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正攻java第二天

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在某个范围内可以改变的值。
定义变量:
数据类型 变量=变量值
int a=3;
变量属于标识符的一种,变量名:单词作名称,全部小写,多个单词第一个小写,第二个加_或驼峰法:第二个大写javaScore.

八大基本数据类型:
数值类型:(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 浮点型:float,double。)
字符型:(char)
布尔类型:(true,false)
以及应用数据类型:
类(class)
接口(interface)
数组【】
String:特殊的引用数据类型。
java默认整数类型int,默认的小数类型double。

八大基本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分别为:
一 二 四 八,四 八,二,Boolean没有明确的指出大小理论占八分之一字节,一字节=1bit位。
( 定义浮点型在变量值后加f,因为默认值是double,比float大,需要强调不同类型进行比较,不能只看字节大小比如float四个字节却比long八个字节大)
**类型的隐式转换:**只能从低到高,类型的自动提升或者叫自动向上转型(小于int类型的相加运算,会自动生成int类型再相加)
int a = 1;
byte b = 2;
a = a + b;
类型的强制转换从高到低
short s = 4;
byte b = 3;
s = (short)(s+b);
b = (byte)(s+b);(假如超出byte范围,结果会出现不是所期待的值,运行不会出错。)
float f1=2.11f;
float f2=3.11f
float f3=f1=f2(计算机是二进制,小数转二进制无法准确,只能接近所以相加后的值会出现更多的小数位)

char类型可以和数字相互转换,相加。

char c1=‘a’;
int b=c1+1;
b输出结果为98
char c1=‘a’;
int b=c1;
b输出结果为97

运算符 ++和–的用法:

单独使用是,放在操作数的前面和后面效果都一样
参加运算时放在操作数的前面,先自增或自减,再运算。
参加运算时放在操作数的后面,先运算,再自增或自减。
今天就到这了 ,这是第二天都差点坚持不下来,还要努力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