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數據中心互連的網絡測試策略

更多精彩文章盡在新天域互聯 公衆號

毫無疑問,數據中心網絡正在征服世界 - 但隨着更多數據,更多帶寬,更多網絡連接以及因此增加的複雜性,這爲網絡測試和監控帶來了新的範例。

從歷史上看,數據中心客戶將網絡測試限制爲銅纜和光纖佈線基礎設施和數據包級別測試,但僅限於DC大樓內的網絡。

這種方法已經存在多年,但它現在面臨着新的“網狀”網絡和數據中心互連時代的挑戰。需要更多的可見性。並且監控延遲,光鏈路降級和吞吐量等關鍵參數現在已成爲數據中心公司戰略的一部分 - 因爲它們已經在網絡服務提供商領域中存在多年。

在數字化轉型時代,以及數百萬美元投資於網絡基礎設施的過程中,許多組織仍然不清楚如何以及如何在新網絡中進行測試以避免瓶頸和停機。

總體而言,數據中心客戶正在尋求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彈性和更低的每比特成本。如果我們在DCI(數據中心互連),用於位點之間攜帶數據的技術具體看通常是DWDM - 密集波分複用-其允許傳輸多個光載波信號上使用不同波長的單根光纖。

我們可以根據連接兩個數據中心的距離對DCI進行分類:

  • 校園DCI:在一個小的地理區域內互連,通常在“校園”類型中短於5公里
  • Metro DCI:連接附近城市或中等大小的地理區域,距離可達80公里(無需放大)
  • 長途DCI(陸地,空中或潛艇):通過長途運輸從80公里到數千公里,在城市,國家甚至大陸之間相互連接。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海底網絡,其中光信號需要通過ILA 放大 - 在線放大器 - 到達遠程位置。
  • 在這種情況下,只需查看DC建築就無法保證最佳的網絡性能。我們需要考慮端到端的整個網絡鏈接。新的DC網絡看起來更像傳統的電信主幹網,具有嚴格的網絡依賴性。冗餘的無縫連接,可連接數據中心,構建羣集和最終可用區域,以確保物聯網和雲應用程序的彈性。

現在,應該在DCI中查看哪些網絡參數?以下是在安裝,啓動和/或網絡運行階段應完成的五項基本測試:

  • 延遲:數據包從網絡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所需的時間。通常以毫秒(ms)爲單位進行測量,這是數據中心公司在地理位置上建立更接近客戶的新站點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高延遲意味着網絡速度較慢。
  • 吞吐量:從網絡的一個點成功移動到另一個點的數據量。通常在一段時間內測量,即每秒千兆位(10/100 / 400Gbps)。它提供了傳輸的“真實”數據與連接的理論速度的概念。
  • BERT(誤碼率測試):兩個網元之間傳輸中產生的誤碼量。它以百分比表示,或以10表示爲負功率(即1 x 10-9)。具有低BERT的傳輸鏈路將保證發送器和接收器之間的“更清潔”通信。
  • 光信號衰減:也稱爲鏈路損耗。它是傳輸鏈路中發送器和接收器之間的光功率損失量。它以dB / km表示,它包括與基礎設施(電纜,連接器,接頭等)相關的光鏈路中所有元件的損耗以及安裝中的潛在缺陷(即宏彎)。如果光信號太低,則網絡設備將難以解碼符號,因此在較高層產生更多錯誤。
  • OSNR(光信噪比):發送信號與沿光鏈路傳播的噪聲量之間的比率。它通常以dB(分貝)表示。較高的OSNR級別表示傳輸質量更高,並且解碼符號的錯誤率更低。在DWDM網絡中,我們需要確保傳輸頻譜中所有波長的高OSNR水平,以保證最佳的光信道性能。

雖然這些指標已存在多年,並且已被電信網絡運營商使用,但許多數據中心運營商剛剛開始在其測試程序中採用它們作爲標準。我的經驗表明,許多用戶在出現問題之前不會對網絡故障做出反應 - 然後就太晚了。高維修成本,涉及勞動力和聲譽損失可能會對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害。主動測試,預測潛在的網絡問題,有助於防止更高的成本,部署延遲以及運營階段的整體重大問題。

結論
數據中心網絡已成爲現代通信的基石。它們需要超高帶寬互連,以最大化傳輸的數據量。這些互連具有與傳統電信公司相同的挑戰,因此在數據中心互連中驗證延遲,吞吐量或光鏈路衰減等參數至關重要。

爲DCI設計適當的網絡測試和監控策略對於降低組織風險和防止網絡停機至關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