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訂單邏輯圖

  • 生成訂單

  • 用戶確認訂單

商品信息:商品信息屬於訂單系統的上游端,所有訂單都是從商品演進而來,從商品到訂單,訂單系統必須蒐集相關的商品信息,包括店鋪信息,商品id,商品規格,商品數量,商品價格。獲取到的商品信息將在訂單詳情頁內展示,形成訂單信息後供倉庫方便揀貨,包裝。

用戶信息:用戶信息包括購買用戶的ID,收貨人,收貨地址,聯繫方式。有些平臺的用戶成長體系是基於用戶對平臺的活躍度來計算的,例如京東,它有會員等級及積分卡等類似的成長標識,此時獲取到的用戶信息除了普通的信息字段外,還需要獲取該用戶的等級,該次購買後所獲得的積分,以及該用戶所在等級能在該訂單上扣除的優惠等信息,具體怎麼操作取決於公司的業務方向。

金額信息:因爲金額信息的特殊性,所以獨立出來講,理論上金額信息應歸屬商品信息。金額信息的特殊性在於其不止一種金額,其涉及到商品金額,優惠金額,支付金額。而優惠金額中涉及到的信息較複雜,像有自營和第三方入駐的電商平臺,都會有商家優惠和跨店優惠,而這些優惠又分不同類型,例如現金扣減,消費券扣減,積分獲取,禮品卡扣減,或者以上幾種的組合使用。想要涉及好這一塊內容,需要根據目前自己公司的業務情況,列出所支持的優惠類型,再枚舉出各種組合下的優惠類型,才能保證流程的完整性。

時間信息:記錄各個卡點下的時間,一是記錄,二也是方便售後驗證和客戶分析。訂單時間是根據訂單狀態改變而改變的,比如:我們常見的用戶。

  • 下單未付款:即展示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
  • 待發貨狀態:展示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支付時間;
  • 待收貨狀態:展示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支付時間、發貨時間;
  • 交易完成狀態:展示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下單時間、支付時間、發貨時間、完成時間;
  • 待退款狀態:展示退款訂單創建時間、申請退款時間;
  • 交易關閉-用戶取消:展示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用戶取消時間;
  • 交易關閉-僅退款: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支付時間、退款申請時間、退款成功時間;
  • 交易關閉-退貨退款(包含部分僅退款):訂單創建時間、下單時間、支付時間、交易完成時間、退款申請時間、退款時間。

訂單信息:訂單信息在訂單系統最爲核心,訂單信息最重要的又是訂單狀態。

 

電商購物中,訂單狀態分別有以下幾種:【待付款】、【待發貨】、【待收貨】、【待評價】、【交易完成】、【用戶取消】、【僅退款】、【退貨退款】。而我們一般會將後三種統一放在訂單售後獨立呈現,去方便平時商家操作的便捷性。

  • 訂單流程

訂單流程是指從訂單產生到完成整個流轉的過程,其中包括正想流程和逆向流程。正向流程就是一個正常的網購步驟:訂單生成–>支付訂單–>賣家發貨–>確認收貨–>交易成功。

1、正向流程

訂單生成:用戶下單後,系統需要生成訂單,此時需要先獲取下單中涉及的商品信息,然後獲取該商品所涉及到的優惠信息,如果商品不參與優惠信息,則無此環節。

接着獲取該賬戶的會員權益(這裏其實需要注意的是:優惠信息與會員權益是有區別的,就好比商品滿減是優惠信息,新人立減是會員權益,一個是針對商品,另一個是針對賬戶)。

庫存扣減是指可銷售庫存數量-1,嚴格來講庫存扣減目前分爲兩種:

  • 一種是下單減庫存;
  • 另一種是付款減庫存。

個人覺得中小創業者也許競爭者不比淘寶中的賣家,在電商這個存量市場,需要精細化的運營才能存活下來,如此說保證用戶體驗纔是根本。所以我這裏的觀點是生成訂單扣減庫存,這種做法會避免用戶支付成功商家卻沒貨的情況。然後計算運費,訂單生成成功。

支付訂單:用戶支付完訂單後,需要獲取訂單的支付信息,包括支付流水號、支付時間等。支付完訂單接着就是等商家發貨,但在發貨過程中,往往還有一種情況存在,很正常卻也比較複雜,就是訂單拆單。

  • 訂單拆單分兩種:一種是用戶挑選的商品來自於不同渠道(自營與商家,商家與商家),此時就需要拆分訂單,並分開結算,這裏還涉及父子訂單的說法,這裏不再贅述。
  • 另一種是在SKU層面上拆分訂單:不同倉庫,不同運輸要求的SKU,包裹重量體積限制等因素都需要將訂單拆分。比如:商品A只在甲倉庫有,商品B又只在乙倉庫有,此時會將商品A與商品B拆分成兩個訂單。或者有些企業的做法是將商品A/B調撥到另外一個倉庫統一發貨,也方便了用戶。

訂單拆單看起來簡單,其實裏面涉及到底層的系統支持,如你需要對每一個倉庫的貨品進行相對準確的盤點,且做到實時同步(涉及到倉庫精細化管理),對商品進行準確分類與擺放,對商品信息記錄準確無誤等。

這其中哪一模塊都是一個浩大的工程,PM一般進入一家公司都會在原有(半成品)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大家不妨多思考一下底層業務,只有在底層做好精細化管理,才能支持線上豐富的用戶需求。

商家發貨:商家發貨過程也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上面也有講到,訂單拆分時會涉及到倉庫間調撥,然後倉庫會對商品進行打單、揀貨、包裝、交接快遞配送。這套標準化流程如果優化好,也是一個大工程,這裏不再贅述,建議大家看看庫存與倉庫管理方面的書籍,詳細瞭解。

確認收貨:商家發貨後,就是等快遞配送了,訂單系統需要接入一些常用快遞企業的接口,方便用戶與商家在站內查詢快遞信息。

交易成功:收到貨後,不是一個服務的結束,相反是一個服務的開始。訂單系統需要在快遞被簽收後提醒用戶對商品做評價,這裏要注意,確認收到貨不代表交易成功,交易成功是指在收到貨X天的狀態,此時訂單不在售後的支持時間範圍內。到此,一個訂單的正向流程就算走完了。

目前我也沒有研究過,不過我的經驗告訴我訂單系統對售後訂單的處理並不比正產訂單少,身爲電商PM,我們的工作就是去優化這些流程,提高用戶粘性。本身售後訂單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傷害到了用戶,如果流程還一團糟的話,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等到用戶的復購。

 

2、逆向流程

取消訂單:用戶提交訂單時,在跳轉至支付前直接退出,此時用戶原則上屬於取消訂單,因爲還未付款,則比較簡單,只需要將原本提交訂單時扣減的庫存補回即可。

支付失敗:用戶進行支付時退出,或者取消支付,我們將其列爲支付失敗狀態,此時處理同上,將扣減的庫存補回可銷售庫存即可。

付款後退款:用戶支付成功後,商家還未發貨,支持用戶申請退款,此時如果倉庫與客服是分離的,則需要先檢查倉庫是否已經發貨,若已發貨則應與客戶溝通是否可以收到貨後再進行退款,如果倉庫還未發貨,則可直接同意用戶退款。或者企業接入菜鳥物流,實行截件功能,不過這種操作還不成熟,成本會比較大,不適合中小創業型公司。

缺貨退款:用戶支付成功後,商家發貨時發現倉庫缺貨(如果提交訂單扣減庫存,則會減少缺貨情況,爲什麼是減少而不是避免?因爲倉庫管理商品時沒辦法做到100%精準,所以信息有時候會不準確,導致線上的可銷售庫存顯示有庫存而倉庫已經售空的狀態),則需要與用戶協商是否退款。

這個流程訂單系統可以做到流程化、自動化,連接消息中心和倉庫管理系統去實現,難點在於消息的實時性。我就遇到過在淘寶買過一件上衣,一天過去了,商家跟我說沒貨了,我當時殺人的心都有了。

待收貨退款: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特別完美的解決方法,商家發了貨之後,用戶還未收到貨,此時貨在路上。

我曾經在一些交流羣裏提出過這個問題,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樣,大體上分爲兩種做法:

  • 一種是用戶收到貨後重新寄回;
  • 另一種是用戶直接拒收包裹,包裹直接退回原地址。

我個人傾向於第一種,第一種比較靈活,因爲用戶未收到貨就退款的原因一般與商品質量關係不大,所以如果允許用戶直接拒收退回,相當於商家需要承擔回退運費,而本身可能與商家並無太大關係。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商家發貨地址與退貨地址不在同個地方,不支持直接退回。儘管如此,在到處強調用戶體驗的今天,增加用戶的售後成本也是在消耗用戶對平臺的耐心,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訂單推送

訂單推送的觸發依賴於狀態機的改變,涉及到的信息包括:

  • 推送對象(用戶、商家、倉庫);
  • 推送方式(站內消息、push、短信、微信);
  • 推送節點(狀態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