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軟萩粑”記》

              家之“軟萩粑”記

                                                    鬱鬆

      清明將至,春意盎然,一片春回大地,萬物生長的樣子,來黃州的日子已有一年,這個在長江邊上的小城市,依然保存了我們黃岡的傳統習俗,這時黃州小吃攤上的所謂的“軟萩粑”開始上市,跟確切的說是軟萩餅,也可以說是改進後的軟萩粑,因爲這個餅,沒有老家的厚實,比較薄,味道當然也沒有老家軟萩粑的濃郁,我之所以稱爲餅的緣故,但深在城中山裏娃,總忘不了那軟萩粑的味道,雖然味道和老家的差遠了,我依舊看到很多人買軟萩餅吃,也許是一種懷舊,也許是一絲鄉愁。

      軟萩,是我們黃岡地區野外生長的一種草本植物,至於學名我叫鼠麴草(網上查到的),因爲葉軟多絨,羅田習慣稱它爲軟曲草,也是一種往昔的野菜,我記得在老家的時候,每年清明前後,我們就在田間地頭採摘軟萩,這時候的軟萩比較鮮嫩,採摘一片葉子,就能聞到一股淡淡芳香,非常好聞,沁人心脾。

軟萩粑的做法,我也是知道的,首先將鮮嫩軟萩洗乾淨,瀝乾水分後,我們老家用一種比較古老工具搗碎,搗成泥狀,用糯米粉和粘米粉(大米粉)加軟萩泥,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按照比例是2:1:1的重量比例,可能這樣的比例就比較軟糯可口,香氣四溢,也是老家總結出的經驗,說到這裏,就開始和麪團,讓三種材料混合在一起,糅合均勻,麪糰成型後,將麪糰分成均勻的小麪糰,根據個人的喜好準備好餡料待用,有白糖芝麻餡,有臘肉丁餡,芝麻鹽餡等,我還是比較喜歡白糖芝麻餡的,小麪糰包裹住餡後,用手掌下壓成餅狀,放在鍋蒸葉邊,鍋裏已經放合適的水待蒸耙用,軟萩耙也算成型了,最後一步就是蒸耙了,用鍋蓋蓋好大鍋,爲了保持密封性,老家用毛巾捂嚴實,就開始在土竈裏添加柴火,時辰差不多了,色香味俱全的軟萩耙就出鍋了,吃到嘴裏香糯可口,鮮香四溢,舌尖上的的快樂,妙不可言,所做的軟萩耙,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這春天一年特有的美食。

    軟萩耙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七仙女被抓回天庭之後,她與董永生的兩個兒子想念母親整日哭泣,後有太白金星出於好心,偷偷帶二子上了天庭,七仙女與六位姐姐一起,雖看到了兒子,卻怕觸犯天條而不敢相認。二子認不出母親,太白金星便暗告二子,說等夜間七位仙女睡下,那位睡不着的必是其母。二子依言而行,果然在深夜找到了母親七仙女。母子抱頭痛哭,臨別,七仙女送了一枝仙草給兒子,告訴他們回凡間後搗碎食之,可長壽。二子泣別母親,回到凡間,一路所經之地,皆長滿此草,即毛絨絨的軟萩。這雖是一個的神話故事傳說,但是讓人感動的親情的偉大和可貴,讓人感動,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我們大別山地區的軟萩耙也有所瞭解了。

      三月中旬,父親打電話過來,家裏的農活處理差不多了,準備到黃州和我們住些日子,我問父親,家裏軟萩長起來沒有,父親說,還不是很多,再找找看,因爲老家是丘陵地帶,還是初春,溫度不高,好多植物都沒有長起來,在接下來的日子,父親打電話來說,他已經找到了一些軟萩,他考慮到黃州這裏不好做軟萩耙,在家裏就直接做好了,一共做了差不多20個左右,而且還是芝麻白糖餡的,直接加熱透了就可以直接吃了,居然有點像母親在家裏做的那種味道,父親後來到黃州和我們聊天的時候,說到做軟萩耙,感覺到很自豪,也很滿意,因爲他也是第一次做軟萩耙,以前在老家都是母親做,母親和我們一起在黃州帶孩子,父親一人在家裏,想想也爲難了他,後來他跟我講,材料都是老家現磨現做的,做法都是請教我們老家的人才做成的,是第一次做,也做得很成功,父親自然高興,溢於言表。

        吃着父親做的美味的軟萩耙,彷彿回到了老家,對老家的追憶,一口美食,一絲香甜,濃濃的鄉之情,滿滿的親之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