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下安装Redis

reids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MicrosoftArchive/redis/releases

下载解压后使用cmd进入redis的安装目录(在redis安装目录shift+鼠标右键也可)

输入: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即可启动redis服务,启动成功会显示如下界面

        然后再打开一个cmd窗口,进入redis的安装目录。输入: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 ,可以设置一个key-value测试是否连接成功,如果可以成功取出值,则安装成功。

         以上使用127.0.0.1进行连接,现在我们试着用自己的网络IP进行连接。先退出之前的连接,直接exit。输入redis-cli.exe -h 192.168.0.xxx -p 6379 出现如下界面,没有反应。

        这是因为redis默认bind为127.0.0.1(该值指定的是使用该ip接受外部链接)。如果要想使用自己的网络ip进行连接,可在该值后面添加自己的ip地址,或直接将该值设为0.0.0.0。打开redis.windows.conf文件,找到bind 127.0.0.1这一行,改为bind 0.0.0.0,重新启动redis服务。使用网络IP进行连接如下:

        如果还不能连接,可以将保护模式关闭。打开redis.windows.conf,找到protected-mode yes,将protected-mode设置为no,关闭保护模式。

关于Redis其他参数的配置(均在redis.windows.conf中):

1.端口号

port 默认为6379

2.最大占用内存

maxmemory <byte>,单位是字节类型,一般推荐Redis设置内存为最大物理内存的四分之三。如果不设置maxmemory或者设置为0,64位系统不限制内存,32位系统最多使用3GB内存。如果reids的使用超过了设置的这个值,可以通过设置LRU算法来启用相应的删除策略。如果reids作为db使用,尽量不设置该值,因为db不允许数据丢失,若作为cache使用可启用该属性。

3.内存淘汰机制

maxmemory-policy 该属性有6个可设置的值(默认为noeviction),如下:

  • noeviction:当内存使用达到阈值的时候,所有引起申请内存的命令会报错。
  • allkeys-lru:在主键空间中,优先移除最近未使用的key。
  • volatile-lru: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优先移除最近未使用的key。
  • allkeys-random:在主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 volatile-random: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  volatile-ttl: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具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

maxmemory-samples 3, 可设置每次淘汰的时候,会随机抽取3个key(淘汰最不经常使用的)

4.daemonize

设置redis是否以守护进程模式启动,该属性有两个值:yes、no

  • yes:在该模式下,redis会在后台运行,并将进程pid号写入至redis.conf选项pidfile设置的文件中,此时redis将一直运行,除非手动kill该进程。(不支持window)
  • no:当daemonize选项设置成no时,当前界面将进入redis的命令行界面,exit强制退出或者关闭连接工具(putty,xshell等)都会导致redis进程退出。

要想在window也以后台方式运行,可使用以下方式:

打开cmd进入reids目录,输入:redis-server --service-install redis.windows.conf --loglevel verbose,回车。此时已经配置好reids服务,以后启动仅需执行redis-server --service-start命令即可,redis-server --service-stop可关闭redis。

5.设置口令

requirepass 该参数设置redis的连接密码,默认是注释起来的。将#及requirepass之前的空格删除即可启用口令。开启口令后,使用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 -a 123456可连接reids

 

关于reids其他配置可参考这篇文章:https://blog.csdn.net/neubuffer/article/details/1700390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