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

        就目前中國形勢一片大好,無論是在科技、文化上一個積極鑽研進取,另一個努力向外傳播,還是在政治、軍事上搞貪腐糾取,創造演習機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由抓“大多數”的經濟到精確“少數”扶貧,以及互聯網社交的普及,不得不說正是如此使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目光由物質轉向精神。最爲顯著而具有代表性,就是廣大的學生羣體。

        學生羣體具備的特點,相較其他職業羣體而言,因爲大部分少了物質方面的負擔,煩惱自然轉向了學業上的壓力。他們多數想象力豐富,創造力強,但是缺乏實踐,少了些踏實感。由於關注最多的利益不在於實踐,這個羣體則多出一些殊於其他羣體的力量和特點,以及不同的踐行方法。關注點多數在於人脈交往和學習成績,與金錢(工資)同理,能給大多數學生製造壓力的也就是這兩點。學校是教育的源頭,所有美好的品質和教導都由這裏傳播,但是由於學生正處於成長過程中,大多不具備正確判斷和運用所學去認知事物,而這般力量由於盲目性和正義感而變得難以控制,常常因此變得錯誤導向。

         大學生作爲中國所有羣體裏,“站在象牙塔”內,既有高起點,大平臺,具有知識分子持有的氣質和學識,另一方面又活於溫室之中,不瞭解身外之事。就現在身處之地也屬學院,學校具備活躍的交流平臺,學生功利於保研考研前程的也不少,整體的學識水平是明顯向上的。但是,教學上導致學生偏向物質嚴重,在精神上塑造有明顯的隨意性。對熱心鑽研的學生沒有比爭取學分的學生進行更多的鼓勵。

         而現在處於大二階段與大一明顯的氛圍不同的是,大一大多數人處於迷惘期,對於學習方向不明遊戲確,前進動力不足,沉迷於遊戲在男女生中普遍存在。由於班級內部也互相處於非熟悉瞭解階段,交際問題尚不顯著。容易成爲關注的主要是學習,進入大二,經過一年的修煉,個人的能力也開始在各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使得本來生活就缺乏趣味的學生找到各種話題評頭論足,一方面打發無聊無趣的日子,另一方面通過交談建立與他人的聯繫。久而久之,小羣體便形成了,自然不同觀點要融洽就變得困難了,甚至會因此造成單方面的優越感。

        大學中很不同於其他學生時期的一點就是關於戀愛問題,這一問題將潛在的學業問題相結合。這一點進入大二尤其明顯,隨着時間流逝加強了解和熟悉,脫單人數逐步上升意味着同行交流的夥伴的減少,也增加了單身的焦慮——一方面來源於自身,另一方面來自外界:家庭、朋友、輿論、炫耀。這對中國政策的實行是有利的——比如大學推出的“婚房”,離婚證、結婚證加創新學分,在男女生中都有表現。

       學業壓力與就業壓力的影響,就所在羣體表現上看,確定高中上集中於升學率的強度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方法,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