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夏原吉的原則與變通——讀《夏忠靖公遺事》


        夏原吉(1366—1430)字維喆,明代名臣,歷經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和宣宗五位皇帝,官至六部尚書、太子少保兼太子少傅,柱國太師,去世後諡忠靖公、光祿大夫,位及人臣,善始善終。

        夏原吉歷仕五朝,外掌度支,內參機務,在皇帝面前善於啓發誘導,在同僚面前有擔當敢任事,在百姓面前善於號召而又知道體桖,除了個人能力出類拔萃以外,他在明初的險惡政治環境下能屹立不倒,其做人做事在原則性與變通方面的把握值得重視。

        永樂初年,蘇浙水患,民不聊生,夏原吉奉命賑濟災民,治理水患,他阻止了別人要求強徵老百姓服徭役的提議,認爲“民疲極矣,救死不暇,況重役乎!”,儘管國家物資匱乏,他堅持認爲災年不可以透支民力。太子少師姚廣孝因此評價夏原吉“夏某溫而不寵,威而不猛,古之遺愛也”。

        夏原吉主持平治水患,營建新都北京,張羅征戰後勤供應和大型寶船下西洋大事,直至統管六部,他當然是個識人用人的高手。他用人不拘小節,“每量其才而使之,故事集而民不擾犯,小失恆掩護之”,認爲:“人才難得,苟一加譴責,則無心向善矣。”同時,他在奏摺上把下屬犯的可以容許的錯誤歸於自己的管理過失,反而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這種擔當又能取得同僚的擁戴。

        夏原吉在陪皇帝喝酒時,能厚着臉皮拍馬屁“臣飽沃天恩,醉矣”,也能在當時背景下用表、頌、賦、贊等詩詞文章進行歌功頌德。而另一方面,他在成祖決定親征沙漠時,又能冒死進諫。“吾受上厚恩,不可不死諫之。”他進諫注意言辭懇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皇帝不同意還發火時,和他一起進諫的尚書方賓找根繩子上吊死了,夏原吉不這麼幹,他即使被抄家,也從容面對,最終皇帝認爲“夏某誠有忠愛朕心”,聖眷不減。他有一句話讓皇帝聽了很舒服:“主聖則臣直,臣雖愚,敢不仰成休命。”

        夏原吉的處世智慧,其核心其實只有四個字:持正,用心。借用夏原吉《挽馮筠窗》一詩首聯結尾:“先生早悟易中玄,用舍行藏總付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