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軟件開發

還是應屆生就說逃離軟件開發,我想肯定有人會說我這個人肯定是在軟件行業混不下去,技術不行的人。正好相反,我的技術很不錯,技術這個東西非常容易學,對於我從大一開始就自學java來說,已經對開發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能夠獨立設計SSH 的系統。自己的求知慾也一直毫無底線的讓我不斷的深入,不斷深入java虛擬機,瞭解了java的內存管理,反射機制等等,這些能夠讓我更加理解java是什麼。

 各大網絡公司的校招讓我知道了海量數據處理,數據挖掘,這裏面我參加的筆試有創新工場,淘寶筆試,百度筆試,在8月底我就開始關注,一直在準備筆試的資料,那段時間學了很多,原來基礎不牢的地方都把深入理解了。這時候才意識到算法和數據結構的重要性,第一次因爲沒有經驗被創新工廠鄙視,不過還是有一定的收穫。在最後收到了百度的面試通知,可惜那個時候已經下定決心考研。沒有太重視,回了老家,電話面試。接回剛纔的話題,海量數據挖掘,這個東西確實讓我非常感興趣,要知道如果擺着10T的數據放在你面前,要是沒有集羣,沒有hadoop,你就算開電腦開個100年也處理不完。要如何處理這些數據又要涉及到數據結構和算法的問題,如何將這些非結構化或是半結構化的數據按照要求分類,提取,可以得到潛在的商業模式,這個就是金子,在數據裏面挖金礦,感覺就像淘金一樣。更上層,還要通過可視化的手段讓這些數據更加直觀。這些我感覺都不是憑我這個大學生就能做出來的。原來弄一個迴歸模型都讓我翻了好多天的數學書,這些確實需要一定的數學功底。

扯的有點遠,不過這些都是我導出結論的條件,也就是說,我能夠在三年之內掌握這些實用的技術,還能夠深入到這個層次,我想別人也能夠做到,我雖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也知道現在工作,三年之後工資也能夠過萬,但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是青春飯,30歲是創造價值的最高的時候。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我這個人比較拼,不懂的東西總是專在裏面,直到搞懂爲止,我大三在一家公司的時候就非常累,全勤實習,還要上課,一個星期幾乎沒有休息。那個時候身體很不好,幾乎處在亞健康的狀態。我想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以前看到很多人說,做開發要有一個好身體,我但是沒注意,現在想想真的是很有道理。他們說基本上做開發4年到8年,身體就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這個我確實深有體會,原來的公司裏面的一個人在我之後進公司的,我因爲學校的原因辭掉了,一年後,我聽說他請病假快一個月纔好。我不希望我也這樣。

總結:大學生做開發,工作前兩年會很有壓力,但是學的很多,過的很充實,工資也飆升,身體慢慢變差,到三十左右達到頂峯,這時候必須轉型,到了四十要是還做開發,除非你是技術牛人,不然就是找死。我這裏說的是軟件行業,硬件就另當別論。

我的解決方案:先獲得一定工作經驗,對整個行業有一定的把握,考研,再工作或是創業。這個時候你可以不用寫很多麻煩的代碼或是修bug(這是讓人身體變差的主要原因,因爲過程很痛苦 HP-1)

希望做我們這個行業的能夠身體健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