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禮而立

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省部級)
(五)“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爲中心議題,聯繫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35分)
要求:自選角度,見解深刻;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總字數1000~1200字

學禮而立

    "禮"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儒學又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正統思想。中國曆來是禮儀之邦,我們一切優秀的民族基因都包含在這個"禮"字。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丟掉了"禮",便無法在社會立足。作爲炎黃子孫,只有學好禮,方能安身立命。

   精神上的瘦骨嶙峋,比外貌上的面黃肌瘦更讓人心痛。"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國已然成爲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物質上的富足並沒有帶來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相反,我們的行爲和觀念並沒有跟上經濟的發展速度。媒體頻頻爆出不雅新聞;浮躁的社會讓教育不再純粹;娛樂至上的理念使讀書人越來越少等種種現象讓我們意識到道德建設的迫切性。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現在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了傳統文化和道德建設上,給中國禮儀文化帶來了曙光。學禮以立,仍任重而道遠。

   學禮方可以立國。"和爲貴"的中華氣度,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大國範兒"。禮儀文化也是展現國家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正是因爲有禮有節的大國意識,才讓中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舞臺上佔有重要一席之地。一個國家的禮儀形象,直接關係到在國際環境中的地位。一個不學禮的國家,不會得到他國的認同,便不會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中國是一個在屈辱中走出來的頑強的民族,所以我們纔會深刻地體會到和諧的國際關係是多麼重要,纔會更加以禮待人。學禮而立國,才能提升中國的文化內涵,實現國家的長久發展。

   學禮方可以立身。禮是一個人的素質體現,誰都希望與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交朋友,誰都會唾棄一位沒有道德和素質的人。我們只有溫柔地對待世界,纔會得到世界的溫柔對待。言行舉止有教養,是我們形成和諧人際關係的前提。不學禮不僅傷害他人,也會傷害自己。復旦高材生雖然有着過人的智商和令人羨慕的學歷,卻因爲內心沒有禮的約束,最終走向罪惡的深淵。慘痛的事實絕對不能再次重演,學禮以立身,應該成爲我們每一個人畢生都要修行的功課。

   學禮非一日之功,還需多管齊下。中央已在不斷地將精神文明建設提上日程,取得的碩果令人可喜,然而這還遠遠不夠,學禮不能僅僅侷限於當下,更應該形成一種長遠的機制,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在生活中做一名文明的公民,用禮貌武裝自己,善待自己和他人,更要積極正當文明表率來帶動身邊的人,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不僅如此,更要讓禮外化於行,內化於心,通過閱讀與古人賢士對話,汲取思想甘露,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而社會工作者也應該加強禮儀和道德的教育建設,將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讓學術祛除浮躁,讓教育找回靈魂,並完善圖書館建設,促進全民閱讀熱潮。讓全社會都洋溢着良好的禮儀之風。

   學禮以立,即是一種號召,也是一種責任。只有每個人都爲禮儀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整個社會和國家才能風清氣正,而在禮的沐浴下,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精神風貌的華麗蛻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