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反射机制学习:

Java反射机制学习:

Java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都位于java.lang.reflect包中: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如果不知道某个对象的确切类型,RTTI可以告诉你,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类型在编译时必须已知,这样才能使用RTTI来识别它。Class类与java.lang.reflect类库一起对反射进行了支持,该类库包含FieldMethodConstructor类,这些类的对象由JVM在启动时创建,用以表示未知类里对应的成员。这样的话就可以使用Contructor创建新的对象,用get()set()方法获取和修改类中与Field对象关联的字段,用invoke()方法调用与Method对象关联的方法。另外,还可以调用getFields()getMethods()getConstructors()等许多便利的方法,以返回表示字段、方法、以及构造器对象的数组,这样,对象信息可以在运行时被完全确定下来,而在编译时不需要知道关于类的任何事情。

  反射机制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当通过反射与一个未知类型的对象打交道时,JVM只是简单地检查这个对象,看它属于哪个特定的类。因此,那个类的.class对于JVM来说必须是可获取的,要么在本地机器上,要么从网络获取。所以对于RTTI和反射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

RTTI,编译器在编译时打开和检查.class文件

反射,运行时打开和检查.class文件

Constructor类获取构造方法,Method类获取成员方法,Field类获取成员变量信息。

反射机制的优点:可以实现动态创建对象和编译,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J2EE的开发中它的灵活性就表现的十分明显)。通过反射机制我们可以获得类的各种内容,进行了反编译。对于JAVA这种先编译再运行的语言来说,反射机制可以使代码更加灵活,更加容易实现面向对象。

比如,一个大型的软件,不可能一次就把把它设计的很完美,当这个程序编译后,发布了,当发现需要更新某些功能时,我们不可能要用户把以前的卸载,再重新安装新的版本,假如这样的话,这个软件肯定是没有多少人用的。采用静态的话,需要把整个程序重新编译一次才可以实现功能的更新,而采用反射机制的话,它就可以不用卸载,只需要在运行时才动态的创建和编译,就可以实现该功能。 

反射机制的缺点:对性能有影响。使用反射基本上是一种解释操作,我们可以告诉JVM,我们希望做什么并且它 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类操作总是慢于只直接执行相同的操作。

Spring IOC中大量运用了反射机制。IOC:即“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使用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具体学习博客:https://www.cnblogs.com/baizhanshi/p/6755716.html

对于动态编译和静态编译的对比以及反射提供的方法 参照博客:https://www.cnblogs.com/yrstudy/p/6500982.html

自我理解:反射机制就相当于动态创建类和使用类,反射实例化对象就能很灵活的使用对象。重点在于动态上,将控制权交给容器能大大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当需要修改代码时,反射机制可以让我们不必再修改原有的很多代码,比如注入新的bean时…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来修改类中的某些参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