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離婚率攀升,離異家庭孩子心理健康何去何從?

近年來隨着離婚事件的增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成長問題備受關注。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爲全國離婚率最高的城市,高達67.3%,其次爲天津60.1%。在大數據之下,全國平均離婚率高達50%以上。

在如此巨大的離婚率之下,96%的離婚案涉及子女撫養問題。我們不得不問,離異家庭數據逐年攀升,這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在百度搜索上隨意搜索與“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相關的關鍵詞,檢索出來的結果都是“離異家庭孩子犯罪率更高”。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天使,之所以用“離異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這樣的標籤來區別他們,是因爲這些孩子身上有一些同齡人沒有的共同特點。

1.小心敏感

《奇葩說》辯手姜思達從小父母離異,父親脾氣暴躁,父母分開後他和母親一塊生活。人們問他爲什麼如此敏感,他說“你必須得知道,現在大人是高興了還是不高興,大人是不是下一秒就開始吵架了,然後你應該回避還是勸和。你從小就在想這件事,所以你一定會敏感,沒有人想敏感的。”

成年之後的姜思達各方面都很優秀,是《奇葩說》第四季BBKing、米未簽約藝人、主持個人節目《透明人》......遊走於各大綜藝節目的他雖然風度翩翩、語出驚人,但他依舊敏感。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安排他與父親通電話,他對父親說“我和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和你真的不熟。”

接觸過大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會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特點:沉默、敏感、自尊心極強。他們相比其他的同齡孩子更會討好大人。

2.任性、脾氣暴躁

電影《狗十三》的女主李玩成長在單親家庭,母親在她還小的時候離開家庭,父親再婚只好把她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父親與繼母生下弟弟,父親焦慮李玩不能接受新生兒的到來,在課業爭執之後,只好買一隻小狗哄她。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爲愛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難過不止,家人爲此也不得安寧。

在大人眼裏哭鬧的李玩就是無理取鬧的熊孩子,在大人的眼裏“不就是一隻小狗嗎?”。離異重組家庭對於親子關係更加小心翼翼,電影中爲了安撫李玩,家人將另一隻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越來越沉默。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

這種“局外人”的感覺造成了大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這種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感覺會伴隨孩子成長並影響之後的戀愛、婚姻和生活。這就是爲什麼離異家庭的子女,在成年之後離婚率也更高,她們在戀愛或者婚姻生活中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造成戀愛婚姻的多次失敗。

3.性格有缺陷,犯罪率更高

所謂性格有缺陷,也可以說是“個性更明顯”。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奇葩說》平臺一直以包容各類“奇葩”個性鮮明爲標籤,我們會發現這些個性鮮明的奇葩大多出現在離異或重組家庭。如肖驍(單親重組家庭,十歲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傅首爾(3歲父母離異,後母親再婚在外婆家長大)、姜思達(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和母親一起生活)、奶茶(父母離異,之後父母分別重組家庭)......這些“奇葩”在世俗的眼光中是很有個性而且很成功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未必是是很好的朋友、家人。

更多的普通人在日常相處中無法忍受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的棱角。確實因爲有個性、有領導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但同時也有很大一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犯罪。

在未成年犯罪中,據統計80%以上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來自“問題家庭”。所謂‘“問題家庭”不單單指離異重組家庭,還包括想離而未能離婚的家暴家庭、留守兒童家庭以及父母長期分居的家庭。

之前熱議的“12歲男孩弒母”案正是來自於留守兒童家庭,長期遠離寄養在爺爺家的孩子其實無異於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大數據統計中,留守兒童的犯罪率僅次於離異家庭。韓劇《請回答1988》裏面有句感人的臺詞:“無論是在大門之外所受的傷,還是每個人人生所留下的傷痕,甚至是家庭所帶來的悲傷,最終站在我這邊給我安慰的還是家人。”

面對越來越高的離婚率,這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成爲最受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面對離異家庭的子女教育,你有什麼好建議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割線————————————

本文來自於生活實例,筆者親友中一對家庭離婚,留下一名9歲男孩跟隨父親生活,父母雙方分別重組家庭。男孩一年之間從原來的調皮搗蛋、多動症變得沉默寡言,本應天真爛漫的年紀卻很少在他臉上看見。你身邊有這樣的小孩子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