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羣捕撈:你的隱私無處遁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最近看書,突然發現一個詭異的詞語——人羣捕撈。

這個詞詭異在哪裏呢?聽我慢慢給你說。

-01-

昨天我在家裏刷鍋的時候發現刷鍋的硬毛刷子沒了,老婆說原來的毛禿了剛扔,哪天去買個新的。晚上打開淘寶立刻推薦,還居然是同款。

這是怎麼回事?

要知道我一個大老爺麼是從來不買家居用品的,同時我也沒有在淘寶上搜索過這個商品。

難道是淘寶偷聽我說話了?細思極恐,懷着這樣的疑問我來到知乎,看看有沒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結果讓我大吃一驚。

有人下午看電視《嚮往的生活》,裏面黃磊在聊薰魚,晚上打開淘寶,就給推薦薰魚。

有人前幾天剛買了個二手房,交房當天房東建議衛生間下面的三角閥和水管最好換一下。然後回去和家裏人也是隨口提了一下,期間沒有在網上搜索過相關商品,也沒有去過相關的實體店。結果第二天打開手機淘寶就就給推送了一款三角閥。

還有人晚上和女友聊到了情趣內衣,結果女友在用他手機買東西的時候發現推薦的都是情趣內衣,因爲這個,差點和女友分手。

甚至有人直接上了一張圖,上面顯示:“手機淘寶”正在錄音,因此“QQ”暫時無法錄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02-

懷着好奇心,我決定更進一步,難道只有淘寶一家在“偷聽”我們?

不瞭解不知道,着實嚇了我一跳。

有人在百度上面搜索了一首歌曲,結果第二天網易雲音樂的每日推薦裏就有了這首歌。難道百度和網易雲音樂數據共享了?

有人去參加會議,在路上打開微博和微信,發現信息流的廣告全是拍婚紗照、婚慶公司等。原來他開會的地點距離婚博會不超過300米。難道各種地圖定位軟件已經和微博、微信交換信息了?

有人百度不小心誤點了一個理財網站,當天下午推銷電話就打過來了。難道百度已經和這些推銷機構互通有無了?

看完這些知友的個人經歷,發現現在的科技水平實現是太可怕了。

雖然我知道大數據發展到最後可能會是這個樣子,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這一天會來的這麼快。

我以前覺得,就像我去飯店吃飯,我經常點宮保雞丁這個菜,但是我喜歡多加點花生,久而久之,飯店老闆記住了這一點,每次去都會問我:老樣子?

他們會多加一些花生來討好我。而所謂的大數據就應該這樣,主要是爲了改善我的生活。但現在怎麼變了?餐廳老闆知道我喜歡吃花生,然後把我喜歡吃花生這一點賣給了賣花生的?

更何況,現在出賣的可不僅僅是我愛吃花生這一點。

我有一個在淘寶賣東西的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你去搜索下“阿里媽媽”就知道了。

你能想象嗎,當我打開“阿里媽媽”網頁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居然是“人羣捕撈”這種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原來我在阿里媽媽眼裏居然就是一羣水產魚類。

-03-

不行,我要做點什麼,誰也別想“捕撈”我。

首先要知道,到底是誰“出賣”了我?

通過上面的例子,除了這些互聯網公司存在信息互換之外,還有哪些方式?

會不會是輸入法?

輸入法的嫌疑最大,如今大家都通過電腦、手機打字,這已經成爲獲取信息量最大的一種方式,而且輸入法是鏈接各個軟件的入口,它幾乎掌握了我所有的中文輸出內容。

還有瀏覽器

這麼多公司都在做瀏覽器,只要我搜索什麼東西,他們立馬就能知道,我在網上所有的點擊動作,他們也都能記錄。

運營商也不靠譜

實名制以後,我只要在哪裏留下電話,立馬推銷電話就過來,甚至還知道我叫什麼,上來直接稱呼X先生。移動聯通底下好幾十萬員工,這裏的信息泄露可能最嚴重。

硬件路由器是最容易被疏忽的

公共場所的Wifi不安全,支付的時候儘量使用4G,這個已經有很多人都說過了,反而家裏的路由器很容易被大家忽視,最近有研究表明,黑客可以根據用戶雙手、手指以及鍵盤微小變化引起的WiFi信號干擾數據,從而獲得相關的擊鍵記錄和密碼等信息,準確率高達77%到97.5%之間。

最無奈的就是手機本身了

如果有人直接在手機硬件上打主意,那就真的沒辦法了,要知道斯諾登常年用膠布把手機攝像頭貼起來,他肯定知道這裏面水有多深,這麼看來,手機APP監聽麥克風,並不是空穴來風。

看到這裏,我已經毛骨悚然了,天下還有沒有王法?

-04-

現在再來聊聊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究竟是什麼?

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搞清楚你是誰、你現在要做什麼、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去做、然後通過精準的用戶畫像,去對消費能力高、消費意願強的用戶,展示更高的價格,從而賺取更多的利益。

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你住在別墅區,好了,賣給你的東西都比普通人貴個幾成。

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你特別喜歡NIke的鞋子,好了,賣給你的Nike鞋子都比普通人貴個幾成。

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你每天晚上10點打車,家裏住的還挺遠,一定是沒有交通工具可以回家了,好了,打車費貴個幾成。

現在我明白了,科學家都說大數據好,這個東西確實好啊,現在很多企業增長已經陷入停滯,通過精確人羣,提高單次消費價格,這樣增長率不是又起來了麼。

我們每次下載一個新APP之後,不是都會出現一個授權麼,我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

1.如果你不輸入手機號,就用不了。

2.輸入手機號則表示同意註冊協議。

3.註冊協議說明:輸入手機號則表示公司可以推送各種廣告。

4.從本公司泄漏出去的一切信息都不是本公司的有意行爲。個別員工的作爲本公司不予負責。

5.本公司有權、有技術實力收錄一切信息。如果你反對,你可以選擇不用。

只要你拒絕其中任何一條,你都用不了這個APP,真的是“奸商”啊。

-05-

更可怕的未來等着我們

過去要對一個人洗腦是很麻煩的,要先把一個人騙過來,然後每天給他灌輸一種思想,還要安排幾個打手防止他逃跑,每天還要管吃住。

在未來,洗腦根本不用這麼麻煩!

只要你使用互聯網的產品,你的信息就會不斷的被科技公司收集分析,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機器比你自己更瞭解自己。

據瞭解:如果一個人在facebook上點了10個“贊”,算法對他的瞭解就可能超過他的同事;掌握70個就可能超越它的朋友;掌握150個就可能超過他的其他家庭成員;掌握300個就可能超過他的妻子。

英國的劍橋公司就在這條路上走在了前面,他們不但給美國人民洗腦,還操縱了美國大選。

把8700萬人的社交數據和美國商業市場上2.2億人的消費數據進行匹配、組合和串聯,找出誰是誰,然後根據性別、年齡、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職業、特長、政治立場、觀點傾向等上百個維度給選民——打上標籤,建立心理畫像、心理檔案,再通過這些心理檔案展開分析,總結不同人羣的興奮點、恐懼點、共鳴點、煽情點以及“心魔”所在。

就這樣,當代大數據“讀心術”就此誕生了。

掌握一個人的“心魔”,就可以評估一個人最容易受到哪種信息的影響,就可以知道信息該如何包裝、如何推送,輕易找到接收者的癢處,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和選擇。

回到美國大選上,對待義憤填膺的愛國者,可以推送雞血的文章,號召他們保衛美國,告訴他們特朗普能讓美國重新偉大;對待知識精英,則推送包裝得比較溫和的、理性的、顯得高深的分析,以贏得他們的共鳴;對於傾向於支持特朗普但不願意捐款的人,就告訴他們特朗普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旦希拉里上臺,後果將非常嚴重,鼓動他們出錢出力。

特朗普的當選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麼,原來在這些分析師眼裏,都是情理之中。

-06-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文章可以觸動一個民族的心。而現在,大數據正在用另一種方式來綁架我們的心智。

上面的操縱美國大選還不是最恐怖的,恐怖的是,可能我只是心裏有了一個念頭,然後就會推送這樣的東西給我。關鍵是,他推送給我後,我還覺得自己確實需要。

這就是算法工程師的功勞,怪不得工資這麼高。

舉個例子:某一天你想買個手機,僅僅是想,你從頭到尾沒有采取任何搜索。結果過了1天,居然有個廣告推送給你了,就是你想要的那個手機品牌。

你心裏可能會有疑問,我沒搜索過,也沒和別人談論過,怎麼機器就知道我想要什麼了?

其實很簡單,你之所以產生想買手機這個想法,不是憑空產生的,可能是你瀏覽其他地方的時候,無意之中看到的,然後在這裏多停留了幾秒鐘。

也就是多停留的這幾秒鐘,從熱力圖上就反映出來了,停留的時間越長,顏色越深。機器再一分析,發現你一直停留在XX手機品牌,ok,原來你有這個東西的需求。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接下來,只需要想辦法“推”你一把,幫你更快的下定決心。

於是算法開始幫你推薦一些產品相關的質量、配置、創始人的一些信息,積少成多,漸漸地,你開始有了一個念頭——這款產品看上去還挺靠譜的,買一個試試?

算法大功告成,接下來就是爲你推送這款產品的廣告了。

人都是有從衆心理的,那沒有什麼不對,可怕的是,他們追捧的事物本身就是不對的。

可能你本身是一個非常會獨立思考的人,不會被機器的暗示所左右,但是要知道,你身邊的朋友、親人、同事,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樣,當他們被“洗腦”後,再來影響你,這個時候的威力…我認輸了還不行麼。

看出來了麼,個人數據在未來如此重要,公司得到了某個人的數據後,採取競價模式,誰出價高,誰就可以給這個人投廣告。

大數據時代,你無處遁形。

-07

最後,我諮詢了一位比較“極客風”的朋友,怎麼才能消除掉自己在互聯網留下的痕跡?

他給我的建議是:

國產服務不要想刪除數據的事了。想徹底抹去互聯網上的痕跡是很賽博朋克的行爲,不要自找苦吃。除非你像我一樣,關閉掉一切非必須的定位許可、照片讀取許可、通訊錄讀取許可,從來不在外面連wifi。所有app禁止讀取通訊錄,禁止讀取應用列表,禁止讀取信息。

我靠,那還有啥軟件能用啊?啥都別用得了。

他說,所以我從來不用任何大陸軟件,能用開源軟件一律用開源,任何大陸產軟件都放在virtual machine或者Sandbox裏面用,多重代理加TOR。

我想了想,放棄了。

前段時間萬豪酒店數據泄露,上半年滴滴、京東的大數據殺熟,這些新聞都剛剛過去不久,如今也都沒了聲音,所有媒體集體消聲,關鍵詞搜索也沒了熱度,由衷的感嘆一句:巨頭果然是巨頭,沒有什麼是不能擺平的。

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警惕。如果可能,轉發這類文章給周圍的人。我們的漠不關心,終將滋養出一批可怕的怪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