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庚啓|2018-12-23

今天上課李老師講了關於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諮詢思路。其中有一點我感覺最受啓發,就是人如果過分用腦,那麼心就死了。換句話說就是如果過分重視理性,那麼感情就消失了。

之前反覆提過的關於交流的五種形式:溝通、說服、爭吵、緘默、談判。越往後感情色彩越淡,最後談判那裏就基本沒有感情了,成爲了一種純理性的交流方式。這點在嬰幼兒教育問題上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現在很多年輕媽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培養,甚至是從胎教開始就格外注意。媽媽們會買很多書,我就給好幾個年輕媽媽推薦過發展心理學的書籍,雖然我一直不主張照着書養孩子。我之前給很多人說過,照着書養孩子是一個誤區,養孩子最主要的是有“愛”,而且要是“真愛”。很多人並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我也理解她們的想法:都是自己的孩子,當然是會把全部的“愛”都給他啊!我們給孩子的愛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不知道方法,怕好的出發點做了錯事,致使孩子錯過了關鍵發展期,甚至是造成一些更加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要按照書上寫的來做,這樣能保證大部分時候不犯錯誤。

但是過分強調理性的時候,愛就會退居次位。我們見過很多家長爲了讓孩子能有出息,甚至不惜用“棍棒教育”,他們會說這是爲了孩子好,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這裏的“愛”,可不是用心的愛,也就是不是我說的“真愛”。我相信走心的“愛”,是絕對下不去手把孩子打得一邊哭一邊逃的。這種“愛”完全是理性的,於是乎也就根本不是愛。周圍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有家長都說我是“愛”孩子的,但是一個孩子見了他爸就怕,看了他媽你就躲,躲不過就嗆,甚至消極對抗。這種情況下你說孩子在家長這裏體會到的是愛麼?家長又說了,孩子太小不懂事,等到他長大了就理解我們的愛了。我想說就算真是和你說的一樣,那你孩子也得能“活”到那個時候。

其實家長學習各種心理學知識的初衷是好的,是一種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的心情。但是理論及應用終究都是手段,愛孩子纔是根本。看書撫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注意別讓手段代替了目的,因爲現實中有很多因素在誘惑你這樣做。

撫養和教育,真得不忘初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