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事件是冒泡還是捕獲

這是三種事件處理的模型

(1)冒泡型事件:事件按照從最特定的事件目標到最不特定的事件目標(document對象)的順序觸發。

  IE 5.5: div -> body -> document

  IE 6.0: div -> body -> html -> document

  Mozilla 1.0: div -> body -> html -> document -> window

(2)捕獲型事件(event capturing):事件從最不精確的對象(document 對象)開始觸發,然後到最精確(也可以在窗口級別捕獲事件,不過必須由開發人員特別指定)。

(3)DOM事件流:同時支持兩種事件模型:捕獲型事件和冒泡型事件,但是,捕獲型事件先發生。兩種事件流會觸及DOM中的所有對象,從document對象開始,也在document對象結束。

支持W3C標準的瀏覽器在添加事件時用addEventListener(event,fn,useCapture)方法,基中第3個參數useCapture是一個Boolean值,用來設置事件是在事件捕獲時執行,還是事件冒泡時執行。而不兼容W3C的瀏覽器(IE)用attachEvent()方法,此方法沒有相關設置,不過IE的事件模型默認是在事件冒泡時執行的,也就是在useCapture等於false的時候執行,所以把在處理事件時把useCapture設置爲false是比較安全,也實現兼容瀏覽器的效果。

 
W3c明智的在這場爭鬥中選擇了一個擇中的方案。任何發生在w3c事件模型中的事件,首是進入捕獲階段,直到達到目標元素,再進入冒泡階段

爲一個web開發者,你可以選擇是在捕獲階段還是冒泡階段綁定事件處理函數,這是通過addEventListener()方法實現的,如果這個函數的最後一個參數是true,則在捕獲階段綁定函數,反之false,在冒泡階段綁定函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