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除疾病的心法(十三)財運篇

財運 


舍方能得,不捨不得。舍即佈施。(佛家講佈施有三種: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即凡是別人想知道、想學習的合於正道的方法,只要自己懂、自己會,就熱心去教,能夠得聰明智慧的果報。無畏佈施,即在衆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時,能夠幫助其消除恐懼,如此得健康長壽的果報。素食屬於無畏佈施,因爲不害衆生性命,衆生看到你都不會恐懼害怕。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爲別人,不爲自己,就是佈施,就是供養。)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財運跟舍有關,小時候就比較大方的孩子長大後多有錢。參“我不應該不捨得”。 


太摳門兒了發不了財。有的人特別省,結果不是孩子浪費就是得病、招災讓你耗錢,甚至讓騙子騙錢。實際上節省是美德,但是要平靜地省,揪着心的省不行(仍是貪心)。爲什麼有的人掙了錢會丟,借出去的錢不還?自然力沒有人我分別,你對別人吝嗇不行,對自己吝嗇也不行(指捨不得的心,與古今大德無慾無求的樸素不同)。 

孩子永遠是你的下一代,得讓孩子供你,不能倒過來。有的老人真省,過年買雙新襪子都捨不得,兒女孝敬點錢覺得燒得慌,有點錢給兒女花,不知道這樣斷送了兒女的前程,斷送了兒女積功德的機會。老人是家庭之樹的根,老人給兒女花錢自己不花,大樹根沒水,這個家族就沒落了。奉勸所有的人,有水先澆向樹根,後澆樹幹,最後澆樹葉,要孝養父母,善待自己。我發現老人捨得花錢的,家族的後代多當老闆。摳門兒的人多窮命,因爲不捨不得。 


有的人往寺廟捐錢,是因爲貪寺廟能給自己帶來財運,而看到別人窮困卻不能幫一下,(佈施是爲了戒除貪心,不貪才能得,而這麼做仍是貪心)“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行善,方是功德”。 

有的人信佛貪,請個佛像、念珠等等的,都當成寶貝,這就是吝嗇心出來了(當然對佛像、經書應該恭敬,但恭敬不是貪心),自然力一看,你已經有那麼多寶貝了,不可能再多給你財富。 

有個老人特別省,我到他家一看,下不去腳,全是破爛堆,他還說:“我勤儉節約。”他供的佛裏三層外三層,好幾十尊往那裏一堆,感覺好像是賣佛像的。我說:“你家佛真多。”他很高興:“是,我家佛是多!”“你們家倒黴事也多。”他說:“是,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貪心啊!你攢破爛,你捨不得,有捨不得的心財運就不行。”他問:“我怎麼變財運?”“你把家裏的破爛舍一舍、賣一賣,支援國家建設。”他問:“靈嗎?”我說:“靈!”他把破爛賣完了,他兒子多年沒找到工作,結果找着了,他說:“原來舍的概念不是往寺廟舍。”那就把舍理解窄了,無所不捨! 

過去禪宗慧可斷臂求法,甚至要自己的命都給,舍到無限就能成佛。什麼都不能捨,感情不能捨,愛人多看別人一眼都生氣,看重什麼爲什麼所傷:看重感情爲感情所傷,看重孩子爲孩子所傷,看重破爛爲破爛所傷——讓你永遠吃破爛、穿破爛、攢破爛,最後自己也是破爛(有些人穿破爛、吃破爛,而將所有拾破爛換來的錢幫助別人,這非但不是吝嗇,而是高尚的菩薩行爲)。人要活得輕鬆自在,看破、放下,以吝嗇心虐待自己也不行,要善待萬物。 

很多人要麼就節儉過了,自己一點兒錢捨不得花,要麼就貪過了,只捨得給自己花錢,不給別人花錢,兩種都屬於貪心(吝嗇是另一種貪心),都不行。不捨得給自己不能證明無私,只能證明心眼兒小。 

有個居士今年都89歲了,跟我說:“周老師,人家給我十塊錢我都受不了。”我說:“你心眼兒小,你拿那個當錢了。錢來了不要當錢,去也不要當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來去沒感覺纔是人生對錢財的寬度(奢侈、浪費更不行,古人講‘有錢善使用,死後一場空’,一定要善使用)。” 

若掙錢就高興,那麼進財就窄了;若出錢捨不得,進得也窄了。真正覺悟的人把一切都看淡。 

我曾講過貪小便宜吃大虧的道理,我講這個太極圖,出去是個魚尾巴,回來是個大腦袋,你要貪了小便宜,等到明年吃虧就比今年大,若是後年吃虧就更大,越滯後吃虧越大。什麼叫貪小便宜?把單位的信封信紙等東西帶回家,單位分東西時先挑好的,爲講價跟做小買賣的爭吵(古人曾訓誡“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還是貪心過重。你讓天下所有做生意的人賺不到什麼錢,那他們怎麼活?社會怎麼發展?怎麼非得巴不得人家一分錢不賺你的才高興?買了點兒便宜東西就高興,也是貪小便宜的心。有人喜歡買減價東西,一說某商品減價就買一大堆,甚至有時買的是用不着的東西。 

有的人舍是爲了掙錢,有位女士到寺廟舍錢,回來把人家車撞了,賠了1000塊錢,問我:“爲什麼我給寺廟舍了500塊錢,結果回來賠1000?”我問:“舍錢時念什麼來着?”“念我發財呀!”“對呀,那就應該讓你賠錢。不能有私心,應該祝願客戶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給他們帶來優質的服務和美好的回憶。”(許多人將佛菩薩當成貪官污吏那般賄賂,舍些錢就希望保佑自己達成願望,甚至是非法的願望,這非但無功反而有罪。) 

有的人丟了幾塊錢可難受了,可一聽活佛來了就大方了,到處問人:“你有錢沒有?借我兩千。”活佛給了個寶瓶,樂得找不着北。我到他家一看,大寶瓶、中寶瓶、小寶瓶……一大串兒。他問我:“我媽難受怎麼辦呢?”我跟他開玩笑:“拿寶瓶塞你媽懷裏就好了。”“我塞過了,不靈。”“寶瓶能救你媽嗎?你那叫貪心!買寶瓶花多少錢?”“三萬多塊錢。”“你把貪心買回來啦!你沒明白,貪心招的是賠錢的災難,你是不是總招錢災?”“對呀,爲什麼?”“你貪心呀!信佛的人應戒除貪心。要想賺錢必須舍,但要做到無心的舍,不要懷有功德心去舍,不要爲了自己舍,要爲他人好去舍,哪裏缺錢舍到哪裏。” 

第一期班有個學員功德很大,自己捐助了許多貧困孩子,家裏還養了八個孩子,親生的只有兩個。離婚後跟她婆婆說:“我什麼都沒給過您,我給您買處房子。”就將僅有的幾萬塊錢奉獻給了婆婆,之後每年仍堅持過年過節及婆婆生日去孝敬婆婆,很令人感動。她每年都要親自去貧困地區捐款(怕人截流),送一些衣物。她當初沒錢,從一個拾破爛的到今天有了自己的生意及兩處房子,是舍來的,這我也做不到!大家要學她,她是個真舍的人,無私地去舍,沒有任何求功德的心。但她也有不平靜的地方,舍的時候帶着激動心,無心地舍纔是最大的功德。“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優點,我們把每個人的優點都學到了,也可以成佛。 

有人做生意客戶總不來,參:一、“我不應該喜歡清靜”。當你慾望在清靜上時,一般不讓你清靜;而當你希望團聚、熱鬧、歡樂、幸福的場景,需要人多時,卻沒有人來,總是和慾望相反。二、“我不應該煩別人”。你煩別人,別人也煩你,越煩別人,煩你的人越多。當你真正需要人時,就一個都不來。三、“做生意我不應該高興”。很多人做生意一開始很高興,有多少高興等待的就有多少悲,要把人生所有的高興參了。老百姓的話叫“別臭美”。四、“我不應該煩熱鬧、煩亂、煩人多”。五、“我不應該跟人較勁”。你較過勁,客戶就跟你較勁。六、“我不應該看不上別人”。
   你看不上別人,別人就看不上你的店、你的生意,你的店、你的生意就是你心的化身。開車的人拿車當自己的心,愛孩子的人將孩子當自己的心,得病的人將病當自己的心……一切都是心靈的顯示器。當我們想孩子時,心就跑到孩子身上;當我們想錢時,心就跑到錢上……我們的心是亂動的,要安住自己的心。 

有個老人很窮,我教他參:一、“我不應該受不了好”。
   受不了好就跟自然力較勁,給錢不要,自然力就不給你了,不給你又生氣,埋怨:“我怎麼這麼窮、這麼苦?”二、參自己說的過頭話“有錢人沒一個好東西”。那你就別當不好的東西,爭取變成好東西,好東西就沒錢。三、還說過“有那麼多錢有什麼用,我夠吃夠喝就得”。(若是像古聖先賢那般心口如一的淡泊倒也罷了,自然力會保佑這樣的人,可一般人常是心口不一。)自然力讓你只夠吃喝,有事就沒錢。四、“我不該看不上有錢人”。
   你看不上有錢人就必定是個窮人。難道修心修佛的人就必須清貧、受窮(許多大德安守清貧不是因爲沒錢,而是清心寡慾,不需要額外的物質享受,將錢財隨時佈施)?必須倒黴招災?病不能祛除,錢修不來,只能說明我們的心裏有這個業力,有這個魔障。五、“我不應該太節省了”。太節省了就以你那個標準,你那個標準已經達到了(許多大德是以節儉的生活爲樂,不像常人那般以此爲苦)。六、“我不應該貪小便宜”。這點每個人都要參,得到什麼東西高興了、漲工資高興了,都是貪小便宜的表現。 

有人問:“有人借我錢不還到底什麼因果,怎麼平衡?”“你心上要是總栓着,越栓着越不還,越放下越容易還。”“是不是我就不要了?”“不是,要是要,應平靜地去要,無所謂結果,把心放下,把結果看淡,要來也別高興,要不來也不煩惱,練的是心。如果你以前經常說些美妙的謊言,如答應孩子、答應別人什麼沒辦到,都要懺悔。”“我沒說過謊。”“那你肯定特別憎恨說謊騙你的人,恨什麼招什麼。恨騙子招騙子,恨小偷招小偷,越恨越招,越煩越來。‘我不應該煩、恨人家說謊’,‘我不應該恨騙子’。還要參掙錢的慾望,掙錢的慾望大了,容易讓你掙不到錢,甚至別人借錢不還或賠錢。[以下錄音缺失] 

福報與功德不一樣,福報能消耗,只有一時之用;功德消耗不了,有一世之用。福報看得見,讓人感覺舒服,間接爲心靈服務;功德看不見,而直接爲心靈服務。福報消耗人的功德,所以聖人只求功德不求福報(福報大的人往往容易造業)。實際上功德往往以福報的化身顯相於世間,告訴你修得不錯。若連福報都修不來,還談什麼功德? 

今後無論面對多麼大的惡人,都要用平常心對待,因爲平常心是道。平等、正覺方能慈悲。有的人見達官貴人、上師活佛來了,趕緊恭敬禮拜甚至磕頭,而對常人不生恭敬,這還是有分別心。 

有人自殺(捨命),以爲因果斷了,自殺要下地獄的,殺誰都叫殺人(第八識阿賴耶識沒有人我分別)。很多人爲了公心而死——爲了國家利益、爲了救人及他人利益,那叫死得其所,死後有好地方去,否則沒有其所。有人爲了躲災而死,有人帶着嗔恨心死,有人爲了躲避病苦而看淡人生,等於怨恨世界的死,那樣的死都要下地獄。到了地獄才知道,原來人間受的苦與此相比都是天堂。《地藏經》中講的地獄情形是真實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萬物。 

舍是廣義的,有的人關鍵時刻敢於舍情,有的人能珍愛自己的醜妻(舍好色之心),有的人對萬事萬物都抱以微笑,這都是舍。新加坡有個102歲的老太太(許哲),她幫助許多比她年輕的癱瘓老人,許多宗教都想拉她信主信佛什麼的,她說我什麼都不信,我就信心。別人問她怎麼生活,她說我每天看到樹葉在跳舞,看到鳥在歌唱……問她有沒有兄弟姐妹,她說到處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有人問:“你照顧他們,誰照顧你?”她說我不用照顧,天會照顧我。——這麼高的情懷,令人驚訝。有這樣的情懷還用信什麼嗎?什麼都不用信,天就照顧她,站在她這一邊。咱們不一樣,有時連對人笑一下都那麼吝嗇。真舍的人能感天動地,舍之難捨方爲真舍,方能得之難得。 

有的女孩問我怎麼變漂亮,我說:“天天微笑,三年以後必見成效。”有人要麼天天愁眉苦臉,一說話就委屈、就要哭,這不委屈命嗎?要麼階級鬥爭臉,看別人像階級敵人一樣,那麼你的世界就是充滿敵人的世界。相由心生,最後你就會長成那樣,那還能有什麼好命呀?如果你用微笑回報世界,比給人錢財還佈施廣大。微笑可以贈給整個宇宙,面對每個人、面對每種生物、面對災難、挫折、疾病……你不就是在佈施嗎? 

有人到寺廟舍完錢,看見個別和尚喝酒吃肉(有的旅遊點披着袈裟的只是工作人員,並非真正出家人),嗔恨心出來了,你管人家幹嘛,就算和尚殺人又與你何干?跟那個較勁你招災,一切都有自然力的安排,自有懲罰,你別瞎操心。你只要對一切報以微笑,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並非冷漠、麻木不仁,而是寬容,如孔子“六十而耳順”。關鍵時刻更要犧牲自己,救人於水火),像佛像那樣,微笑着面對宇宙人生,面對每個考驗你的魔境(魔就是老師)。有人想順境成功,那是妄想,不磨不成佛。常微笑的人魔自退。能在災難面前微笑是大舍,有好事笑叫私心,一有點兒好事就笑那就缺心眼兒了,是俗人乾的事。好事不必樂,壞事要笑,鍛鍊我們的心志,咱們練的是反其道而行之。 

記住,微笑是大舍!今後爲了自己的幸福,可千萬不要愁眉苦臉。我曾見過一位老人,學道的,鶴髮童顏,一臉微笑,而且能看到整個一股光團在頭上。估計他起碼有八、九十歲,身板硬朗,一直微笑,連嚴肅起來也是帶着笑痕,這不就是佛的顯相嗎?我一看,這個老人的福報不可限量啊! 

回去我們都好好檢查、反省一下,看自己哪方面最難捨,試着把它舍一下。舍還要有隨緣心。有人給寺廟捐款使勁舍,若給別人拿點錢可費勁了,他說:“我供活佛,活佛能度我,我供你能度我什麼?”你沒明白,你還有活佛和常人的分別怎麼行?那活佛能度你什麼?有人給寺廟捐的錢都能辦個老人院,而現在退休沒人照顧的老人有多少啊?所以希望大家把舍心練出來。 


我不敢說這個方法能給你帶來百萬錢財,起碼能在財運上減少挫折和障礙。 

有個學員的毛病不在貪心上,他這輩子最怕佔人便宜。他說:“我那天到單位食堂買燒餅,我要五個,他瞪着眼睛多給我袋子裏放一個,我也不認識他,什麼意思?”實際上我知道這是自然力在考驗他是否心動,因爲他前一天剛說:“這回我的心可平靜了”,結果轉天就不平靜了——“人家多給我一個燒餅”!我說:“你呀,再回家看就變成七個了。”他回去一看:“呀!真的變成七個了,我這等於貪倆便宜呀!”我說:“這個無心,只能代表你今後多了收獲,給你顯相出來,你何必?又不是你主動盼來的。如果多找你錢就退回去,沒有分別就得了。你這一生怕貪,就用貪來拓寬心靈,看你的心是否像昨天吹牛吹得那樣,從今以後一定要平靜。你就不用練這個了,你以前不願意求人,最怕被拒絕,現在練一練求人,讓人拒絕是否如如不動。咱們這一生以練心爲目的。” 



(附南懷瑾老先生《藥師經的濟世觀》中一段:“佈施不一定是金錢。……一個當公務員的,多花一分鐘,多說兩句好話,將來子孫公侯萬代,蠻好嘛!人家來辦公事,你多花點時間告訴他帶身份證、帶圖章、帶什麼……免得人家三番兩次跑,要不然就是承辦人今天請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家徒勞往返,那不是造業嗎?什麼是佈施?處處給人家方便,嘴巴上、手邊上順便幫人家一點忙,就是佈施,也是供養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