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真實的幸福

Book Note: Authentic Happiness

書籍介紹

書名:Authentic Happiness
作者:Martin E.P. Seligman
中文書名:真實的幸福
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

總結

我們先來個總結。
我個人認爲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真正的科學,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的人生。
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幸福的生活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真實的幸福?”

幸福公式:
Happiness(幸福)= S(Your cellular set point個人得分點)+ C(Conditions of living你的生活環境)+ V(Voluntary actions or choices you make daily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我們的幸福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天生的,你的環境,你的積極行爲。
天生的幸福:
每個人天生有一個幸福感,有的人很高,有的人則很低。
作者介紹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低性福感的人(有着痛苦的過去,恐懼,或者憂鬱)。

  • 感恩
    介紹了兩種方法,我稱之:
    深度感恩法:
    找一個最希望感恩的人,花時間寫上幾頁感恩信,當面念感恩信給這個人。
    每日感恩法:
    每晚記錄當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
  • 寬恕或遺忘
    REACH方法:
    Recall(回憶),Empathize(移情),Altruistic (利他),Commit(承諾),Hold(保持)。
  • 讓消極變積極,ABCDE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
    B(belief)代表當事件發生時自動浮現的念頭、想法。
    C(consequence)代表這個想法所產生的後果。
    D(disputation)代表反駁。
    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進行反駁後所受到的激發。

生活環境
作者介紹了哪些環境因素可以提高幸福感,比如:富有民主的環境,結婚,豐富的社交。
哪些因素則不能,比如:金錢,健康,教育。

後天的幸福(積極地追求):
這本書中,將幸福分爲兩個層次:愉悅(pleasure)和滿意(gratification)
愉悅是自我的,來自於情緒,感覺。
滿意是忘我的,我的理解是這是一種將自己與世界聯繫起來的狀態。(高層次的,高能量的)

  • 提高愉悅的方法:
    • 避免習慣化和驚喜
    • 品味
    • 正念
  • 提高滿意的方法:(找到你的優勢併發揮它)
    作者列出了24種優勢(由於這些優勢是可以適用於各個民族和文化,優勢的種類實際上更多。)
    追求滿意是痛苦的,本書舉例說明了爲什麼要追求滿意的原因。我想這個原因是:它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深層次的需要。

(下面這個不是書裏的,從別的地方抄的,可以幫助我們做個對照)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內容
各層次需要的基本含義如下:

  • (1)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爲,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爲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爲激勵因素了。
  • (2)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爲,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爲激勵因素了。
  • (3)感情上的需要。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羣體的感情,希望成爲羣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爲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爲,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着的用處和價值。
  •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纔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爲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爲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什麼是幸福

爲什麼要幸福?

作者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通過一項對於密爾沃基的修女的研究,說明有幸福感的人壽命更長。命長是我們人生的目的嗎?總之作者很快跳過了這個問題。本書的以後章節提供更多的補充,比如:幸福讓我們更聰明、更健康、朋友更多。

什麼是幸福?

簡單的幸福理論?

簡單的幸福理論是這樣:生活的品質等於幸福的時光減去不幸福的時光。
作者舉了兩個反例推翻了這個理論。一個是大腸鏡實驗,還有一個是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一個抑鬱、脾氣暴躁、刻薄、苛刻、從不微笑的人的遺言,“告訴他們,我對我的一生很滿意,沒有遺憾。”

愉悅還是滿意?

愉悅(pleasure)是暫時性的幸福,是暫時性的、感官上或者心靈上的快樂,可通過捷徑獲取的。比如:毒品、巧克力、購物、肉慾,電視等。
滿意(gratification)是長期的幸福, 是通過努力後的收穫。

幸福的例子

作者列舉了一些研究和例子說明了以下內容:

  • 擁有“杜鄉(Duchenne smile)式微笑”的人更幸福(更可能結婚,長期維持婚姻,生活更如意)
  • 做好事的幸福感更強
  • 樂觀的人更幸福
  • 成熟防禦(mature defenses)(利他行爲、延遲滿足的能力、對未來充滿期望以及幽默感等)更幸福
  • 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一個抑鬱、脾氣暴躁、刻薄、苛刻、從不微笑的人的遺言,“告訴他們,我對我的一生很滿意,沒有遺憾。”

??作者做出這樣的結論:“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和美德。”。

幸福的誤區

進化排斥積極情緒嗎

爲什麼比較複雜的動物會進化出情緒呢?
我們先談談消極情緒。遺傳偏向於消極情緒。擁有消極情緒者,在非贏即輸的世界裏,對外界威脅更能做出快速的反應,成爲倖存者。
積極情緒時候有必要呢?(這是個廢話,如果沒必要,我們有它幹嗎。)我們對這個問題沒有公認的看法。
這裏先介紹心理學的行爲主義(behaviorism)。行爲主義認爲意識是僞現象。比如,你看到一隻熊,然後逃跑。行爲主義者告訴你,你的恐懼是在你逃跑行爲之後產生的。
行爲主義的思想是不正確的,正是作者參與的一系列實驗推翻了行爲主義,讓認知心理學得以在70年代統領學術界。
我的理解是,作者正在說消極情緒是一種現象,它會啓動一系列的反應。那麼同樣積極情緒也是:自信也會讓你成功。

你有沒有幸福感

書中這裏有一個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測驗。
由於情緒是和基因相關的。那麼是否意味着我們幸福也是先天主導的呢?
這裏舉了一個例子,一個證券公司的總裁,年輕,英俊,有口才,聰明,還得過美國橋牌比賽冠軍,但是感情生活一塌糊塗,約會的女孩子們不喜歡他,覺得他很冷,有點不對勁。這位實際上積極情緒比較低,性格內向。後來找了一位歐洲女孩(歐洲人性格比較內向),生活十分幸福美滿。
意義:即使你沒有很高的積極情緒,也可能得到幸福。

有幸福感讓我們更聰敏。

積極情緒在進化中的目的:
它擴展了我們智力的、身體的和社會的資源,增加我們在威脅或機會來臨時可動用的儲備。
當我們情緒積極時,別人比較喜歡我們,我們在友誼、愛情和合作上更容易成功。
跟我們在煩惱、憂慮時相反,積極情緒擴展了我們的心智視野,增加了我們的包容性和創造力。
我們在心情好時,較能接受新的想法和新的經驗。

愚蠢的人才幸福嗎

我們習慣地認爲幸福感強的人都是沒有太多思想的笨蛋。不幸的是這種看法“幸福但愚蠢(happy-but-dumb)”竟然還有出處-皮爾斯(C. S. Peirce)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創始人,並且得到了實驗的證實。
反駁:那個實驗並沒有被多次再現。有許多證據都顯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沒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的做出重要決策。
在正常情況下,有幸福感的人會根據他們過去試過,且證明有效的積極經驗來判斷事情,而沒有幸福感的人通常對事物抱有懷疑的態度。

根據情緒選工作

消極的情緒會激發一種挑剔的思維方式。
積極的情緒會是思維進入有創造性、包容性、建構性、非防禦的大道。
所以,消極的情緒對需要批判性的工作有利。
積極的情緒有利於需要創造力、想象力或廣泛思考的工作。

有幸福感讓我們更健康

積極的情緒讓我們更健康,更容易找到工作,薪水更高。同時,也願意選擇比較困難的工作。
(這裏,我覺得他把幸福和積極情緒當作一回事了)

當有幸福感的人遭到不幸時

有幸福感的人不但比較能夠忍受痛苦,而且在受到威脅時,比麼有幸福感的人更注意健康和安全信息,積極情緒還能去除消極情緒的作用。

有幸福感的人朋友多

有幸福感的人朋友多。幸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利他行爲。
幸福或者說積極情緒會帶來雙贏。

幸福公式

Happiness(幸福)=
S(Your cellular set point個人得分點)

  • C(Conditions of living你的生活環境)
  • V(Voluntary actions or choices you make daily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V是關鍵,要控制你可以控制的因素。(人生的第一真理)

增強幸福的關鍵是增強其持久度。

基本知識:

  • 大約50%的人格特質是由基因決定的。我們稱之爲遺傳特質。
  • 有些遺傳特質(如,性取向和體重)是不可以改變的;
  • 而其他的遺傳特質(如,悲觀、恐懼)則是可以改變的。

    個人幸福範圍

    每個人有一個天生的幸福度,外界的變化對其影響很小。比如,你獲得的一億元的大獎,你的幸福感會有一段時間內大漲,然後又會回到以前的狀態。

生活環境

如何通過改變生活壞境,來提高幸福?

普遍的錯誤認識:

  • 49% 的人有抑鬱症。(實際上是8%~18%)
  • 56%的人覺得生活滿意度在中等以上。(實際是83%)
  • 33%精神病患者會覺得自己的積極情緒比消極情緒多。(實際是57%)
  • 83%認爲窮人不幸福,100%認爲失業者不幸福,38%認爲老人不幸福,24%認爲多重殘障者不幸福。(實際上他們都感到幸福)
    這些數據似乎說明大家都自我感覺良好,但覺得別人很差。(又是一個真理。)

爲了更幸福,你應該做下面的事。

  •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會裏,不要住在平窮的極權社會裏。(與幸福有緊密關係)
  • 結婚(有緊密的關係,但可能不是因果關係)
  • 避免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有一點關係)
  • 社交豐富,朋友多。(有緊密的關係,但可能不是因果關係)
  • 有宗教信仰。(有一點關係)
    • 這要說明一點,宗教的主要影響是給予希望。

就生活和滿意度而言。你不需要去做下列事情。

  • 賺更多的錢。(錢和幸福只有一點或幾乎沒有關係,如果你生活無憂,有閒錢買這本書的話,錢對你的幸福就沒有任何效應,物質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 保持健康(主觀的健康纔有關係,客觀的健康沒有用)
    • 主觀的健康也受消極情緒的影響。
  • 儘量去接受教育。(沒有任何關係)
  • 改變你的種族,或者搬到氣候溫暖的地方。(沒有任何關係)

塞式幸福法則

法則1: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

感恩

練習1:找一個最希望感恩的人,花時間寫上幾頁感恩信,當面念感恩信給這個人。
練習2:每晚記錄當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

寬恕或遺忘

REACH方法:
Recall(回憶),Empathize(移情),Altruistic (利他),Commit(承諾),Hold(保持)。

法則2:未來不全像你想象

一個樂觀,悲觀測試。

樂觀型 悲觀型
永久性(時間上) 壞事 暫時性 永久性
我累壞了 我完蛋了
好事 永久性 暫時性
我一向運氣很好 今天是我的幸運日
普遍性(空間上) 壞事 暫時性 永久性
這本書沒有用 書本一點用兒也沒有
好事 永久性 暫時性
我很迷人 她我覺得我很迷人
增加樂觀和希望

習得性樂觀vs習得性無助
消極變積極 - ABCDE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
B(belief)代表當事件發生時自動浮現的念頭、想法。
C(consequence)代表這個想法所產生的後果。
D(disputation)代表反駁。
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進行反駁後所受到的激發。

法則3:抓住現在的幸福

愉悅(pleasure)是暫時性的幸福,是暫時性的、感官上或者心靈上的快樂,可通過捷徑獲取的。比如:毒品、巧克力、購物、肉慾,電視等。
滿意(gratification)是長期的幸福, 是通過努力後的收穫。

愉悅(pleasure)

愉悅是立即的、來自你的感官,而且是暫時的。他們不需要詮釋,進化已使感覺器官直接跟我們的積極情緒連結在一起,觸覺、味覺、嗅覺、身體的動覺、視覺和聽覺都可以直接激發愉悅。

高強度的愉悅:狂喜,興奮,刺激,銷魂,快感,亢奮。
中等強度的愉悅:活潑,奔放,開心,高興,歡喜,熱衷,娛樂。
低強度的愉悅:舒適,和諧,滿意,放鬆,樂趣。

在愉悅方面,我們要做的是增加(更多,更長,更深入),有下面的三種方法:

  • 習慣化
    首先要了解愉悅的特點:
    • 外界刺激停止後,你的積極情緒就消失了。
    • 馬上重複原來的刺激並不能帶給你同樣的愉悅。
    • 愉悅的消極面:上癮(基本上的不好的)
    這個關鍵是:
    • 避免習慣化。
      例如,你吃一口冰淇凌,如果你還想吃,等一段時間,比如:30秒,再吃下一口;如果你不想吃,就倒掉。
    • 製造驚喜
  • 品味
    品嚐現在的味道。不要想着下一步。
    • 與別人分享:你可以與人分享經驗,讓他知道你多麼珍惜這個機緣,這是預測愉悅成都最有效的指標。
    • 建構記憶:將當時的情景印在腦海中,或者找個紀念品使你以後可以跟別人分享當時的體驗。
    • 祝賀自己:不要害怕驕傲,告訴你自己別人是多麼看重你,並且想想你已經爲這一天等了很久。
    • 使知覺敏銳: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把不想要的排除在外。
    • 專注:讓你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不去想別的,只是感受。不要去想應該做的事,不要去想等一下會怎樣,或去想這件事可以如何改進等。
  • 正念
    正念始於觀察。
    改變視角,是無趣的情境鮮活起來。
    心情放鬆時比較容易用心去注意現在發生的事情。
    冥想:萊文(Marvin Levine)的《佛教和瑜伽的積極心理學》(The Positive Psychology of Buddhism and Yoga)
滿意(gratification)

打排球、讀書,幫助他人,這些都是滿意。全心全意地做這件事,完全沉浸於其中而不受打擾,由此所產生的滿意感。當你感到愉悅的時候,又會有積極情緒。滿意不同,當你沉浸在某樣東西中時,可能是沒有意識甚至沒有情緒的。
(插一句:本書有時使用心流(flow)一詞,和滿意的含義是一樣的。心流來自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Mike Csikszentmihalyi))
區分愉悅和滿意最大的好處在於,隨然有一半人無法達到積極情緒上的幸福感,但他們還是可以獲得幸福,因爲他們擁有滿意感。
滿意無法從身體的愉悅中獲得,也無法來自吸毒或任何捷徑,只有在高尚的行爲做完後纔會自然產生。愉悅是感官和情緒的,而滿意來自於施展個人的優勢和美德。
滿意的心理成分:

  • 具有挑戰性且需要技術
  • 注意力集中
  • 目標明確
  • 有及時反饋
  • 深深的投入
  • 控制感
  • 忘我
  • 時間停止

    投資幸福還是消費幸福

    當我們在做愉悅的性情時,我們很可能是在消費。相反,當我們體驗心流時,我們在構建未來的心理資本。忘我、無意識與時間的停止,很可能都是進化在告訴我們:我們正在爲未來儲備資源。這樣我們可以認爲愉悅是生理上的滿足,而滿意則是心理上的成長。
    高心流的人都有自己的愛好,花很多時間做功課。

    要滿意,不要愉悅

    其實原標題是“爲什麼越來越抑鬱”,解釋爲什麼在社會如此快速進步的情況下,抑鬱症的人卻越來越多?首先說明這和以下因素無關:基因,荷爾蒙,生態環境,生活條件。
    作者認爲和下面因素有關:高自尊,過度的個人主義,過度依賴暫時性快樂:這個社會正在不遺餘力的創造着通往幸福感的捷徑:電視、毒品、購物、濫交、商業化的體育運動、巧克力等。
    抑鬱症的一個顯著症狀是自我沉溺,完全不理會其他的人和事,只想着自己的感覺。心情不好其實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滿意的定義正好與“沉溺於自我感覺”相反,因爲它不包含感覺、情緒,不包含自我意識,而是全身心的投入。治療青少年抑鬱症的強有力的方法是:想辦法增加他們的滿意,同時減少他們對愉悅的追求。愉悅很容易就能獲得,而滿意則需要發揮個人優勢,它來之不易,這會成爲對抗抑鬱症的一個有效方法。

爲什麼要放棄比較容易得到的愉悅而去追求比較費力的滿意

滿意會帶來心流,但是它需要技能和努力,同時因爲它要面對挑戰,所以它也可能帶給你失敗和挫折。
愉悅不會帶給你失敗感,但是它不會給你帶來改變。
滿意不一定是令人愉悅的,它很可能是非常緊張的、有壓力的。比如登山者要冒着凍死和摔下山崖的危險。
多麼痛苦的滿意!爲什麼我們要追求它?
作者通過一條蜥蜴來開啓這個問題的答案:
作者的老師傑斯恩教授養了一條稀有的亞馬遜蜥蜴,開始的時候,這條蜥蜴無論如何也不肯吃東西,那些吃得就放在它的面前。這條蜥蜴第一次吃東西的過程是這樣的:傑斯恩將一個火腿三明治放到它的面,它一如既往的無動於衷。傑斯恩將一張看完的報紙扔到了火腿三明治上,這條蜥蜴跳上報紙,把它撕碎,吃掉下面的三明治。
獵食是這條蜥蜴的優勢和美德,如果它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美德,胃口就不會甦醒。
“我怎樣纔會幸福?”是個錯誤的問題。它只會驅使你去追求愉悅。
“什麼是幸福的生活?”是正確的問題。它的答案是“找出你的優勢併發揮它。”

什麼是“美德”

天生壞,還是環境壞

時下,心理學界並不接受人格,品性。而美德就是好的品性,因此作者先要心理學界重新接受品性。
這是一段有趣的歷史:
19世紀的瘋人院非常強調好的品性。當時認爲大多是瘋子都是道德墮落,主要的治療方法也是“道德治療法”。
這種看法在19世紀末開始發生變化,當時美國正在經歷一種危機-勞工運動。罷工和暴動席捲全國。這些人怎麼會做出這種無法無天的事?道德墮落是一種解釋,這些人應該爲他們的行爲負責。由於政治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另外一種解釋:這些行爲是受到惡劣的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無須對其行爲負責。社會科學因此誕生,這門科學是積極環境論的勝利。它奠定了平等主義的原則,構建了一個比較健康的社會。
心理學界放棄了品性和人格,由於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 品性完全來源於經驗。
  • 科學不應該是指定性的,它應該是描述性的。
  • 品性帶有價值負擔,跟維多利亞時期的新教教義關係太密切。
    作者認爲這三個原因都不存在了並闡述了理由。

天賦和優勢

美德就是優勢。它與天賦有何不同。天賦包括:良好的樂感,嬌好的容貌或者飛毛腿。

  • 優勢有道德上的特性,天賦沒有。
  • 有時是可培養的,天賦的天生的。
  • 優勢是有意識的,天賦是自動化的。
    “吉爾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是她卻浪費了自己的天賦”這句話是正確的。
    “吉爾是個很仁慈的人,但是她卻浪費了自己的仁慈”這句話是不合理的。對於優勢來說,你面臨選擇什麼時候用,要不要加強。
  • 優勢和意志有着非類似的背景。優勢需要意志力和選擇性。

普遍存在的“美德”

優勢和美德是一回事兒。
美德是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心理學家和精神醫生的選擇標準:

  • 必須具有跨文化價值。
  • 必須本身就有價值,而不是爲了達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 必須是可以培育的。

因此:聰明和良好的音感不是,因爲它們的不可學習的;準時也不是,雖然可以訓練,但它是達到另外一個目的的手段(如效率)。

通過對多種文化的分析,最總確定了24種優勢。

第一:優勢是種心理特質,應該在不同的情景中長期存在。
第二:這個優勢本身有價值,常能帶來好的結果。
第三:必須具有普適性。

評估你突出優勢的標準:

  • 真實感及擁有感。(這是真正的我)
  • 當你展示你的某個優勢時,你很興奮,尤其是第一次。
  • 剛開始練習這個優勢時,有快速上升的學習曲線。
  • 會不斷學習新方法來加強你的優勢。
  • 渴望有別的方式去展現自己的優勢。
  • 在展現優勢時有一種必然如此的感覺。
  • 運用這個優勢時,會越用情緒越高昂,而不是越用越疲倦。
  • 個人追求的目標都是圍繞這個優勢的。
  • 在運用這個優勢時,你會感到快樂、熱情高漲甚至是狂喜。
    如果你的優勢符合一個以上的標準,那這就是你突出的優勢了。每一天,在不同場合儘量展現你的突出的優勢,已得到最多的滿足與真正的幸福。

二十四中優勢

  • 智慧和知識
    • 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
      好奇心是我們對不符合預期的事物產生嘗試的興趣。好奇心的人不會容忍模棱兩可的情境,他們會去追求真相。好奇心的可以是很特定的(如只對玫瑰花),也可以是很廣泛的(對每一件事都睜大眼睛去觀察)。好奇心驅使我們主動地追隨新奇的事物,而被動地吸收信息,如,坐在沙發上吃着薯片,看着電視機就不屬於這個範疇。

    • 喜愛學習
      你喜歡學習新的東西。在沒有任何外在誘因的情況下,你還會對這個領域有繼續學習的興趣嗎?

    • 判斷力、判斷性思維、思想開放
      能夠周詳地考慮事情的方方面面是人很重要的一個優勢。這樣的人不會草率下結論;根據直憑實據來做決定;並且願意改變主意。
      判斷力是指客觀地、理性地篩選信息,作出的判斷利己也利人,這種情形的判斷力是批判性思維的同義詞。它以事實爲導向,它的對立面是錯誤的邏輯或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這個優勢的特點就是不會將自己的需求和訴求與事實相混淆。

    • 創造性,實用智慧,街頭智慧
      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方面的創造性,它還包括實用智慧、常識或街頭智慧。

    • 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商
      社會和個人智慧是對自己及他人的認知,你能瞭解別人的動機和感覺,並且能對它做出很好的迴應。具有社會智慧的人能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點,尤其是他們的情緒、脾氣、動機和意圖的不同,然後針對這些不同作出恰當反應。

    • 洞察力
      洞察力(perspective)來代表這個類別最成熟的優勢,它已十分接近睿智。其他人會請具有這種優勢的人給他們提供指引,用他們的經驗來幫助其他人解決問題。他們看問題的方式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智者是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專家。

  • 勇氣

    • 勇敢和勇氣

      一個勇敢的人是能夠將恐懼情緒與自己的行爲分開的人,他會抗拒要逃跑的衝動,面對恐懼情境,他不會理會主觀和生理反應所帶來的不適。膽大妄爲和衝動並不是勇敢,雖然害怕但仍能面對危險纔是勇敢。

    • 毅力、勤勞、勤勉

    • 正直、真誠、誠實

      一個誠實的人不但實話實說,而且真實地面對生活。他不虛僞,爲人真誠。我所指的正直、真誠不僅是不說謊,還包括真誠地對待自己與他人,不論說話辦事都誠誠懇懇、說一不二。如果你對自己誠實,就不可能對別人虛僞。

  • 仁愛

    • 仁慈與慷慨

    • 愛與被愛

  • 正義

    • 公民精神、責任,團隊精神,忠誠

    • 公平與公正

    • 領導力

  • 節制

    • 自我控制

    • 謹慎、小心

    • 謙虛

  • 精神卓越

    • 對美和卓越的欣賞

    • 感恩

    • 希望、樂觀、展望未來

    • 靈性、目標感、信仰、宗教

    • 寬恕與慈悲

    • 幽默

    • 熱忱、熱情、熱衷

充滿熱情,會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如何運用你的優勢

在職場中尋找幸福

工作有三種不同的層次:

  • 工作(job)
    你希望多賺點錢,如果有錢你絕對不會幹這份工作。
  • 職業(career)
    除了薪水,升遷也能彰顯你的成功。如果升遷停止時,你開始去別的地方尋找滿意與意義。
  • 事業(calling)
    事業導向的人認爲他們的工作有價值,這很像宗教的奉獻。這種工作本身就能帶來滿足感。跟薪水或升遷無關,當沒有薪水、不再升遷時,工作仍然能進行。
    任何工作都可以成爲事業,而任何事業也都可以變成工作。一個醫生可以把行醫看成工作,只對賺錢有興趣。而一位清潔工可以把他的工作看成是使世界更乾淨、更衛生的事業。

我的工作我做主

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種方式,常常在你的工作中施展你的突出優勢,你會發現工作慢慢變成事業。心靈的充實會將工作的重任轉化成滿意,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心流體驗-在工作感到自在自如,好像在自己家裏一樣安適。

美妙的心流在工作中

工作可以是體驗心流的最好場所,因爲它符合心流出現的許多條件:

  • 有清晰的目標和要求,你會不斷收到表現優或劣的反饋。
  • 要求你專心,儘量減少無關刺激。
  • 工作通常要求與你的天賦或優勢旗鼓相當。

當挑戰與你的能力旗鼓相當時,心流就會產生。作者的建議如下:

  • 找出你的優勢。
  • 選擇可以每天讓你使用到這些優勢的工作。
  • 轉化你目前的工作,是你的優勢更可以發揮出來。
  • 如果你是老闆,請選擇個人優勢與工作需求相匹配的的人;如果你的經理,給你的員工空間,讓他們可以在你的目標範圍內自己做決定。

    爲什麼律師都不幸福

    不幸福的原因
    積極心理學家發現有以下三個原因:
  • 悲觀
    將壞事歸因到永久的和普遍的因素上。對於律師職業來說悲觀是一個優點。不幸的是,離開辦公室後,仍然無法關掉謹慎的人格特質。
  • 有責無權
    有責無權的意思是說,工作上的選擇權很少,而壓力卻非常大。工作要求高配上決策自主性低對身心健康最不利。
  • 非贏即輸
    這個法則是美國司法系統的核心。從法律角度上來看,一邊的贏就等於另外一邊的輸。

    行爲的分類
    施瓦茨(Barry Schewartz)把行爲分成兩種:
  • 一種是本身有內在的好目標
    運動員是以競技爲目標;教書是以教化爲目標;醫療是以痊癒爲目標;友誼是以親密爲目標。
  • 一種是以贏利爲目標
    教書育人已讓位給製造學術明星。治病救人變成了經營醫院;友誼變成了“你最近對我有什麼好處”的考量。
    如果職業能與內在崇高的目標相配合,就會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積極情緒是雙贏局面的助燃劑,而消極情緒,如憤怒、焦慮和憂鬱則會開啓非贏即輸局面。由於律師的工作變得比較傾向於非贏即輸,所以會經常會出現消極的情緒。

對抗律師的不幸福

如何解決律師不幸福的問題呢?悲觀是個人習慣;有責無權是工作性質或是公司管理體制導致;非贏即輸則是國家法制體系的核心。
律師悲觀情緒是可以用ABCDE法來解決。對於律師來說,比較重要的是普遍性這個維度 — 把悲觀過度適用到法律以外的地方。彈性的樂觀(Flexible optimism)
對於有責無權的解決之道在於擴大決策範圍:提供給員工選擇權(哪怕是提供兩個選項);提供全面瞭解的機會;提過學習,參與討論。
非贏即輸比較難以解決,原因是這是法律工作性質導致。作者認爲可以通過突出個人的優勢來平衡。每個人都有多種優勢,應該找到員工的優勢,有些優勢可以不能在律師職業中發揮出來,但是可以讓這些優勢體現在工作的其他空間上。請一週保留五個小時作爲“發揮個人優勢的時間”。

  • 莎曼珊的熱情:讓她在公關部門協助設計提升公司形象的廣告的海報,因爲她既有法律知識,又熱情洋溢。
  • 馬克的勇敢:由於馬克主要工作的寫訴狀,不能發揮勇敢這個優勢。讓他與辯護律師演練即將開庭的案子。
  • 莎拉的創造性:創造性和毅力的結合可以用於探討某個案子是否可以適用新的理論。
  • 約書亞的社會智慧:搞定難纏的客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黛西的領導力:收集同事對公司的不滿或意見,彙集後報呈給大老闆做參考。
    這些例子在嘗試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將工作轉化成事業。
    應用要點:
    第一:在工作中施展突出的優勢會得到雙贏的局面。
    第二:工作上的積極情緒與高生產力有正相關,積極情緒使員工不易見異思遷,對公司更忠誠。
    即使員工花了五個小時去做不能爲公司賺錢的工作,但從長遠來看,這五個小時會爲公司賺更多的錢。
    工作不是勞動與金錢的簡單交換。工作可以是滿意的來源,其重要性遠遠超過金錢帶來的滿足,它使工作變成了事業,展現了人類可以作出深層次承諾的能力。

結了婚的人更幸福(愛是什麼)

爲什麼我們對屬於自己的東西估價更高?爲什麼我們樂於幫助那些無依無靠,不可能給予回報的人?愛的進化挑戰經紀人法則,感情使別人不能取代我們。愛顯示人類的承諾可以超越功利的利益交換,愛嘲笑着人類自私的理論。
愛有三種:
第一種:愛能給我們舒適、接納與幫助,可以提升我們的信心,指引我們的方向,我們也會愛對方。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愛 他們的父母。
第二種:愛是我們會愛那些依賴我們爲生的人。如父母對子女的愛。
第三種:愛的浪漫的愛——把對方理想化,將雙方的優勢和美德法當,將雙方的缺點縮小。

愛的風格

安全型(secure) 迴避型(avoidant) 焦慮型(anxious)
浪漫關係的描述 我發現我很容易跟別人親近,我依賴他人或他人依賴我都不會使我感到不舒服。我不擔心被人拋棄,或別人跟我太親密。 我跟別人太親近時會覺得很不舒服、不自在。我發現我很難完全相信別人或讓自己去依賴別人。當別人跟我很親密時,我覺得緊張,我的情人常希望我能跟他更親密一點,但我做不到。 我發現別人不太情願跟我親密,至少比我希望的疏遠。我常擔心我的情人不是真的愛我。不想跟我在一起。我很想跟別人完全結合在一起。我很想跟別人完全結合在一起,但是這個想法常常把他們嚇跑。
母親/陌生人實驗 有安全感的孩子以他的母親爲安全基地去探索房間,當母親離開時,他就停下來不玩了,但是對陌生人很友善,可以被哄着繼續玩。當母親再進來時,他會抓着母親不放,當他覺得舒服有安全感後,又會繼續玩。 迴避型嬰兒是母親在時他會去玩,但是他與安全型的嬰兒差別在於他很少笑,他也不會把新奇的玩具拿給媽媽看。當母親離開時,他並沒有強烈的反應。他對待陌生人就像對媽媽一樣;當母親回來時,嬰兒像沒看見一樣。當母親把他抱起來時,他也不會抓着媽媽不放。 焦慮型的嬰兒似乎不能把母親作爲探索的安全基地,他們緊抓着母親不肯下來玩。當母親離開時會大哭,陌生人無法使他們安靜下來;當母親再度進來時,他們衝過去抱住母親,但是會很憤怒地把頭轉開。
記憶 在安全型的人的記憶中,他們的父母總會在身邊,很溫暖、有愛心。 迴避型的人的記憶是他們的母親很冷漠、拒絕他、總是不敢太身邊 焦慮型的人的記憶是他的父親很不公平。
態度 安全型的人有自信,很少自我懷疑。別人很喜歡他,他也相信別人,他認爲別人都是可靠的、好心的,喜歡幫助別人知道不好的經歷讓他接受教訓爲止。 迴避型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認爲別人都不誠實、不可信。他們缺乏自信,特別是在社交中。 焦慮型的人則認爲他們對環境和自己的命運沒有什麼控制權,覺得很難了解別人和預測別人的行爲,所以別人的行爲使他感到困擾。
目標 安全型的人會努力與他所愛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想辦法在依賴與獨立間建立一個平衡點。 迴避型的人讓自己與所愛的人保持一定距離,他們把自己的成就看得比親密關係更重要。 焦慮型的人抓住別人不放,他們一直害怕被拒絕,他們不願意他們所愛的人自主或獨立。
痛苦管理 當安全型的人不高興時,他們會承認自己心情不好,他們會想辦法利用這個壓力情境去獲得有建設性的結果。 迴避型的人不向別人坦露心事,他們不告訴你他不高興,他們也比表現出憤怒或承認自己很憤怒。 焦慮型的人到處訴說他的壓力和憤怒,但是當被威脅時,他又馬上縮回去,不敢吭聲了。
照顧別人 安全型的人比較會照顧他的配偶,他們不但比較親密,而且較知道對方的需求。 保證距離,並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方需要照顧。 他們是強迫性的照顧,不管對方要不要都一直在給,使對方透不過氣來。
會避免或露水鴛鴦的性行爲。他們認爲沒有感情的性沒有意義。 比較贊成隨意性交,他們喜歡沒有感情的性。 焦慮型的女性常會捲入暴露狂、偷窺及性虐待的醜聞中,而焦慮型的男性的性交次數會比較少。
處理問題 安全型的人尋求別人的支持。 不會。 集中注意力到他自己身上。

你愛她什麼

婚姻的一個問題是審美疲勞。
婚姻破裂的徵兆:

  • 一開始爭吵就很兇。
  • 批評對方而不是抱怨。
  • 輕視對方。
  • 一點小事就吵,並極力爲自己辯護。
  • 不分青紅皁白。
  • 負面的肢體語言。
    一套增加婚姻感情的方案:
  • 出門:這些夫妻早上出門時,會找出一件那天兩個人都會去做的事(2分鐘×5天)
  • 回家:每天下班回來時,這些夫妻都有一段很輕鬆的談話(20分鐘×5天)
  • 愛意:撫摸、擁抱、親吻,這些行爲飽含着溫柔與互相諒解的信息(5分鐘×7天)
  • 一週約會一次:兩人找一個輕鬆的環境,將愛情升級(2小時)
  • 稱讚與欣賞:每天至少稱讚和感謝對方一次(5分鐘×7天)
    保持對彼此優勢的喜愛與傾慕能夠持久。
    “抓緊你的幻覺”(hold on to your illusion)。彼此間的幻覺越大,越會放大對方的優點,將對方的缺點變小,婚姻就越幸福。
    樂觀地解釋對方的毛病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有利於婚姻的美滿。

    如何聽愛人說話

    “這個,也將隨風而逝(And this, too, shall pass away)。”這句話的含義對麼深刻!對驕傲的人這是莫大的譴責,對痛苦的人這個莫大的安慰!
    反應式傾聽(responsive listening)。
    做一個好聽衆的原則:
  • 給予確認
    說話的人首先想知道的就是他說的話你有沒有聽懂。
    他進一步想知道的是,聽的人是否同意他的話或至少能表示同情。
    一邊聽一邊準備你的反駁是很不容易克服的壞習慣。克服的方法是用他的話來做你的反駁的開頭句,不過要稍微修改一下。這個方法其實會要求你更注意地去傾聽。
    “說話者-聽話者儀式(speaker-listener ritual)”: 這一種規定只有手上有手絹的人才能說話的方式。輪到你說話的時候,請說你的思想和感覺,不要去談你的解釋和觀點。

別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

孩子的幸福感

孩子在兒童期有很多的積極情緒。一直要到兒童期的晚期和青春期的早期,他們纔會出現像石頭一樣的漠然、冷酷以及陰鬱。
積極情緒有三個教養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積極情緒擴展並建構了孩子的智力、社會和身體資源,使他長大後可以立足於社會,因此也是進化上一個重要的兒童成長因素。
第二個原則是:鼓勵孩子的積極情緒,使他早早啓動向上的螺旋,以獲得更多的積極情緒。
第三個原則是:對待孩子的積極情緒要像對待消極情緒一樣嚴肅,對待他的優勢要像對待它的不足一樣上心。

構建孩子幸福感的八種方法

和你的寶寶一起睡

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

  • 寵愛:這樣可以建立牢固的親子連結。嬰兒有安全感。
    作者一直認爲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孩子的積極情緒更高,會勇於探索周圍的世界。
  • 安全感:如果你就在孩子的身邊,你會覺得很安心。
  • 父親的參與:使得父親也可以參與孩子的成長。

    同步遊戲

    同步遊戲是花上幾分鐘時間,孩子做什麼,你就學着做。比如,他敲三下桌子,你也敲三下。其目的是讓孩子學習到自己的行爲會影響到他愛的人的行爲,他是舉足輕重的。

    “是”和“不”

    減少給孩子說“不”。改成其他的說法。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當孩子在超市要買玩具時,給他說,“我們把它加到你的生日禮物清單裏。”這樣還能增加孩子對未來的期望。

    稱讚與懲罰

    無條件的積極評價帶來兩個壞處:
    第一,他會變得被動,因爲他瞭解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會得到稱讚;第二,他可能無法享受真正的成功和你真心的讚美所帶來的喜悅。他以後可能無法從自己的失敗和成功中學習。
    愛、關心、熱情和溫暖都可以無條件地給予。
    很多孩子搞不清他爲什麼受到懲罰,而這個恐懼和痛苦會引伸到懲罰者和當時的情景。
    你要確定讓他知道哪個行爲引起了現在的懲罰,而且不要進行人身攻擊,指責他的品德,你懲罰的是他的某一個行爲而不是人格。
    使用更好的方法代替懲罰。作者的一個建議是用“微笑的臉”代替孩子的哭鬧:
    第一步:讓他明確知道自己是哭臉。
    第二步:告訴他哭臉不能解決問題。
    第三步:啓發他,讓他知道笑臉可以解決問題。

點點滴滴

積極心理學可以成爲科學的哲學。
積極心理學的管理之道。招聘,員工激勵,公司文化。
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並存在我們的身上。消極情緒有助於我們在非輸即贏的環境下生存,而積極情緒則幫助我們達到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