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xmoxVE 之 V2V遷移(vmware->PVE)


    平時使用的虛擬機是win10,放在vmware5.1的虛擬機上面跑,有時候使用的時候會有卡頓的情況出現,想遷移到PVE 環境使用。準備使用clonezilla進行遷移,現在記錄一下遷移過程。

    首先下載clonezilla live CD 的ISO鏡像,我下載的文件是:clonezilla-live-2.5.6-22-amd64.iso,然後上傳到ESI的存儲中,並在vmware虛擬機的cdrom中掛載這個ISO鏡像。

image.png

修改虛擬機啓動次序,cdrom優先啓動:

image.png

重啓開始進入clonezilla:

image.png


image.png


下面選定模式非常重要,這裏需要選擇“remote-source” 表示本機作爲遠端的源,就是這裏是源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下面開始配置目標端虛擬機的配置:


在PVE虛擬化環境中創建虛擬機,注意磁盤使用IDE,write through,磁盤大小與原虛擬機一致: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輸入:sudo ocs-live-netcf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同樣的,對第二塊盤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操作。


具體多長時間取決於磁盤大小,等待幾個小時之後,C盤和D盤都遷移成功,啓動PVE環境的目標虛擬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進入系統後,發現盤符原來的D盤被光驅佔用了,進系統重新調整即可。

啓動成功!遷移成功!


總結:

    clonezilla是從底層磁盤數據拷貝實現數據遷移,通過引導系統(debian系統)進行引導,源系統和目標系統都進入引導系統後,可以直接理解爲是兩臺安裝了debian linux的主機,在上面可以直接設置IP地址,在同一局域網內實現數據的傳輸遷移。

    clonezilla原來的版本的實際菜單導航可能有一些差別,要特別注意的關鍵點,是在源系統選擇模式的時候,要選擇“remote-source”,這裏我摸索了一點時間,開始的時候選擇了“remote-dest”,剛好反了,在最後確認的時候我仔細看怎麼提示源系統的盤要被擦除,及時收住。

    更早的時候,我是通過nfs網盤方式遷移,就是先將源系統的備份數據放在nfs服務器上,然後在目標系統上將nfs服務器上的備份導入,後面通過在網上發現可以通過兩臺主機在同一個局域網直接對拷的方式,更加方便。

    clonezilla的這個遷移方式,不僅對PVE的v2v有效,對p2v一樣的操作方法。

    clonezilla進行數據遷移的一個前提是目標系統盤不能比源系統盤小,這個問題,由於PVE環境中我使用了lvm-thin 作爲虛擬機的存儲池,因此,在目標系統PVE中分配的磁盤空間並不會真正佔用完所分配的空間,lvm-thin方式使用的空間是真正數據的空間,比如,分配給虛擬機D盤的空間是300G,但是D盤內的數據只有10G,那麼,在lvm-thin資源池中,佔用的空間只有10G 。這樣做的時候,需要監控lvm-thin的空間使用率,否則會空間溢出,可以通過lvs命令直接查看:

image.png

比如,上面的pve2-lvm-sdb是虛擬機C盤所在的存儲池,使用了33.40% ,pve2-lvm-sdc是虛擬機D盤所在的存儲池,使用了 14.07%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