用戶需求,確定多個候選架構,從中選擇一個較優的架構,並隨着軟件的開發,對這個架構進行微調,以達到最佳效果。

基於軟件架構的設計(Architecture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件架構設計。它強調採用(46)來描沭軟件架構. 採用(47)來描述需求。

(46)A.類圖和序列圖      B.視角與視圖        C.構件和類圖     D.構件與功能 

(47)A.用例與類圖                            B.用例與視角       

C.用例與質量場景                        D.視角與質量場景 

【答案】B  C

【解析】

    根據基於軟件架構的設計的定義,基於軟件架構的設計(Architecture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件架構設計。它強調採用視角和視圖來描述軟件架構,採用用例和質量屬性場景來描述需求。

某公司開發一個文檔編輯器,該編輯器允許在文檔中直接嵌入圖形對象,但開銷很大。用戶在系統設計之初提出編輯器在打開文檔時必須十分迅速,可以暫時不顯示當前頁面以外的圖形。針對這種需求,公司可以採用(61)避免同時創建這些圖形對象。 

(61)A.代理模式        B.外觀模式          C.橋接模式          D.組合模式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設計模式的理解與應用。

根據題幹描述,該編輯器需要在文檔中高系統效率,需要避免同時創建這些圖像。針對這些要求,對比候選項,可以發現代理模式可以解決直接訪問對象時帶來的問題,例如,要訪問的對象在遠程的機器上;對象創建開銷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進程外的訪問等。因此代理模式是最爲合適的設計模式。

 

 

所謂網絡安全漏洞是指(64)

(64)A.用戶的誤操作引起的系統故障 

        B.網絡節點的系統軟件或應用軟件在邏輯設計上的缺陷 

        C.網絡硬件性能下降產生的缺陷 

        D.網絡協議運行中出現的錯誤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網絡安全漏洞的基本概念。

網絡安全漏洞通常是指網絡節點的系統軟件或應用軟件在邏輯上的缺陷,因此本題應該選擇B。

操作系統爲用戶提供了兩類接口:操作一級和程序控制一級的接口,以下不屬於操作一級的接口是(1)。   

(1)A.操作控制命令       B.系統調用              C.菜單              D.窗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操作系統基本概念。

操作系統爲用戶提供了兩類接口:操作一級的接口和程序控制一級的接口。其中,操作一級的接口包括操作控制命令、菜單命令等;程序控制一級的接口包括系統調用。

虛擬存儲器發生頁面失效時,需要進行外部地址變換,即實現(11)的變換。

(11)A.虛地址到主存地址                      B.主存地址到Cache地址

        C.主存地址到輔存物理地址                D.虛地址到輔存物理地址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存儲系統基礎知識。

虛擬存儲器是一個容量非常大的存儲器的邏輯模型,不是任何實際的物理存儲器。

它藉助於磁盤等輔助存儲器來擴大主存容量,使之爲更大或更多的程序所使用。虛擬存儲器管理方式分爲頁式虛擬存儲器、段式虛擬存儲器和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虛擬存儲器是由硬件和操作系統自動實現存儲信息調度和管理的。它的工作過程包括6個步驟:

①中央處理器訪問主存的邏輯地址分解成組號a和組內地址b,並對組號a進行地址變換,即將邏輯組號a作爲索引,查地址變換表,以確定該組信息是否存放在主存內。

②如該組號已在主存內,則轉而執行④;如果該組誇不在主存內,則檢查主存中是否有空閒區,如果沒有,便將某個暫時不用的組調出送往輔存,以便將需要訪問的信息調入主存。

③從輔存讀出所要的組,並送到主存空閒區,然後將那個空閒的物理組號a和邏輯組號a登錄在地址變換表中。

④從地址變換表讀出與邏輯組號a對應的物理組號a。

⑤從物理組號a和組內字節地址b得到物理地址。

⑥根據物理地址從主存中存取必要的信息。

頁式調度是將邏輯和物理地址空間都分成固定大小的頁。主存按頁順序編號,而每個獨立編址的程序空間有自己的頁號順序,通過調度,輔存中程序的各頁可以離散裝入主存中不同的頁面位置,並可據頁表一一對應檢索。

 

達築物綜合佈線系統中的垂首子系統是指(14)

        A.由終端到信敘插座之間的連線系統        B.樓層接線間的配線架和線纜系統

        C.各樓層設備之間的互連繫統              D.連接各個建築物的通信系統 

【答案】C

【解析】

    結構化佈線系統分爲六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幹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和建築羣子系統。

幹線(垂直)子系統是由主設備間(如計算機房、程控交換機房等)提供建築中最重要的銅線或光纖線主幹線路構成,是整個建築的信息交通樞紐。一般它提供位於不同 樓層的設備間和佈線框間的多條連接路徑,也可以連接單層樓的大片地區。

最少知識原則(也稱爲迪米特法則)是面向對象設計原則之一,指一個軟件實體應當儘可能少地與其他實體發生相互作用。這樣,當一個實體被修改時,就會儘可能少地影響其他的實體。下列敘述中,“(31)”不符合最少知識原則。  

A.在類的劃分上,應當儘量創建鬆耦合的類

B.在類的設計上,只要有可能,一個類型應當設計成不變類

C.在類的結構設計上,每個類都應當儘可能提高對其屬性和方法的訪問權限

 D.在對其他類的引用上,一個對象對其他對象的引用應當降到最低 

【答案】C

【解析】

    常用的面向對象設計原則包括開閉原則、里氏替換原則、依賴倒置原則、組合/聚合複用原則、接口隔離原則和最少知識原則等。這些設計原則首先都是面向複用的原則,遵循這些設計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統的複用性,同時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

最少知識原則(也稱爲迪米特法則)是面向對象設計原則之一,指一個軟件實體應當儘可能少地與其他實體發生相互作用。這樣,當一個實體被修改時,就會儘可能少地影響其他的實體。

最少知識原則主要用於控制信息的過載。在將最少知識原則運用到系統設計中時, 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類的劃分上,應當儘量創建鬆耦合的類,類之間的耦合度越低,就越有利於複用。一個處在鬆稱閤中的類一旦被修改,不會對關聯的類造成太大波動。

②在類的結構設計上,每個類都應當儘量降低其屬性和方法的訪問權限。

③在類的設計上,只要有可能,一個類型應當設計成不變類。

④在對其他類的引用上,一個對象對其他對象的引用應當降到最低。

企業戰略數據模型可分爲兩種類型:(35)描述日常事務處理中的數據及其關係;(36)描述企業管理決策者所需信息及其關係。

(35)A.元數據模型    B.數據庫模型    C.數據倉庫模型  D.組織架構模型 

(36)A.元數據模型    B.數據庫模型    C.數據倉庫模型  D.組織架構模型 

【答案】B   C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基礎知識。

企業戰略數據模型可分爲數據庫模型和數據倉庫模型,數據庫模型用來描述日常事務處理中的數據及其關係;數據倉庫模型則描述企業髙層管理決策者所需信息及其關係。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數據庫模型是基礎,一個好的數據庫模型應該客觀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內在聯繫。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挖掘和(37)的管理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活動。

(37)A.業務流程      B.IT基礎設施    C.數據架構      D.規章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化概念的基礎知識。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和本質是企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挖掘,對業務流程進行管理。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可以沿兩個方向進行,自上而下方法必須與企業的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相結合;自下而上方法必須以作爲企業主體的業務人員的直接收益和使用水平逐步提高爲基礎。

 

系統設計是軟件開發的重要階段,(39)主要是按系統需求說明來確定此係統的軟件結構,並設計出各個部分的功能和接口。 

(39)A.外部設計     B.內部設計      C.程序設計      D.輸入/輸出設計

【答案】A

【解析】

    外部設計處於軟件設計的開始階段,主要是按系統需求說明來確定此係統的軟件結構和對應於系統需求說明,設計出各個功能部分的功能和接口。內部設計處於軟件工程中的概要設計階段,按照外部設計中確立的系統軟件結構,來細化此係統各個功能部件以及各個部件接口的設計,並且詳細給出各個功能部件詳細的數據輸入、輸出設計。內部設計細化外部設計中的各種功能。

 

軟件(43)是指改正產生於系統開發階段而在系統測試階段尚未發現的錯誤。

(43)A.完善性維護    B.適應性維護    C.正確性維護    D.預防性維護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軟件維護方面的基礎知識。

在系統交付使用後,改變系統的任何工作,都可以被稱爲維護。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軟件需要維護的原因是多樣的,根據維護的原因不同,可以將軟件維護分爲以下4種:

①正確性(改正性)維護。改正在系統開發階段已發生而系統測試階段尚未發現的錯誤。

②適應性維護。在使用過程中,外部環境(新的硬、軟件配置)、數據環境(數據庫、數據格式、數據輸入/輸出方式、數據存儲介質)可能發生變化。爲使軟件適應這種變化,而去修改軟件的過程就稱爲適應性維護。

③完善性維護。在軟件的使用過程中,用戶往往會對軟件提出新的功能與性能要求。爲了滿足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開發軟件,以擴充軟件功能、增強軟件性能、改進加工效率、提高軟件的可維護性。這種情況下進行的維護活動稱爲完善性維護。

④預防性維護。這是指爲了適應未來的軟硬件環境的變化,應主動增加預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應用系統適應各類變化而不被淘汰。

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件架構設計。ABSD方法有三個基礎:功能分解、(49)和軟件模板的使用。

(49)A.對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列              B.根據需求自行設計系統的總體架構

        C.選擇架構風格實現質量及商業需求    D.開發系統原型用於測試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ABSD)的理解與掌握

ABSD以架構風格和質童屬性爲中心,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件架構設計。ABSD方法有三個基礎:功能分解、選擇架構風格實現質量及商業需求和軟件模板的使用。

架構權衡分析方法(ATAM)是一種常用的軟件架構評估方法,下列關於該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61).

(61)A.ATAM需要對代碼的質量進行評估

B.ATAM需要對軟件系統需求的正確性進行評價

C.ATAM需要對軟件系統進行集成測試

D.ATAM需要對軟件質量屬性進行優先級排序

【答案】D

【解析】

    ATAM是一種常用的軟件架構評估方法,該方法強調對軟件的質量屬性進行分析、分類和優先級排序等工作,在此基礎上構建質量屬性效用樹,並對風險點、非風險點、敏感點和權衡點進行識別和分析。

 

以下關於嵌入式系統硬件抽象層的敘述,錯誤的是(11)

(11)A.硬件抽象層與硬件密切相關,可對操作系統隱藏硬件的多樣性

B.硬件抽象層將操作系統與硬件平臺隔開

C.硬件抽象層使軟硬件的設計與調試可以並行

        D.硬件抽象層應包括設備驅動程序和任務調度

【答案】D

【解析】

    硬件抽象層是位於操作系統內核與硬件電路之間的接口層,其目的在於將硬件抽象化。它隱藏了特定平臺的硬件接口細節,爲操作系統提供虛擬硬件平臺,使其具有硬件無關性,可在多種平臺上進行移植。

以下關於網絡控制的敘述,正確的是(13)

(13)A.由於TCP的窗口大小是固定的,所以防止擁塞的方法只能是超時重發

        B.在前向糾錯系統中,當接收端檢測到錯誤後就要請求發送端重發出錯分組

C.在滑動窗口協議中,窗口的大小以及確認應答使得可以連續發送多個數據

        D.在數據報系統中,所有連續發送的數據都可以沿着預先建立的虛通路傳送

【答案】C

【解析】

    TCP採用可變大小的滑動窗口協議進行流量控制。在前向糾錯系統中,當接收端檢測到錯誤後就根據糾錯編碼的規律自行糾錯;在後向糾錯系統中,接收方會請求發送方重發出錯分組。IP協議不預先建立虛電路,而是對每個數據報獨立地選擇路由並一站一站地進行轉發,直到送達目標地。

 

以下關於域名服務器的敘述,錯誤的是(14)

(14)A.本地緩存域名服務不需要域名數據庫

B.頂級域名服務器是最高層次的域名服務器

        C.本地域名服務器可以採用遞歸查詢和迭代查詢兩種查詢方式

        D.權限服務器負責將其管轄區內的主機域名轉換爲該主機的IP地址

【答案】B

【解析】

    可提供域名服務的包括本地緩存、本地域名服務器、權限域名服務器、頂級域名服務器以及根域名服務器。DNS主機名解析的查找順序是,先查找客戶端本地緩存,如果沒有成功,則向DNS服務器發出解析請求。

本地緩存是內存中的一塊區域,保存着最近被解析的主機名及其IP地址映像。由於解析程序緩存常駐內存中,所以比其他解析方法速度快。

當一個主機發出DNS查詢報文時,這個查詢報文就首先被送往該主機的本地域名服務器。本地域名服務器離用戶較近,當所要查詢的主機也屬於同一個本地ISP時,該本地域名服務器立即就能將所查詢的主機名轉換爲它的IP地址,而不需要再去詢問其他的域名服務器。

每一個區都設置有域名服務器,即權限服務器,它負責將其管轄區內的主機域名轉換爲該主機的IP地址。在其上保存有所管轄區內的所有主機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頂級域名服務器負責管理在本頂級域名服務器上註冊的所有二級域名。當收到DNS查詢請求時,能夠將其管轄的二級域名轉換爲該二級域名的IP地址。或者是下一步應該找尋的域名服務器的IP地址。

根域名服務器是最高層次的域名服務器。每一個根域名服務器都要存有所有頂級域名服務器的IP地址和域名。當一個本地域名服務器對一個域名無法解析時,就會直接找到根域名服務器,然後根域名服務器會告知它應該去找哪一個頂級域名服務器進行查詢。

 

以下關於網絡存儲的敘述,正確的是(15)

(15)A.DAS支持完全跨平臺文件共享,支持所有的操作系統

B.NAS通過SCSI連接至服務器,通過服務器網卡在網絡上傳輸數據

        C.FCSAN的網絡介質爲光纖通道,而IP SAN使用標準的以太網

        D.SAN設備有自己的文件管理系統,NAS中的存儲設備沒有文件管理系統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存儲的基礎知識。

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儲)即直連方式存儲。在這種方式中,存儲設備是通過電纜(通常是SCSI接口電纜)直接連接服務器。I/O (輸入/輸入)請求直接發送到存儲設備。DAS也可稱爲SAS ( 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務器附加存儲)。它依賴於服務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疊,不帶有任何存儲操作系統,DAS不能提供跨平臺文件共享功能,各系統平臺下文件需分別存儲。

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簡稱,中文稱爲網絡附加存儲。在NAS存儲結構中,存儲系統不再通過I/O總線附屬於某個特定的服務器或客戶機,而是直接通過網絡接口與網絡直接相連,由用戶通過網絡來訪問。

NAS設備有自己的OS,其實際上是一個帶有瘦服務的存儲設備,其作用類似於一個專用的文件服務器,不過把顯示器,鍵盤,鼠標等設備省去,NAS用於存儲服務,可以大大降低了存儲設備的成本,另外NAS中的存儲信息都是採用RAID方式進行管理的, 從而有效的保護了數據。

SAN是通過專用高速網將一個或多個網絡存儲設備和服務器連接起來的專用存儲系統,未來的信息存儲將以SAN存儲方式爲主。SAN主要採取數據塊的方式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存儲,目前主要使用於以太網(IPSAN)和光纖通道(FCSAN)兩類環境中。

 

CRM是一套先進的管理思想及技術手段,它通過將(19)進行有效的整合,最終爲企業涉及到的各個領域提供了集成環境。CRM系統的四個主要模塊包括(20)

(19)A.員工資源、客戶資源與管理技術          B.銷售資源、信息資源與商業智能

        C.銷售管理、市場管理與服務管理          D.人力資源、業務流程與專業技術

(20)A.電子商務支持、呼叫中心、移動設備支持、數據分析

B.信息分析、網絡應用支持、客戶信息倉庫、工作流集成

        C.銷售自動化、營銷自動化、客戶服務與支持、商業智能

        D.銷售管理、市場管理、服務管理、現場服務管理

【答案】D   C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化的基本知識。

CRM是一套先進的管理思想及技術手段,它通過將人力資源、業務流程與專業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最終爲企業涉及到客戶或者消費者的各個領域提供了完美的集成,使得企業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並與客戶建立起基於學習性關係基礎上的一對一營銷模式,從而讓企業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CRM系統的主要模塊包括銷售自動化、營銷自動化、客戶服務與支持、商業智能。

 

企業信息化程度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關鍵,企業信息化方法不包括(21)

(21)A.業務流程重組      B.組織機構變革      C.供應鏈管理    D.人力資本投資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方法。

企業信息化程度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關鍵,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方法主要包括 業務流程重構、核心業務應用、信息系統建設、主題數據庫、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本投資方法。企業戰略規劃是指依據企業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狀況及其變化來制定和實施戰略,並根據對實施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和反饋來調整,制定新戰略的過程。

 

企業信息資源集成管理的前提是對企業(22)的集成,其核心是對企業(23)的集成。

(22)A.信息功能      B.信息設施      C.信息活動      D.信息處理

(23)A.業務流        B.內部信息流    C.外部信息流    D.內部和外部信息流

【答案】A   D

【解析】本題考査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知識。

集成管理是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實行企業信息資源集成的前提是對企業歷史上形成的企業信息功能的集成,其核心是對企業內部和外部信息流的集成,其實施的基礎是各種信息手段的集成。通過集成管理實現企業信息系統各要素的優化組合,使信息系統各要素之間形成強大的協同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業信息的功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基於UML的需求分析過程的基本步驟爲:利用(27)表示需求;利用(28)表示目標軟件系統的總體架構。

(27)A.用例及用例圖      B.包圖及類圖    C.劇情及序列圖     D.組件圖及部署圖(28)A.用例及用例圖       B.包圖及類圖  C.劇情及序列圖     D.組件圖及部署圖

【答案】A   B

【解析】

    基於UML的需求分析過程大致可分爲以下步驟:

①利用用例及用例圖表示需求。從業務需求描述出發獲取執行者和場景;對場景進行彙總、分類、抽象,形成用例;確定執行者與用例、用例與用例圖之間的關係,生成用例圖。

②利用包圖和類圖表示目標軟件系統的總體框架結構。根據領域知識、業務需求描述和既往經驗設計目標軟件系統的頂層架構;從業務需求描述中提取“關鍵概念”,形成領域概念模型;從概念模型和用例出發,研究系統中主要的類之間的關係,生成類圖。

以下關於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36)

    (36)A.邊界值分析通過選擇等價類邊界作爲測試用例,不僅重視輸入條件邊界,而且也必須考慮輸出域邊界

B.因果圖方法是從用自然語言書寫的程序規格說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輸入條件)和果(輸出或程序狀態的改變),可以通過因果圖轉換爲判定表

C.正交試驗設計法,就是使用已經造好了的正交表格來安排試驗並進行數據分析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用最少的測試用例達到最高的測試覆蓋率

D.等價類劃分法根據軟件的功能說明,對每一個輸入條件確定若干個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但只能爲有效等價類設計測試用例

【答案】D

【解析】

    黑盒測試也稱爲功能測試,主要用於集成測試,確認測試和系統測試階段。黑盒測試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所規定的功能來設計試用例,一般包括功能分解、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圖、狀態圖、隨機測試、錯誤推測和正交試驗法等。

在設計測試用例時,等價類劃分是用得最多的一種黑盒測試方法。所謂等價類就是某個輸入域的集合,對每一個輸入條件確定若干個有效等價類和若干個無效等價類,分別設計覆蓋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的測試用例。無效等價類是用來測試非正常的輸入 數據的,所以要爲每個無效等價類設計一個測試用例。

邊界值分析通過選擇等價類邊界作爲測試用例,不僅重視輸入條件邊界,而且也必須考慮輸出域邊界。在實際測試工作中,將等價類劃分法和邊界值分析結合使用,能更有效地發現軟件中的錯誤。

因果圖方法是從用自然語言書寫的程序規格說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輸入條件)和果 (輸出或程序狀態的改變),可以通過因果圖轉換爲判定表。

正交試驗設計法,就是使用已經造好了的正交表格來安排試驗並進行數據分析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用最少的測試用例達到最高的測試覆蓋率。

 

架構描述語言(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ADL)是一種爲明確說明軟件系統的概念架構和對這些概念架構建模提供功能的語言。ADL主要包括以下組成部分:組件、組件接口、(38)和架構配置。

(38)A.架構風格          B.架構實現          C.連接件            D.組件實現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架構描述語言的知識。

架構描述語言(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DL)是一種爲明確說明軟件系統的概念架構和對這些概念架構建模提供功能的語言。ADL主要包括以下組成部分:組件、組件接口、連接件和架構配置。ADL 對連接件的重視成爲區分ADL和其他建模語言的重要特徵之一

 

 

採用以架構爲核心的軟件開發方法,在建立軟件架構的初期,首要任務是選擇一個合適的(42),在此基礎上,開發人員通過架構模型,可以獲得關於(43)的理解,爲將來的架構實現與演化過程建立了目標。

(42)A.分析模式          B.設計模式          C.架構風格          D.架構標準

(43)A.架構需求          B.架構屬性          C.架構優先級        D.架構約束

【答案】C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以架構爲核心的軟件系統開發方法。

在該方法中,架構用來激發和調整設計策略,不同的視圖用來表達與質量目標有關的信息。架構設計是一個迭代過程,在建立軟件架構的初期,選擇一個合適的架構風格是首要的,在此基礎上,開發人員通過架構模型,可以獲得關於軟件架構屬性的理解,爲將來的架構實現與演化過程建立了目標。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SSA)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中,爲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件體系結構。DSSA的基本活動包括領域分析、領域設計和領域實現。其中領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獲得(54),從而描述領域中系統之間共同的需求,即領域需求;領域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獲得(55),從而描述領域模型中表示需求的解決方案;領域實現的主要目標是開發和組織可重用信息,並對基礎軟件架構進行實現。

(54)A.領域邊界          B.領域信息          C.領域對象          D.領域模型

(55)A.特定領域軟件需求                      B.特定領域軟件架構

        C.特定領域軟件設計模型                  D.特定領域軟件重用模型

【答案】D   B

【解析】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DSSA)以一個特定問題領域爲對象,形成由領域參考模型、參考需求、參考架構等組成的開發基礎架構,其目標是支持一個特定領域中多個應用的生成。DSSA的基本活動包括領域分析、領域設計和領域實現。其中領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領域模型,領域模型描述領域中系統之間共同的需求,即領域需求;領域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獲得DSSA,DSSA描述領域模型中表示需求的解決方案;領域實現的主要目標是依據領域模型和DSSA開發和組織可重用信息,並對基礎軟件架構進行實現。

 

基於場景的架構分析方法(Scenarios-based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SAAM)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的Kazman等人於1983年提出的一種非功能質量屬性的架構分析方法,是最早形成文檔並得到廣泛應用的軟件架構分析方法。SAAM的主要輸入是問題描述、(62)和架構描述文檔,其分析過程主要包括場景開發、(63)、單個場景評估、場景交互和總體評估。

(62)A.問題說明          B.問題建模          C.需求說明          D.需求建模

(63)A.架構需求          B.架構描述          C.架構設計          D.架構實現

【答案】C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基於場景的架構分析方法(Scenarios-based Architecture AnalysisMethod, SAAM)的掌握和理解。

SAAM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的Kazman等人於1983年提出的一種非功能質量屬性的架構分析方法,是最早形成文檔並得到廣泛應用的軟件架構分析方法。SAAM的主要輸入是問題描述、需求說明和架構描述,其分析過程主要包括場景開發、架構描述、單個場景評估、場景交互和總體評估。

 

在嵌入式系統設計中,用來講行CPU調試的常用接口是(10)

(10)A.PCI接口           B.USB接口           C.網絡接口          D.JTAG接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嵌入式系統應用基礎知識。

PCI是一種局部總線標準,它是在CPU和原來的系統總線之間插入的一級總線,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對這一層的管理,並實現上下之間的接口以協調數據的傳送。

JTAG是一個調試接口,用來供幵發人員調試CPU的工作狀態。JTAG軟件通過該接口控制CPU來調試CPU以及讀寫Flash。

 

企業信息化涉及對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按照市場發展的要求,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管理核心從對(19)的管理,轉向對(20)的管理,並延伸到對企業技術創新、工藝設計、產品設計、生產製造過程的管理,進而還要擴展到對(21)的管理乃至發展到電子商務。

(19)A.人力資源和物資    B.信息技術和知識    C.財務和物料   D.業務流程和數據

(20)A.業務流程和數據                        B.企業信息系統和技術

C.業務流程、數據和接口                  D.技術、物資和人力資源

(21)A.客戶關係和供應鏈                      B.信息技術和知識

        C.生產技術和信息技術                    D.信息採集、存儲和共享

【答案】C   D   A

【解析】本題考査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的基礎知識。

企業信息化涉及對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管理流程的優化,管理團隊的重組和管理手段的革新。管理創新是按照市場發展的要求,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從作爲管理核心的財務、物料管理,轉向技術、物資、人力資源的管理,並延伸到企業技術創新、工藝設計、產品設計、生產製造過程的管理,進而還要擴展到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乃至發展到電子商務。

 

企業信息集成按照組織範圍分爲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在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中,(22)實現了不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使得不同系統之間能夠實現數據和方法的共享;(23)實現了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連接、協調運作和信息共享。

(22)A.技術平臺集成      B.數據集成      C.應用系統集成      D.業務過程集成

(23)A.技術平臺集成      B.數據集成      C.應用系統集成      D.業務過程集成

【答案】C   D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集成的基礎知識。

企業信息集成是指企業在不同應用系統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即實現數據在不同數據格式和存儲方式之間的轉換、來源不同、形態不一、內容不等的信息資源進行系統分析、辨清正誤、消除冗餘、合併同類,進而產生具有統一數據形式的有價值信息的過程。企業信息集成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按照組織範圍來分,分爲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兩個方面。按集成內容,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一般可分爲以下四個方面:技術平臺集成,數據集成,應用系統集成和業務過程集成。其中,應用系統集成是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使得不同應用系統之間能夠實現數據和方法的共享;業務過程集成使得在不同應用系統中的流程能夠無縫連接,實現流程的協調運作和流程信息的充分共享。

 

數據挖掘是從數據庫的大量數據中揭示出隱含的、先前未知的並有潛在價值的信息的非平凡過程,主要任務有(24)

(24)A.聚類分析、 聯機分析、 信息檢索等 

B.信息檢索、 聚類分析、 分類分析等

        C.聚類分析、 分類分析、 關聯規則挖掘等 

D.分類分析、 聯機分析、 關聯規則挖掘等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數據挖掘方面的基礎知識。

數據挖掘是從數據庫的大量數據中揭示出隱含的、先前未知的並有潛在價值的信息的非平凡過程,數據挖掘的任務有關聯分析、聚類分析、分類分析、異常分析、特異羣組分析和演變分析等等。並非所有的信息發現任務都被視爲數據挖掘。例如,使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查找個別的記錄,或通過因特網的搜索引擎查找特定的Web頁面,則是信息檢索領域的任務。雖然這些任務是重要的,可能涉及使用複雜的算法和數據結構,但是它們主要依賴傳統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數據的明顯特徵來創建索引結構,從而有效地組織和檢索信息。

 

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是項目成功的關鍵,(25)不屬於項目範圍定義的輸入。

(25)A.項目章程  B.項目範圍管理計劃  C.批准的變更申請    D.項目文檔管理方法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軟件項目開發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在初始項目範圍說明書&已文檔化的主要的可交付物、假設和約束條件的基礎上準備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是項目成功的關鍵。範圍定義的輸入包括以下內容:

①項目章程。如果項目章程或初始的範圍說明書沒有在項目執行組織中使用,同樣的信息需要進一步收集和開發,以產生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

②項目範圍管理計劃。

③組織過程資產。

④批准的變更申請。

 

活動定義是項目時間管理中的過程之一,(26)是進行活動定義時通常使用的一種工具。

(26)A.Gantt圖       B.活動圖        C.工作分解結構(WBS)        D.PERT圖

【答案】C

【解析】

    項目時間管理包括使項目按時完成所必須的管理過程。項目時間管理中的過程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的資源估算、活動歷時估算、制定進度計劃以及進度控制。爲了得到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 down Structure,WBS)中最底層的交付物,必須執行一系列的活動,對這些活動的識別以及歸檔的過程就叫做活動定義。

 

以下敘述中,(27)不屬於可行性分析的範疇。

(27)A.對系統開發的各種候選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B.分析現有系統存在的運行問題

        C.評價該項目實施後可能取得的無形收益

        D.評估現有技術能力和信息技術是否足以支持系統目標的實現

【答案】B

【解析】

可行性分析是所有項目投資、工程建設或重大改革在開始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對多因素、多目標系統進行的分析、評價和決策的過程。可行性研究通常從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用戶使用可行性4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經濟可行性也稱爲投資收益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主要評價項目的建設戍本、運行成本和項目建成後可能的經濟收益。經濟收益可以分爲直接收益、間接收益、有形收益和無形收益等。

技術可行性也稱爲技術風險分析,研究的對象是信息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技術能力約束。

法律可行性也稱爲社會可行性,具有比較廣泛的內容,它需要從政策、法律、道德、制度等社會因素來論證信息系統建設的現實性。

用戶使用可行性也稱爲執行可行性,是從信息系統用戶的角度來評估系統的可行性,包括企業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使用人員的素質和培訓要求等。

 

逆向工程導出的信息可以分爲實現級、結構級、功能級和領域級四個抽象層次。程序的抽象語法樹屬於(29);反映程序分量之間相互依賴關係的信息屬於(30)

(29)A.實現級            B.結構級            C.功能級            D.領域級

(30)A.實現級            B.結構級            C.功能級            D.領域級

【答案】A   B

【解析】

    逆向工程與重構工程是目前預防性維護採用的主要技術。所謂軟件的逆向工程就是分析已有的程序,尋求比源代碼更高級的抽象表現形式。一般認爲,凡是在軟件生命週期內將軟件某種形式的描述轉換成更爲抽象形式的活動都可稱爲逆向工程。逆向工程導出的信息可以分爲如下4個抽象層次。

①實現級:包括程序的抽象語法樹、符號表等信息。

②結構級:包括反映程序分量之間相互依賴關係的信息,例如調用圖、結構圖等。

③功能級:包括反映程序段功能及程序段之間關係的信息。

④領域級:包括反映程序分量或程序諸實體與應用領域概念之間對應關係的信息。顯然,上述信息的抽象級別越高,它與代碼的距離就越遠,通過逆向工程恢復的難

度亦越大,而自動工具支持的可能性相對變小,要求人蔘與判斷和推理的工作增多。

 

在面向對象設計中,(31)可以實現界面控制、外部接口和環境隔離。(32)作爲完成用例業務的責任承擔者,協調、控制其他類共同完成用例規定的功能或行爲。

(31)A.實體類            B.控制類            C.邊界類            D.交互類

(32)A.實體類            B.控制類            C.邊界類            D.交互類

【答案】C  B

【解析】

    類封裝了信息和行爲,是面向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面向對象設計中,類可以分爲三種類型:實體類、邊界類和控制類。

①實體類映射需求中的每個實體,實體類保存需要存儲在永久存儲體中的信息。實體類是對用戶來說最有意義的類,通常採用業務領域術語命名,一般來說是一個名詞,在用例模型向領域模型轉化中,一個參與者一般對應於實體類。

②控制類是用於控制用例工作的類,一般是由動賓結構的短語(“動詞+名詞”或“名詞+動詞”)轉化來的名詞。控制類用於對一個或幾個用例所特有的控制行爲進行建模,控制對象通常控制其他對象,因此它們的行爲具有協調性。

③邊界類用於封裝在用例內、外流動的信息或數據流。邊界類是一種用於對系統外部環境與其內部運作之間的交互進行建模的類。邊界對象將系統與其外部環境的變更隔離開,使這些變更不會對系統其他部分造成影響。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DSSA)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中,爲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件體系結構。DSSA通常是一個具有三個層次的系統模型,包括(45)環境、領域特定應用開發環境和應用執行環境,其中(46)主要在領域特定應用開發環境中工作。

(45)A.領域需求          B.領域開發          C.領域執行          D.領域應用

(46)A.操作員            B.領域架構師        C.應用工程師        D.程序員

【答案】B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特定領域軟件架構的基礎知識。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DSSA)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中,爲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件體系結構。DSSA通常是一個具有三個層次的系統模型,包括領域開發環境、領域特定應用開發環境和應用執行環境,其中應用工程師主要在領域特定應用開發環境中工作。

 

某公司採用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ign,ABSD)方法進行軟件設計與開發。ABSD方法有三個基礎,分別是對系統進行功能分解、採用(52)實現質量屬性與商業需求、採用軟件模板設計軟件結構。ABSD方法主要包括架構需求等6個主要活動,其中(53)活動的目標是標識潛在的風險,及早發現架構設計中的缺陷和錯誤;(54)活動針對用戶的需求變化,修改應用架構,滿足新的需求。

小王是該公司的一位新任架構師,在某項目中主要負責架構文檔化方面的工作。小王(55)的做法不符合架構文檔化的原則。架構文檔化的主要輸出結果是架構規格說明書和(56)

(52)A.架構風格          B.設計模式          C.架構策略          D.架構描述

(53)A.架構設計          B.架構實現          C.架構複審          D.架構演化

(54)A.架構設計          B.架構實現          C.架構複審          D.架構演化

(55)A.從使用者的角度書寫文檔        B.隨時保證文檔都是最新的

        C.將文檔分發給相關人員          D.針對不同背景的人員書寫文檔的方式不同

(56)A.架構需求說明書                        B.架構實現說明書   

C.架構質量說明書                        D.架構評審說明書

【答案】A   C   D   B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採用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的基礎知識與應用。

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ign,ABSD)方法有三個基礎,分別是對系統進行功能分解、採用架構風格實現質量屬性與商業需求、採用軟件模板設計軟件結構。ABSD方法主要包括架構需求等6個主要活動,其中架構複審活動的目標是標識潛在的風險,及早發現架構設計中的缺陷和錯誤;架構演化活動針對用戶的需求變化,修改應用架構,滿足新的需求。

軟件架構文檔應該從使用者的角度進行書寫,針對不同背景的人員採用不同的書寫方式,並將文檔分發給相關人員。架構文檔要保持較新,但不要隨時保證文檔最新,要保持文檔的穩定性。架構文檔化的主要輸出結果是架構規格說明書和架構質量說明書。

 

架構權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ATAM)是一種系統架構評估方法,主要在系統開發之前,針對性能、(57)、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質量屬性進行評價和折中。ATAM可以分爲4個主要的活動階段,包括需求收集、(58)描述、屬性模型構造和分析、架構決策與折中,整個評估過程強調以(59)作爲架構評估的核心概念。

某軟件公司採用ATAM進行軟件架構評估,在評估過程中識別出了多個關於質量屬性的描述。其中,“系統在進行文件保存操作時,應該與Windows系統的操作方式保持一致”主要與(60)質量屬性相關;“系統應該提供一個開放的API接口,支持遠程對系統的行爲進行控制與調試”主要與(61)質量屬性相關。在識別出上述描述後,通常採用(62)對質量屬性的描述進行刻畫與排序。在評估過程中,(63)是一個會影響多個質量屬性的架構設計決策。

(57)A.可測試性          B.可移植性          C.可用性            D.易用性

(58)A.架構視圖          B.架構排序          C.架構風格          D.架構策略

(59)A.用例              B.視圖              C.屬性              D.模型

(60)A.可測試性          B.互操作性          C.可移植性          D.易用性

(61)A.可測試性          B.互操作性          C.可移植性          D.易用性

(62)A.期望管理矩陣      B.決策表            C.有限隊列          D.效用樹

(63)A.風向點            B.決策點            C.權衡點            D.敏感點

【答案】C   A   C   D  A  D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架構權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Method,ATAM)的基礎知識與應用。

架構權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ATAM)是一種系統架構評估方法,主要在系統開發之前,針對性能、可用性、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質量屬性進行評價和折中。ATAM可以分爲4個主要的活動階段,包括需求收集、架構視圖描述、屬性模型構造和分析、架構決策與折中,整個評估過程強調以屬性作爲架構評估的核心概念。題幹描述中,“系統在進行文件保存操作時,應該與Windows系統的操作方式保持一致”,討論的是針對使用系統的用戶的習慣問題,這與易用性相關。“系統應該提供一個開放的API接口,支持遠程對系統的行爲進行控制與調試”這個描述與系統的可測試性相關。在識別出質量屬性描述後,通常採用效用樹對質量屬性的描述進行刻畫與排序。在評估過程中,權衡點是一個會影響多個質量屬性的架構設計決策。

以下嵌入式處理器類型中不具備內存管理單元(MMU)的是(10),嵌入式操作系統(11)可以運行在它上面。

(10)A.PowerPC750        B.ARM920T       C.Cortex-M3     D.MIPS32 24K

(11)A.Linux             B.VxWorks653    C.uC/OS-II      D.Windows CE

【答案】C   C

【解析】本題考査嵌入式處理器知識。

MMU是存儲器管理單元的縮寫,是用來管理虛擬內存系統的器件。MMU通常是CPU的一部分,本身有少量存儲空間存放從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匹配表。此表稱作TLB(轉換旁置緩衝區)。所有數據請求都送往MMU,由MMU決定數據是在RAM內還是在大容量存儲器設備內。如果數據不在存儲空間內,MMU將產生頁面錯誤中斷。

MMU的兩個主要功能是將虛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控制存儲器存取允許。MMU關掉時,虛地址直接輸出到物理地址總線。

Cortex-M3處理器採用ARMv7-M架構,它包括所有的16位Thumb指令集和基本的32位Thumb-2指令集架構。Cortex-M3支持線程模式和處理模式。在復位時處理器進入“線程模式”,異常返冋時也會進入該模式,特權和用戶(非特權)模式代碼能夠在“線程模式”下運行。出現異常模式時處理器進入“處理模式”,在處理模式下,所有代碼都是特權訪問的。μC/OS-II可以運行在Cortex-M3處理器上。

 

以下關於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描述不正確的是(12)

(12)A.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一般只爲前端應用提供基本的數據支持

B.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一般支持實時數據的管理

        C.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一般不支持多線程併發操作

        D.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一般只提供本機服務接口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査嵌入式系統數據庫知識。

嵌入式系統的數據庫系統稱爲嵌入式數據庫系統或嵌入式實時數據庫系統。嵌入式系統必須能夠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長時間不間斷地運行,因此要求高的可靠性。同時要求數據庫操作具備可預知性,而且系統的大小和性能也都必須是可預知的,以保證系統的性能。嵌入式系統需要與底層硬件打交道,因此在數據管理時,也要有底層控制的能力,如什麼時候會發生磁盤操作,磁盤操作的次數,如何控制等。底層控制的能力是決定數據庫管理操作的關鍵。

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一般只提供本機服務接口,爲前端應用提供基本的數據支持。

 

IETF定義的集成服務(IntServ)把Internet服務分成了三種服務質量不同的類型,這三種服務不包括(13)

(13)A.保證質量的服務:對帶寬、時延、抖動和丟包率提供定量的保證

        B.盡力而爲的服務:這是一般的Internet服務,不保證服務質量

        C.負載受控的服務:提供類似於網絡欠載時的服務,定性地提供

        D.突發式服務:如果有富餘的帶寬,網絡保證滿足服務質量的需求

【答案】D

【解析】

    IETF集成服務(IntServ)工作組根據服務質量的不同,把Internet服務分成了三種類型:

①保證質量的服務(Guranteed Services):對帶寬、時延、抖動和丟包率提供定量的保證;

②負載受控的服務(Comrolled-load Services):提供一種類似於網絡欠載情況下的服務,這是一種定性的指標;

③盡力而爲的服務(Best-Effort):這是Internet提供的一般服務,基本上無任何質量保證。

 

結構化佈線系統分爲六個子系統,其中水平子系統(15)

(15)A.由各種交叉連接設備以及集線器和交換機等設備組成

        B.連接了幹線子系統和工作區子系統

        C.由終端設備到信息插座的整個區域組成

        D.實現各樓層設備間子系統之間的互連

【答案】B

【解析】

    結構化佈線系統分爲6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幹線(或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和建築羣7系統。其中水平子系統是指各個樓層接線間的配線架到工作區信息插座之間所安裝的線纜系統,其作用是將幹線子系統與用戶工作區連接起來。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通常依靠評價程序來測試系統的性能。以下評價程序中,(16)的評測準確程度最低。事務處理性臺昱委員會(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 TPC)是制定商務應用基準程序(benchmark)標準規範、性能和價格度量,並管理測試結果發佈的非營利組織,其發佈的TPC-C是(17)的基準程序。

(16)A.核心程序      B.真實程序      C.合成基準程序      D.小型基準程序

(17)A.決策支持      B.在線事務處理  C.企業信息服務      D.聯機分析處理

【答案】C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性能評估知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爲測試新系統的性能,用戶必須依靠評價程序來評價機器的性能。對於真實程序、核心程序、小型基準程序和合成基準程序來說,其評測程度依次遞減。把應用程序中用的最多、最頻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爲評價計算機性能的標準程序,稱爲基準測試程序(Benchmark)。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TPC)是制定商務應用基準程序(Benchmark)標準規範、性能和價格度量,並管理測試結果發佈的非營利組織,其發佈的TPC-C是在線事務處理的基準程序,TPC-D是決策支持的基準程序。

 

企業信息化音定要建立在企業戰略規劃基礎之上,以企業戰略規劃爲基礎建立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建立(18)的依據。

(18)A.企業戰略數據模型                  B.企業業務運作模型

C.企業信息系統架構                  D.企業決策支持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化基礎知識。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以業務流程的優化和重構爲基礎,在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卨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這將涉及到企業的管理理念的創新,管理流程的優化,管理團隊的重組和管理手段的革新。企業信息化一定要建立在企業戰略規劃的基礎之上,以企業戰略規劃爲基礎建立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建立企業戰略數據模型的依據。

 

ERP是對企業物流資源,資金流資源和信息流資源進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在ERP五個層次的計劃中,(19)根據經營計劃的生產目標制定,是對企業經營計劃的細化;(20)說明了在一定時期內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和什麼時候交貨,它的編制是ERP的主要工作內容;(21)能夠幫助企業儘早發現企業生產能力的瓶頸,爲實現企業的生產任務提供能力方面的保障。

(19)A.銷售管理計劃  B.生產預測計劃  C.生產計劃大綱  D.主生產計劃

(20)A.經營計劃      B.車間作業計劃  C.物料需求計劃  D.主生產計劃

(21)A.採購與庫存計劃                B.能力需求計劃

        C.物料需求計劃                  D.質量管理計劃

【答案】C   D   B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資源規劃的基礎知識。

ERP是對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資源進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在ERP五個層次的計劃中,生產預測計劃是對市場需求進行比較準確的預測,是經營計劃、生產計劃大綱和主生產計劃編制的基礎;銷售管理計劃是針對企業的銷售部門的相關業務進行管理,屬於最高層計劃的範疇,是企業最重要的決策層計劃之一;生產計劃大綱根據經營計劃的生產目標制定,是對企業經營計劃的細化;主生產計劃說明了在一定時期內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和什麼時候交貨,它的編制是ERP的主要工作內容;物料需求計劃是對主生產計劃的各個項0所需的全部製造件和全部採購件的網絡支持計劃和時間進度計劃;能力需求計劃是對物料需求計劃所需能力進行覈算的一種計劃管理方法,能夠幫助企業儘早發現企業生產能力的瓶頸,爲實現企業的生產任務提供能力幫面的保障。

 

集成平臺是支持企業信息集成的支撐環境,包括硬件、軟件、軟件工具和系統。集成平臺的基本功能中,(22)實現不同數據庫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互操作、分佈數據管理和共享信息模型定義;(23)能夠爲應用提供數據交換和訪問操作,使各種不同的系統能夠相互協作。

(22)A.數據通信服務      B.信息集成服務      C.應用集成服務  D.操作集成服務

(23)A.數據通信服務      B.信息集成服務      C.應用集成服務  D.操作集成服務

【答案】B   C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信息集成的基礎知識。

企業集成平臺是一個支持複雜信息環境下信息系統開發、集成、協同運行的軟件支撐環境,包括硬件、軟件、軟件工具和系統。基本功能包括:①通信服務:提供分佈環境下透明的同步/異步通信服務功能;②信息集成服務:爲應用提供透明的信息訪問服務,實現異種數據庫系統之間數據的交換、互操作、分佈數據管理和共享信息模型定義:③應用集成服務:通過高層應用編程接口來實現對相應應用程序的訪問,能夠爲應用提供數據交換和訪問操作,使各種不同的系統能夠相互協作;④二次開發工具:是集成平臺提供的一組幫助用戶開發特定應用程序的支持工具;⑤平臺運行管理工具:是企業集成平臺的運行管理和控制模塊。

 

在靜態測試中,主要是對程序代碼進行靜態分析。“數據初始化、賦值或引用過程中的異常”屬於靜態分析中的(37)

(37)A.控制流分析        B.數據流分析        C.接口分析      D.表達式分析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靜態測試方法的知識點。

靜態測試是指被測試程序不在機器上運行,而採用人工檢測和計算機輔助靜態分析的手段對程序進行檢測。靜態測試包括對文檔的靜態測試和對代碼的靜態測試。對代碼的靜態測試包括

控制流分析、數據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達式分析。

①控制流分析。控制流分析是指使用控制流程圖檢査被測程序控制結構的過程。例如,可檢查被測程序是否存在沒有使用的語句或子程序、是否調用並不存在的子程序,以及是否存在無法達到的語句等。

②數據流分析。數據流分析是指使用控制流程圖分析數據各種異常情況的過程,包括數據初始化、賦值或引用過程中的異常。例如,引用未定義的變量、對以前未使用的變量再次陚值等程序差錯或異常情況。

③接口分析。接口分析主要包括模塊之間接口的一致性分析、模塊與外部數據庫及其他軟件配置項之間的一致性分析、子程序和函數之間的接口一致性分析等。例如可以檢查函數形參與實現的數量、順序、類型和使用的一致性。

④表達式分析。表達式分析用於檢查程序代碼中的表達式錯誤。例如,括號不配對、數組引用越界、除數爲零,以及浮點數變量比較時的誤差等錯誤。

 

下列關於軟件調試與軟件測試的敘述中,正確的是(38)

(38)A.軟件測試的目的是找出存在的錯誤,軟件調試的目的是定位並修正錯誤

B.軟件測試的結束過程不可預計,軟件調試使用預先定義的過程

        C.軟件調試的過程可以實現設計

D.軟件測試不能描述過程或持續時間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軟件測試與調試之間的區別。

軟件測試在將軟件交付給客戶之前所必須完成的重要步驟。軟件調試(排錯)與成功的測試形影相隨。測試成功的標誌是發現了錯誤,根據錯誤跡象確定錯誤的原因和準確位置,並加以改正,主要依靠軟件調試技術。

軟件調試與軟件測試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測試的目的是找出存在的錯誤,而調試的目的是定位錯誤並修改程序以修正錯誤;

②調試是測試之後的活動,測試和調試在目標、方法和思路上都有所不同;

③測試從一個已知的條件開始,使用預先定義的過程,有預知的結果;調試從一個未知的條件開始,結束的過程不可預計;

④測試過程可以實現設計,進度可以實現確定;而調試不能描述過程或持續時間。

 

在單元測試中,(39)

(39)A.驅動模塊用來調用被測模塊,自頂向下的單元測試中不需要另外編寫驅動模塊

B.樁模塊用來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子模塊,自頂向下的單元測試中不需要另外編寫樁模塊

C.驅動模塊用來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子模塊,自底向上的單元測試中不需要另外編寫驅動模塊

        D.樁模塊用來調用被測模塊,自底向上的單元測試中不需要另外編寫樁模塊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査單元測試的基本概念。

單元測試也稱爲模塊測試,測試的對象是可獨立編譯或彙編的程序模塊、軟件構件或面向對象軟件中的類(統稱爲模塊),其目的是檢查每個模塊能否正確地實現設計說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設計約束等條件,發現模塊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差錯。單元測試的技術依據是軟件詳細設計說明書。

測試一個模塊時,可能需要爲該模塊編寫一個驅動模塊和若干個粧模塊。驅動模塊用來凋用被測模塊,它接收測試者提供的測試數據,並把這些數據傳送給被測模塊,然後從被測模塊接收測試結果,並以某種可見的方式將測試結果返回給測試人員;樁模塊用來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子模塊,它接受被測模塊的調用,檢驗調用參數,並以盡町能簡單的操作模擬被調用的子程序模塊功能,把結果送回被測模塊。頂層模塊測試時不需要驅動模塊,底層模塊測試時不要樁模塊。

笮元測試策略主要包括自頂向下的單元測試、自底向上的單元測試、孤立測試和綜合測試策略。

①自頂向下的單元測試先測試上層模塊,再測試下層模塊。測試下層模塊時由於它的上層模塊已測試過,所以不必另外編寫驅動模塊。

②自底向上的單元測試。自底向上的單元測試先測試下層模塊,再測試上層模塊。測試上層模塊由於它的下層模塊己經測試過,所以不必另外編寫樁模塊。

③孤立測試不需要考慮每個模塊與其他模塊之間的關係,逐一完成所有模塊的測試。由於各模塊之間不存在依賴性,單元測試可以並行進行,但因爲需要爲每個模塊單獨設計驅動模塊和樁模塊,增加了額外的測試成本。

④綜合測試。上述三種單元測試策略各有利弊,實際測試時可以根據軟件特點和進度安排情況,將幾種測試方法混合使用。

 

以下關於軟件架構設計重要性的描述,(40)是錯誤的。

(40)A.軟件架構設計能夠滿足系統的性能、安全性、可維護性等品質

        B.軟件架構設計能夠幫助項目干係入(Stakeholder)更好地理解軟件結構

C.軟件架構設計能夠幫助架構師更好地捕獲和細化系統需求

        D.軟件架構設計能夠有效地管理系統的複雜性,並降低系統維護費用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査軟件架構設計的重要性。

軟件架構設計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因素。軟件架構設計能夠滿足系統的性能、安全性、可維護性等品質;軟件架構設計能夠幫助項目干係人(Stakeholder)更好地理解軟件結構:軟件架構設計能夠有效地管理系統的複雜性,並降低系統維護費用;軟件架構設計對系統開發具有指導性:軟件架構設計爲系統複用奠定的基礎;軟件架構設計能夠支持衝突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軟件架構設計與系統需求是直交的,兩者並無必然聯繫。

 

將系統需求模型轉換爲架構模型是軟件系統需求分析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以下描述中,(41)是在轉換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41)A.如何通過多視圖模型描述軟件系統的架構

B.如何確定架構模型中有哪些元素構成

        C.如何採用表格或用例映射保證轉換的可追蹤性

        D.如何通過模型轉換技術,將高層架構模型逐步細化爲細粒度架構模型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軟件架構設計與生命週期的關係。

從本質上看,需求和軟件架構設計面臨的是不同的對象:一個是問題空間;另一個是解空間。保持兩者的可追蹤性和轉換,一直是軟件工程領域追求的目標。從軟件需求模型向SA模型的轉換主要關注兩個問題:①如何根據需求模型構建軟件架構模型;②如何保證模型轉換的可追蹤性。本題答案中A、B是軟件架構設計階段需要考慮的問題,D是軟件架構實現階段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構件組裝過程中需要檢測並解決架構失配問題。其中(42)失配主要包括由於系統對構件基礎設施、控制模型和數據模型的假設存在衝突引起的失配。(43)失配包括由手系統對構件交互協議、構件連接時數據格式的假設存在衝突引起的失配。

(42)A.構件              B.模型              C.協議              D.連接子

(43)A.構件              B.模型              C.協議              D.連接子

【答案】A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構件組裝過程知識。

在架構模型的指導下,可複用構件可以通過組裝的方式在較高層次上實現系統,並能夠提高系統實現的效率。在構件組裝過程中需要檢測並解決架構失配問題。其中構件失配主要包括由於系統對構件基礎設施、控制模型和數據模型的假設存在衝突引起的失配。連接子失配包括由於系統對構件交互協議、構件連接時數據格式的假設存在衝突引起的失配。

 

“4+1”視圖主要用於描述系統邏輯架構,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於1995年提出。其中(44)視圖用於描述對象模型,並說明系統應該爲用戶提供哪些服務。當採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描述對象模型時,通常使用(45)表達類的內部屬性和行爲,以及類集合之間的交互關係;採用(46)定義對象的內部行爲。

(44)A.邏輯              B.過程              C.開發              D.物理

(45)A.對象圖            B.活動圖            C.狀態圖            D.類圖

(46)A.對象圖            B.活動圖            C.狀態圖            D.類圖

【答案】A   D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4+1”視圖的即.解與掌握。

“4+1”視圖是對邏輯架構進行描述,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提出,他在1995年的IEEE Software上發表了題爲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 的論文,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並最終被RUP採納,現在已經成爲架構設計的結構標準。“4+1”視圖主要包括:

①邏輯視圖(Logical View),設計的對象模型(使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時)。

②過程視圖(Pmcess View),捕捉設計的併發和同步特徵。

③物理視圖(Physical View),描述了軟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佈式特性。

④開發視圖(Development View),描述了在開發環境中軟件的靜態組織結構。

⑤架構的描述,即所做的各種決定,可以圍繞着這四個視圖來組織,然後由一些用例(Use Cases)或場景(Scenarios)來說明,從而形成了第五個視圖。

當採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描述對象模型時,通常使用類圖表達類的內部屬性和行爲,以及類集合之間的交互關係;採用狀態圖定義對象的內部行爲。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SSA)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中,爲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件體系結構。參加DSSA的人員可以劃分爲多種角色,其中(47)的任務是控制整個領域分析過程,進行知識獲取,將獲取的知識組織到領域模型中;(48)的任務是根據領域模型和現有系統開發出DSSA,並對DSSA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進行驗證。

(47)A.領域專家      B.領域分析者        C.領域設計者        D.領域實現者

(48)A.領域專家      B.領域分析者        C.領域設計者        D.領域實現者

【答案】B   C

【解析】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DSSA)以一個特定問題領域爲對象,形成由領域參考模型、參考需求、參考架構等組成的開發基礎架構,其n標是支持一個特定領域中多個應用的生成。DSSA的基本活動包括領域分析、領域設計和領域實現。其中領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領域模型,領域模型描述領域中系統之間共同的需求,即領域需求;領域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獲得DSSA,DSSA描述領域模璀中表示需求的解決方案;領域實現的主要目標是依據領域模型和DSSA開發和組織可重用信息,並對基礎軟件架構進行實現。參加DSSA的人員可以劃分爲多種角色,其中領域分析者的任務是控制整個領域分析過程,進行知識獲取,將獲取的知識組織到領域模型中;領域設計者的任務是根據領域模型和現有系統開發出DSSA,並對DSSA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進行驗證。

 

體系結構權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ATAM)是一種常見的系統架構評估框架,該框架主要關注系統的(62),針對性能(63)安全性和可修改性,在系統開發之前進行分析、評價與折中。

(62)A.架構視圖          B.架構描述          C.需求說明          D.需求建模

(63)A.架構視圖          B.架構描述          C.架構設計          D.架構實現

【答案】C   B

【解析】

    架構權衡分析方法是一種系統架構評估方法,主要在系統開發之前,針對性能、可用性、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質量屬性進行評價和折中。ATAM可以分爲4個主要的活動階段,包括需求收集、架構視圖描述、屬性模型構造和分析、架構決策與折中,整個評估過程強調以屬性作爲架構評估的核心概念。題目中提到“某軟件公司採用ATAM進行軟件架構評估,在評估過程中識別出了多個關於質量屬性的描述。其中,系統在進行文件保存操作時,應該與Windows系統的操作方式保持一致。”與用戶所熟悉的操作方式,操作界面保持一致,這是一種減輕用戶記憶負擔,降低學習成本的做法,這有利於提高系統的易用性。“系統應該提供一個開放的API接口,支持遠程對系統的行爲進行控制與調試”,在此處,我們注意到描述的核心落在“支持遠程對系統的行爲進行控制與調試”上了,而調試是在測試之後精確定位系統錯誤的一種機制,所以這種做法有利於提高系統的可測試性。最後的兩空也是考概念:在識別出上述描述後,通常採用效用樹對質量屬性的描述進行刻畫與排序。在評估過程中,權衡點是一個會影響多個質量屬性的架構設計決策。

 

以下關於軟件著作權產生時間的表述中,正確的是(64)

    (64)A.自軟件首次公開發表時                  B.自開發者有開發意圖時

C.自軟件開發完成之日時                  D.自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時

【答案】C

【解析】

在我國,著作權採用“自動保護”原則,即軟件著作權是自動獲得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軟件著作權自軟件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即軟件著作權自軟件開發完成之日起自動產生,不論整體還是局部,只要具備了軟件的屬性即產生軟件著作權,既不要求娌行任何形式的登記或註冊手續,也無須加註著作權標記,且不論其是否已經發表都依法享有軟件著作權。幵發完成是指以計算機能夠識別並進行處理以實現一定功能的語句或指令的形式,並存儲在一定的有形介質中,如內存、硬盤、光盤等。

我國實施了計算機軟件登記制度,於1992年頒佈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實施計算機軟件登記制度的目的是爲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增強我國軟件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國家鼓勵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並對登記的軟件予以重點保護的辦法,而不是強制軟件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可以分爲軟件著作權登記、軟件著作權專有許可合同和轉讓合同的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只是證明登記主體享有軟件著作權以及訂立許可合同、轉讓合同的重要的書面證據,並不是軟件著作權產生的依據。因爲軟件著作權是自軟件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的,未經登記的軟件著作權或軟件著作權專有許可合同和轉讓合同仍受法律保護。

 

甲公司接受乙公司委託開發了一項應用軟件,雙方沒有訂立任何書面合同。在此情況下,(65)享有該軟件的著作權。

(65)A.甲公司            B.甲、乙共用            C.乙公司        D.甲、乙均不

【答案】A

【解析】

    委託開發軟件著作權關係的建立,通常由委託方與受委託方訂立合同而成立。委託開發軟件關係中,委託方的責任主要是提供資金、設備等物質條件,並不直接參與開發軟件的創作開發活動。受託方的主要責任是根據委託合同規定的目標開發出符合條件的軟件。關於委託開發軟件著作權的歸屬,《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件,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者與受委託者簽定書面協議約定,如無書面協議或者在協議中未作明確約定,其著作權屬於受委託者。”根據該條的規定,確定委託幵發的軟件著作權的歸厲應當掌握兩條標準:

①委託開發軟件系根據委託方的要求,由委託方與受託方以合同確定的權利和義務的關係而進行開發的軟件,因此軟件著作權歸屬應當作爲合同的重要條款予以明確約定。對於當事人已經在合同中約定軟件著作權歸屬關係的,如事後發生糾紛,軟件著作權的歸屬仍應當根據委託開發軟件的合同來確定。

②對於在委託幵發軟件活動中,委託者與受委託者沒有簽定書面協議,或者在協議中未對軟件著作權歸屬作出明確的約定,其軟件著作權屬於受委託者,即屬於實際完成軟件的開發者。

 

軟件商標權的保護對象是指(66)

(66)A.商業軟件      B.軟件商標      C.軟件註冊商標      D.已使用的軟件商標

【答案】C

【解析】

    軟件商標權是軟件商標所有人依法對其商標(軟件產品專用標識)所享有的專有使用權。在我國,商標權的取得實行的是註冊原則,即商標所有人只有依法將自己的商標註冊後,商標註冊人才能取得商標權,其商標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對其軟件產品已經冠以商品專用標識,但未進行商標註冊,沒有取得商標專用權,此時該軟件產品專用標識就不能得到商標法的保護,即不屬於軟件商標權的保護對象。未註冊商標可以自行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但不受法律保護。未註冊商標不受法律保護,不等於對使用未註冊商標行爲放任自流。爲了更好地保護註冊商標的專用權和維護商標使用的秩序,需要對未註冊商標的使用加以規範。所以《商標法》第四十八條專門對使用未註冊商標行爲做/規定。未註冊商標使用人不能違反此條規定,否則商標行政主管機關將依法予以查處。

在嵌入式操作系統中,板級支持包BSP作爲對硬件的抽象,實現了(9)

(9)A.硬件無關性,操作系統無關性         B.硬件有關性,操作系統有關性

C.硬件無關性,操作系統有關性         D.硬件有關性,操作系統無關性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嵌入式系統的基礎知識。

在嵌入式系統中,板級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簡稱BSP)是對硬件抽象層的實現,是介於主板的硬件和操作系統驅動程序之間的一層,爲整個軟件系統提供底層硬件支持,是介於底層硬件和上層軟件之間的底層軟件開發包,它主要的功能是給上層提供統一接口,同時屏蔽各種硬件底層的差異,以及提供操作系統的驅動及硬件驅動。簡單地說,就是BSP包含了所有與硬件有關的代碼,爲操作系統提供了硬件平臺無關性。

 

以下關於軟件架構風格與系統性能的關係敘述中,錯誤的是(16)

(16)A.對於採用層次化架構風格的系統,劃分的層次越多,系統的性能越差

        B.對於採用隱式調用架構風格的系統,可以通過處理函數的併發調用提高系統處理性能

C.採用面向對象架構風格的系統,可以通過引入對象管理層提高系統性能

        D.對於採用解釋器架構風格的系統,可以通過部分解釋代碼預先編譯的方式提高系統性能

【答案】C

【解析】

採用面向對象架構風格的系統,可以通過引入對象管理層提高系統性能。

抽象數據類型概念對軟件系統有重要作用,目前軟件界已普遍轉向使用面向對象系統。這種風格建立在數據抽象和麪向對象的基礎上,數據的表示方法和它們的相應操作封裝在一個抽象數據類型或對象中。這種風格的構件是對象,或者說是抽象數據類型的實例。對象是一種被稱作管理者的構件,因爲它負責保持資源的完整性。對象是逍過函數和過程的調用來交互的。可以通過減少功能調用層次提高系統性能。

 

商業智能系統的處理過程包括四個主要階段:數據預處理通過(22)實現企業原始數據的初步整合;建立數據倉庫是後續數據處理的基礎;數據分析是體現系統智能的關鍵,主要採用(23)(24)技術,前者能夠實現數據的上卷、下鑽和旋轉分析,後者利用隱藏的知識,通過建立分析模型預測企業未來發展趨勢;數據展現主要完成數據處理結果的可化。

(22)A.數據映射和關聯                    B.數據集市和數據立方體

C.數據抽取、轉換和裝載              D.數據清洗和數據集成

(23)A.知識庫        B.數據挖掘      C.聯機事務處理      D.聯機分析處理

(24)A.知識庫        B.數據挖掘      C.聯機事務處理      D.聯機分析處理

【答案】C  D  B

【解析】本題考查商業智能方面的基礎知識。

商業智能系統的處理過程包括數據預處理、建立數據倉庫、數據分析及數據展現4個主要階段。數據預處理是整合企業原始數據的第一步,包括數據的抽取、轉換和裝載三個過程。建立數據倉庫則是處理海量數據的基礎。數據分析是體現系統智能的關鍵,一般採用OLAP和數據挖掘技術。聯機分析處理不僅進行數據彙總/聚集,同時還提供切片、切塊、下鑽、上卷和旋轉等數據分析功能,用戶可以方便地對海量數據進行多維分析。數據挖掘的目標則是挖掘數據背後隱藏的知識,通過關聯分析、聚類和分類等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預測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將要面臨的問題。在海量數據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況下,數據展現則主要保障系統分析結果的可視化。

 

關於項目範圍管理描述,正確的是(25)

(25)A.項目範圍是指信息系統產品或者服務所應包含的功能

B.項目範圍描述是產品範圍說明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C.項目範圍定義是信息系統要求的度量

D.項目範圍定義是生產項目計劃的基礎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軟件項目範圍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

項目範圍是爲了達到項目目標,爲了交付具有某種特製的產品和服務,項目所規定要做的。在信息系統項目中,產品範圍是指信息系統產品或者服務所應該包含的功能,項目範圍是指爲了能夠交付信息系統項目所必須做的工作。產品範圍是項目範圍的基礎,產品的範圍定義是信息系統要求的度量,而項目範圍的定義是生產項目計劃的基礎。產品範圍描述是項目範圍說明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配置管理中,配置項的狀態通常包括(26)

(26)A.草稿、正式發佈和正在修改          B.草稿、技術評審和正式發佈

C.草稿,評審或審批、正式發佈        D.草稿、正式發佈和版本變更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軟件項目配置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

在配置管理中,所有的配置項都應列入版本控制的範疇。配置項的狀態通常有3種,分別是草稿、正式發佈和正在修改。

 

處理流程設計是系統設計的重要內容。以下關於處理流程設計工具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30)

(30)A.程序流程圖(PFD)用於描速系統中每個模塊的輸入,輸出和數據加工

B.N-S圖容易表示嵌套關係和層次關係,並具有強烈的結構化特徵

C.IPO圖的主體是處理過程說明,可以採用流程圖、判定樹/表等來進行描述

        D.問題分析圖(PAD)包含5種基本控制結構,並允許遞歸使用

【答案】A

【解析】

    在處理流程設計過程中,爲了更清晰地表達過程規則說明,陸續出現了一些用於表示處理流程的工具,這些工具包括三類:圖形工具、表格工具和語言工具。其中常見的圖形工具包括程序流程圖、IPO圖、盒圖、問題分析圖、判定樹,表格工具包括判定表,語言工具包括過程設計語言等。

程序流程圖(Program How Diagram,PFD)用一些圖框表示各種操作,它獨立於任何一種程序設計語言,比較直觀、清晰,易於學習掌握。流程圖中只能包括5種基本控制結構:順序型、選擇型、WHILE循環型(當型循環)、UNTIL循環型(直到型循環)和多分支選擇型。

IPO圖是由IBM公司發起並逐步完善的一種流程描述工具,其主體是處理過程說明,可以採用流程圖、判定樹、判定表、盒圖、問題分析圖或過程設計語言來進行描述。IPO圖中的輸入、輸出與功能模塊、文件及系統外部項都需要通過數據字典來描述,同時需要爲其中的某些元素添加註釋。

N-S圖與PFD類似,也包括5種控制結構,分別是順序型、選擇型、WHILE循環型(當型循環)、UNTIL循環型(直到型循環)和多分支選擇型,任何一個N-S圖都是這5種基本控制結構相互組合與嵌套的結果。在N-S圖中,過程的作用域明確;它沒有箭頭,不能隨意轉移控制;而且容易表示嵌套關係和層次關係;並具有強烈的結構化特徵。但是當問題很複雜時,N-S圖可能很大。

問題分析圖(Problem Analysis Diagram,PAD)是繼PFD和N-S圖之後,又一種描述詳細設計的工具。PAD也包含5種基本控制結構,並允許遞歸使用。

過程設計語言(Process Design Language,PDL)也稱爲結構化語言或僞代碼(pseudocode),它是一種混合語言,採用自然語言的詞彙和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用於描述處理過程怎麼做,類似於編程語言。過程設計語言用於描述模塊中算法和加工邏輯的具體細節,以便在開發人員之間比較精確地進行交流。

對於具有多個互相聯繫的條件和可能產生多種結果的問題,用結構化語言描述則顯得不夠直觀和緊湊,這時可以用以清楚、簡明爲特徵的判定表(Decision Table)來描述。判定表採用表格形式來表達邏輯判斷問題,表格分成4個部分,左上部分爲條件說明,左下部分爲行動說明,右上部分爲各種條件的組合說明,右下部分爲各條件組合下相應的行動。

判定樹(Decision Tree)也是用來表示邏輯判斷問題的一種常用的圖形工具,它用樹來表達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處理流程,比語言、表格的方式更爲直觀。判定樹的左側(稱爲樹根)爲加工名,中間是各種條件,所有的行動都列於最右側。

 

RUP強調採用(34)的方式來開發軟件,這樣做的好處是(35)

(34)A.原型和螺旋        B.螺旋和增量        C.迭代和增量    D.快速和迭代

(35)A.在軟件開發的早期就可以對關鍵的,影響大的風險進行處理

        B.可以避免需求的變更

C.能夠非常快速地實現系統的所有需求

        D.能夠更好地控制軟件的質量

【答案】C   A

【解析】

RUP將項目管理、業務建模、分析與設計等統一起來,貫穿整個開發過程。RUP中的軟件過程在時間上被分解爲4個順序的階段,分別是初始階段、細化階段、構建階段和移交階段。每個階段結束時都要安排一次技術評審,以確定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否已經滿足。如果評審結果令人滿意,就可以允許項目進入下一個階段。可以看出,基於RUP的軟件過程是一個迭代和增量的過程。通過初始、細化、構建和移交4個階段就是一個開發週期,每次經過這4個階段就會產生一代軟件。除非產品退役,否則通過重複同樣的4個階段,產品將演化爲下一代產品,但每一次的側重點都將放在不同的階段上。這樣做的好處是在軟件開發的早期就可以對關鍵的、影響大的風險進行處理。

 

基於架構的軟件開發(Architecture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件架構設計。它強調採用(44)描述軟件架構,用(45)來描述需求。

(44)A.類圖和序列圖      B.視角與視圖        C.構建和類圖    D.構建與功能

(45)A.用例與類圖                            B.用例與視角       

C.用例與質量場景                        D.視角與質量場景

【答案】B   C

【解析】本題考查基於架構的軟件開發方法的基礎知識。

根據定義,基於軟件架構的開發(Architecture BasedS oftwareD evelopment,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件架構設計。它強調採用視角和視圖來描述軟件架構,採用用例和質量屬性場景來描述需求。

 

某公司擬開發一個地面清潔機器人。機器人的控制者首先定義清潔任務和任務之間的關係,機器人接受任務後,需要響應外界環境中觸發的一些突發事件,根據自身狀態進行動態調整,最終自動完成任務。針對上述需求,該機器人應該採用(46)架構風格最爲合適。

(46)A.面向對象      B.主程序-子程序     C.規則系統      D.管道-過濾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架構風格與架構設計策略的理解與掌握。

根據題目描述,機器人需要根據自身狀態的外界環境進行自動調整,這是一個典型的根據外部事件進行響應的場景。比較4個候選項,規則系統比較適合根據外鄒事件,以自身狀態爲基礎自動進行處理和動作的場景。

 

某公司擬開發一個語音識別系統,其語音識別的主要過程包括分割原始語音信號、識別音素、產生候選詞、判定語法片斷、提供語義解釋等,每個過程都需要進行基於先驗知識的條件判斷並進行相應的識別動作。針對該系統的特點,採用(47)架構風格最爲合適。

(47)A.解釋器        B.面向對象          C.黑板          D.隱式調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架構風格與架構設計策略的理解與掌握。

根據題目描述,語音識別系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專家系統,其特點是求解的正確結果不止一個,求解過程比較複雜,需要通過專家知識和反饋逐步得到正確結果。因此對比4個候選項,黑板結構特別適合求解這類問題。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SSA)以一個特定問題領域爲對象,形成由領域參考模型,參考需求,(53)等組成的開發基礎架構,支持一個特定領域中多個應用的生成。DSSA的基本活動包括領域分析、領域設計和領域實現。其中領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獲得(54),從而描述領域中系統之間共同的需求,即領域需求;領域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獲得(55),從而描述領域模型中表示需求的解決方案;領域實現的主要目標是開發和組織可重用信息,並實現基礎軟件架構。

(53)A.參考設計          B.參考規約          C.參考架構          D.參考實現

(54)A.領域邊界          B.領域信息          C.領域對象          D.領域模型

(55)A.特點領域軟件需求                      B.特定領域軟件架構

C.特定領域軟件設計模型                  D.特定領域軟件重用模型

【答案】C  D  B

【解析】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DSSA)以一個特定問題領域爲對象,形成由領域參考模型、參考需求、參考架構等組成的開發基礎架構,其目標是支持一個特定領域中多個應用的生成。DSSA的基本活動包括領域分析、領域設計和領域實現。其中領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領域模型,領域模型描述領域中系統之間共同的需求,即領域需求;領域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獲得DSSA,DSSA描述領域模型中表示需求的解決方案;領域實現的主要目標是依據領域模型和DSSA開發和組織可重用信息,並對基礎軟件架構進行實現。

架構權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ATAM)是在基於場景的架構分析方法(Scenarios-based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 SAAM)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場景和需求收集、(62),屬性模型構造和分析,屬性模型折中等四個階段。ATAM方法要求在系統開發之前,首先對這些質量屬性進行(63)和折中。

(62)A.架構視圖和場景實現                    B.架構風格和場景分析

        C.架構設計和目標分析                    D.架構描述和需求評估

(63)A.設計              B.實現              C.測試                  D.評價

【答案】A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架構權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ATAM)的掌握和理解。

ATAM是在基於場景的架構分析方法(Scenarios-based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SAAM)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場景和需求收集、架構視圖和場景實現、屬性模型構造和分析、屬性模型折中等4個階段。ATAM方法要求在系統開發之前,首先對這些質量屬性進行評價和折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