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庚啓|2018-12-24

今天去總行做了一次晨會演講,深刻地體會了一次放棄追求完美對於心態的巨大提升。

我們行的晨會演講應該是行裏規模最大的活動了。其他的所有比賽無論是合唱還是其他專項的演講比賽,觀衆數量都是很有限的,最多的時候不過二三百人。而晨會演講是全行所有在職員工都會觀看的,包括省內其他分行,總人數在三千以上。所有領導都會站在離你最近的地方聽你演講,這種規格的活動要說一點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我是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說實話,這種特質耽誤了我不少事。跟李老師學習之後,明白了苛求完美就是對自卑的代償,進而就會導致焦慮抑鬱強迫等症狀。我對於苛求完美帶來的動機受損頗有體會,拖延、行動力差基本上就是對我的真實寫照。所以這次在演講的準備階段,我就決定要做一次和完美說再見的嘗試。首先,我放棄了脫稿。近期演講的主題都是青年員工,演講者都是90後,大家都憋足了勁一展風采,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是脫稿上臺的。在這種情況下,行裏的領導也建議我脫稿,稿件不過一千字,其實脫稿也是可行的,但是我覺得準備時間有點倉促,脫稿有忘詞的危險,所以我最終沒有選擇脫稿。但是其實最後還是沒說服自己從頭讀到尾,是以一種半脫稿的狀態完成了演講。其次我在演講中讀錯了兩處,我都沒有在意,只是繼續讀了下去,不求完美,先力求完成。結果整場活動下來,雖然不是一點都不緊張,但是比之以前參加類似的活動,情緒上明顯更平穩,焦慮程度也更低。

經過這一次活動,我有一個體會。自信不是相信你自己可以“完美”地完成任務,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合格”地完成任務。換句話說,自信是我一定“能做到”,而不是我一定“能做好”。我想我應該可以把這個發現列爲我年度最佳體驗top3。從小時候沒有一個人告訴我考試應該相信自己一定能及格,大家都說要爭取考滿分,雙百,三百。這種信念顯然是不合理的,可能極少數人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們不能代表大多數人。我們的安全感,就在這一次次地無法達到滿分的過程中被打掉了。

這有點像是佛教說的“執”,是一種魔障。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關鍵是看你能不能破除心中的執念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