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原

週日補了一部日劇《民王》,劇情是:透過父子(總理大臣和死宅)的靈魂互換,交換身份解決彼此的危機和難題,來嘲諷和調侃日式民主,描述理想化的政治。這種題材毫無意外的,鬧劇、腹黑滿滿,劇情完全無腦,但卻又十分精彩,因爲演員的表現真的很出色。每當ED響起,那俏皮歡快曲調,瞬間讓人重新回想起劇中各種戲耍胡鬧的情節,真是一發入魂。

整個劇全長只8集,父親透過和兒子換殼,花了5、6集時間才找回了初心。後面2集,劇情徹底進入腦殘+賺熱淚+理想化模式。笑過、感動過,故事都基本上都沒有偏離主題:政治莫忘初心,以人爲本(義理、人情)。無論如何,我覺得此劇還是成功的,他清晰的、感性的表達了自己主題(收視率、主題內容不在本文的討論內容)。

這幾年,日劇有了很大的改變,清一色的都是10多集。能到20集,一般都是很好的故事劇本+豪華的演員陣容。而近2年,一年一部的大河劇也在朝精簡化改變。集數的減少,更加突出了要有更好的劇本設置——尤其是足夠吸引眼球的戲劇矛盾(反差),以及演員出色的演技。然而集數的減少,卻絲毫沒有降低日劇製作的精良度。

角色塑造上,日劇非常擅長從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去展開故事和情節。主角身邊的小團體裏的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情緒(有些作品中,主角自己就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讓一部短短只有10來集的日劇顯得十分飽滿。非常常見的套路是,主角一一攻克身邊的人物,然後迎接最後的大團圓完結。

《新世紀福音戰士》被認爲是日本動畫界改革的開端,從傳統的無限死循環戰鬥模式,轉變爲注重描述人物的精神層面。以事件推進人物的心理變化,由人物(心理變化)推進劇情發展。這種模式,花更多筆墨(畫面)細節去展現人物的來龍去脈,其中特別典型的就是日番中動輒長達3、4集回憶殺,透過交代人物過去來補充劇情。

實際上這種變化不但影響着動畫的製作,同時也對日劇帶來很大的影響。現在純粹以靠突發的事件衝突(刑偵片,如《金田一》,外科天才片,如《Doctor-X》)撐起來的日劇,已經幾乎絕跡了。無一例外的,從第一集開始,人物的心理狀態就是變化發展的。甚至有些劇,完全就是以描述主角的心理變化撐起整個劇集的,比如唐澤的《白色巨塔》、木村的《I'm Home》。這種以描述人物心理變化爲主的劇,實際上對演員的演技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爲事件的推進是隨着劇集一集一集的展開的,演員不能一出場就帶着全劇終的心理狀態去演,表現的肢體語言、情緒更加富有層次感,讓戲劇的觀賞性更強,可以說,完全是主演的個人專場秀。

更加緊湊的劇集安排,更加清晰、準確的表達出故事的主題。演員出色的表演,使得人們帶着同情、認可、反對等情緒去看待一個角色時,實際上也完成了對角色的精神體驗,和對自身的重新自我審視,使觀衆更加充分領悟這個故事。

最後的最後,縱使你把所有的情節、畫面等細節都拋諸腦後了,仍有一首或幾首絲絲入扣的主題曲、插曲(OP、ED,乃至全劇的配樂創作),能讓你在腦海中瞬間閃回劇中的畫面、情節——重溫那種自我審視和領悟。

不得不說,這種力量真的很強,直達人的靈魂深處。從好萊塢電影,到日番(動畫、電視劇),我看到的不是簡單的娛樂消費品,而是強大的文化力量。那是潛藏在內容表面下,不斷涌現新經典的創作氛圍。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回看中港臺的電視劇集(動畫),真的讓人慘不忍睹。冗長的劇情(並不是以簡單的劇集長度決定,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鏡頭去展現戲劇因素),難以自圓其說的故事,面癱的內心戲,看10分鐘就能猜出結局的伏筆。印象中《北平無戰事》似乎就是中國電視劇的絕唱,從前那種用心的、精良的電視劇製作精神似乎已經被送上神臺了。

消費級的文化產品,不僅僅只是國民的娛樂消費品,它還向世人、後人展現了這個國家(這個時期)民情和民風。看看美國人使如何展現自己的,從來都是爲了自由、民主、人權抗爭,從狂野的西部片,到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人家是這麼宣傳自己的),到各種超級英雄,縱存在着各種的陰謀者,但是最後勝利的總是自由民主。而我們是如何去展現自己的呢?官場的權術鬥爭、後宮撕逼、修仙、手撕鬼子……

已經不能再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宣揚自己的正確性、正統性,即便那就是事實的全部,我們都應該去思考,我們這個民族如何去被世界所認知。如果我們的政府說一件事情是正確的,全世界人會如何認知你所說的正確性?難道你要和他說,請你先學會漢字,然後翻看幾千年的歷史,然後就你就能明白我們所說的正確是什麼意思?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我們如何向自己的子孫去介紹我們這個民族的?作爲一個父親,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對自己的女兒去論述這個問題。在女兒還是3、4歲的時候,我就一直希望能把中國人這個概念傳達給她,不過到今天似乎都沒找到什麼比較恰當的兒童讀物,能簡單梗概的把“中國人是什麼樣的民族”這個簡單的概念能清晰簡單的傳達出來。那我自己又是如何知道的呢?我記得小時候是看了一些列的蔡志忠的漫畫,才從概念上明白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區別。那已經是我8、9、10歲的光景了,已經學會了很多漢字,已經具備一些淺顯的歷史知識才懂的。難道這20多年過去,我還要等她到了8、9歲了,才能讓她明白中國人是怎麼回事?我們的文化並沒有什麼進步嘛!更讓人憂傷的是,看看現在兒童動畫,顯然並沒有什麼營養,What the fuck you are talking about? 所幸我們是看《聖鬥士》、《七龍珠》長大的孩子,還知道要奮鬥,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留在腦海裏的有什麼呢?

我爲我們國家的文化的貧瘠,感到悲哀。唱歌的跑去拍戲了,拍戲的跑去拍真人秀了,大家都爭着要做網紅,都要上頭條,搞大新聞。天天都搞歌唱比賽,然則唱都是過去的經典,並沒有什麼可以朗朗上口的新作品。這個可能就是中國文化的現狀,大家已經不想再去做點什麼了,就只能博博眼球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