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我想談談“工作”這個詞



我一個同事在十二月的第一天正式離職了。

她的做事風格就像爲人一樣風風火火,不喜拖沓。不似優柔寡斷的我,凡事得掂量好久的權衡利弊才做出決定。

凌晨兩點,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消息:“我想辭職了。”第二天一大早,我點進微信瞥到這條無厘頭的消息時,潛意識裏把它判定成是她工作辛苦的哀怨。

睡意朦朧延長了我對這條消息的反應,沒有回覆就草草退出對話框。

本以爲同事抱怨過這事就翻篇了,哪知她真的遞交了辭職信。趁着她在職的最後一天下班,我們選了就近的一家韓料店,自侃飯友再最後合體一次。

盤踞在我們中間的小火鍋正沸騰着,襯着她越發神色悠然,絲毫不被沒着落的生活所影響。

“你找到新的工作了嗎?”我忍不住發問。

“ 沒有呢,我準備先回去睡個一星期再做打算。”她言笑晏晏地迴應。

“別擔心,我就是想換個工作環境,我知道自己要什麼。”她補充道。

起初的悵然驟然撥開雲霧。

一開始我以爲她是受不住高強度的工作而意氣用事,但她的回答明顯說明她是經過一番思量才做出決定的。

隨後的飯桌上一片談笑風生,撇開工作,才知道生活中的一切“聲色犬馬”也是如此有趣。

工作難免是有些無趣的。

在社會的大環境下,被持續灌輸高薪工作和結婚買房約等於穩定的觀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又喪又窮,遑論自由?



工作是自己的,自由本身也有不同的調度。

能不受限於周圍的外在因素,能理智做出選擇並能承擔選擇本身潛在的風險,能不被別人的說法所左右思緒,何嘗不是一種自由。

周圍好友中,不乏有陷入兩難抉擇的人。

一個考上公務員的朋友,因爲入職比較晚的緣故,便在暑期通過面試,進入了一家規模比較大的公司當文祕。

本來是順其自然的事,等公務員的上班時間一到,就辭掉文祕的工作迴歸正軌。可就在離就職公務員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時,朋友的想法發生了異動。

當初好友考公務員,是有父母的干預成分在的,他們希望自己的獨生女兒可以有一份離家近並穩定的工作,便讓好友考了當地縣城的公務員。

反觀好友本身,其實並不喜這樣的安排。

當時這道選擇題只有選項 A,她沒有選擇的餘地或者說沒有辦法去製造一個選項B 來反抗。

而此時,一份符合她專業也匹配她興趣的文祕工作橫空出現,各項相互比較之下,她更心儀後者。

繼續留任文祕工作,可以結識更多有身份的人物,還能有去進修深造的機會。再看另一邊,公務員的工作勝在穩定,加上父母的施壓。

一時間舉棋不定,猶豫和徘徊更是拖延了她做選擇的果斷。



她也會試圖追問自己,實在理不出頭緒的時候,亦會詢問別人的意見。

某天晚上,她就在我取名爲 “三人行”的微信羣裏問我和另外一個好友。

“你們快幫我參謀參謀,我實在是苦惱。”

寥寥數語,說盡了她的爲難和無奈。

畢業後,我越來越能理解爲什麼成年人在選擇上變得越發審慎,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伴侶,都是小心翼翼抉擇,因爲深諳時間成本太高,實在經不起揮霍。

我們其實很明白她的顧慮。

一方面,就算覺得公務員的這份工作不那麼稱心,但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力拼百人考取的。另一方面,文祕工作的誘惑於她而言,實在無法忽略。

我試着勸說她:“無論如何,只要你不後悔自己的決定,那就去做吧!”

聯想到多數人對於工作的敲定,應該也有過類似的疑慮:“二選一或者多選一的單選題,哪一個纔是最優選擇呢?”

我覺得,工作或人生的選擇應該區別於試卷上唯一的標準答案,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沒有對錯之分。

只要你有清晰的目標,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所籌謀,能夠接納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亦能爲此負責。

這,就是最大的自由選擇。



我那個考上公務員的朋友,最後還是選擇了留任文祕工作,雖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她的做法,但她不爲所動,自己歡喜便好。

我總是很慶幸自己的身邊有這樣勇於追求的朋友,敢於去選擇不難,能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卻並不容易。

魚與熊掌向來不可兼得,有失必有得,擺好心態,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你纔是主動權的掌握者。

我已經工作五個多月了,父母不時也會詢問一些工作上的近況,會關心我的工作壓力大不大,會擔憂我手頭上的錢寬不寬裕。

雖然他們覺得我有些任性,氣過也惱過,最終對我還是關心至上。

我總是會輕描淡寫地轉移話題,因爲我一直覺得,對於一些自己應當承擔的壓力,不必多言。

沒有絕對自由和絕對輕鬆的工作,這是必然的,既然你做出了決定,後續如何也不要去歸咎於誰,每個成年人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及時

你想換工作環境還是想跳槽,甚至是想追求高薪的職位,都僅僅只是一種選擇,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只要內心明朗有路線,前方迷霧再多又有何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