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跳槽 | 別把平臺當成你的能力

【 文 | 蘭子格 】


中午時間,收到朋友WWI的微信:

我準備年底跳槽了,這次鐵定了心了,我跟之前一直對我工作很認可,想挖我的AA公司老總表達了想過去的意願,現在等他回覆待遇問題。


WWI是一家綜合型公司的行政部經理,負責公司的項目申報、公司對外接待、及行政事務等工作,她工作能力不錯,在公司待遇也還穩定,但是她覺得做久了行政工作覺得厭倦了。


總抱怨說:行政工作內容很雜,面又很廣,但又不像業務板塊的可以有清晰的考量評估,幹得好有大把的績效獎金。行政工作是幹得多錯的多,總覺得自己在職場變成了一個“泛而不專”的尷尬類型。


又到年底了,每年這個時候很多人開始蠢蠢欲動,開始物色新東家,尋找更高的平臺,想着可以在收入上再漲一漲,在職位上升一升。



01 

別把平臺

當成你的能力


兩年前,有個比較好的朋友XIAT,也在年底辭職,跳槽去了一家機會更大的同行公司。


辭職前他是地產公司的營銷總監,在公司任職5年,一路打拼到中層管理,當年他所操盤的樓盤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業績,在同行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年底前同行公司開出更高的待遇,請他過去負責新項目的營銷工作。


很快,新公司新項目,XIAT投入到了快節奏的新工作當中,房地產是一項特別需要搶時間節點、高強度、多部門高度協作的行業,也是一個最需要用結果表現成績的行業。


新崗位一個多月的時候一次吃飯,聽他抱怨:


老闆重要決策久拖不定、工程部出圖及數據確認配合度低、策劃設計不專業效率低下,嚴重影響我的工作安排和項目進度,我乾着急,卻又沒有好的辦法去快速推進工作,好累好無力啊。


是的,營銷可以說是房地產最容易出彩的部門,在營銷業績好的時候,很多營銷負責人很容易認爲這是自己操盤能力強,帶團出衆。


而忽視了任何一個旺銷的好樓盤,都是一個公司整體實力和各部門緊密配合的結果,精準定位、高性價比產品、工程速度、策劃專業、營銷政策支持等等,是每個環節都達到優良級纔有最後整個項目的旺銷。


所以,別把平臺,當成你的能力。



02

是平臺

讓你背靠大樹坐擁資源


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當你背靠大樹,坐擁資源時,總有人會向你百般示好,極盡能事的肯定,讓你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卓爾不凡。


但是,真相在你離開你的平臺和位置時就會呈現。


在寫作班學習聽同學講過她朋友A的故事,A之前是一個大公衆號的新媒體小編,出過很多10萬+的爆文,覺得自己是憑實力出的成績。


今年出來單幹,做自己的公衆號,一字一斟酌,一句一拿捏,金句佳詞、名言案例,可是閱讀量慘不忍睹,單篇能上1萬都非常不容易。


是他水平下降了嗎?肯定不是。原因無他,只是平臺不一樣了。


一週前,咪蒙發佈了一篇《嘿嘿嘿,裏面的內容不可描述……》的文章,打開鏈接通篇只有1233333333333333333……,但幾個小時後閱讀量輕鬆過了10萬+。




爲什麼?

因爲是咪蒙,是一個有千萬級的粉絲大號。


她發這樣的文章讀者覺得是“故事”,如果是你的賬號發,讀者一定會覺得是“事故”,原有的讀者可能都要取關了。


如果這個“1”就是平臺,後面的“0”就是你各種能力的指數值,離開了平臺,你就會迅速貶值,畢竟,1元錢再好,也不如100元招人喜愛。


我並不是要否認個人的努力作用,這就像是數字“1”,沒有“1”一切都上空的。


因爲,是平臺,讓你背靠大樹,坐擁資源。


03 

別把行情

當成你的能力


有位朋友阿杰,一位能力很強的大樓盤項目銷冠,半個月前也跟我說:

姐,我不打算繼續做房地產銷售了,想做到年底辭職換工作了。


每天工作還是十幾個小時,行情不好的時候一個月才5K,吃喝拉撒的,開車油錢都要加不起了。


當我問他:那你想好要去做什麼了嗎?


他又很迷茫,今年7月後房地產市場突然預冷,當過銷冠的他也業績不理想,在強負荷的壓力和囊中羞澀的現實下,想要逃避。


但不想繼續做房產銷售的他,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去做金融,行情一樣複雜低迷,而自身缺少專業知識,還得一切從零開始。


因爲有之前16、17年行情好的時候的幾次銷冠,自以爲去別的小一點的房地產公司可以有機會升值加薪。


可當面試時HR問他今年業績時,卻沒有拿得出水的成績,最後也沒有進入心儀的公司。


在順豐風水的時候,銷售出成績顯得僥倖且輕易,而逆風的時候才能讓人真正的成長,這個時候創造的成就是自己的能力真實體現。


“很多地產人最愛犯的錯,就是錯把市場大勢當成自己的能力”。一位資深地產從業者說。


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在內部總是強調一句話:別把行情當成你的能力



04

穩定,

使你增值


近期,入職僅10個月的俊發集團總裁張海民又離職了。


他是1992年就入職萬科的元老級人物,在萬科深耕10年後離開,先後在融科、上海星月、沿海地產、陽光城、俊發房企中輾轉。


作爲這樣的高層職業經理人,離職也只能往中小型企業跳,如果當初他能一直留在萬科,堅持到現在,或許應該屬於“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頻繁跳槽、任職時間較短、離職原因不充分等都是HR招聘時的禁忌。


很多發展穩健的企業,雖然薪資水平不高,但是高管離職率卻很低,核心管理層80%都是企業自己培養的,在企業裏超過10年的老員工很多。


有些企業打着高薪的幌子,到處挖人,很多管理層也都是空降兵,不同的空降兵帶着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公司容易出現排他性,而且不同的環境和企業文化,之前的經驗未必能照搬照用,對個人的能力反而要求更高了。


在很多行業,血統和忠誠度是價值連城,選擇一個好的公司,紮紮實實的學習並努力穩定的幹下去,一定能使你增值,一定會比你爲了名利頻繁跳槽的收益更大。



05 

最好的結果

與企業共成長


阿里巴巴的童文紅,從2000年入職阿里時的前臺接待,通過16年一步一步的努力,逆襲成爲阿里菜鳥網絡資深總裁。


童文紅也被成爲“最勵志”的合夥人。


可是,在這部勵志故事裏,我們看到了她的努力,她的堅持,所以,也看到了2014年阿里上市後,馬雲分給這個前臺0.2%的股權,這個從前臺走出來的億萬富姐,此時的個人身價是3.2億。


你能堅持在一家企業做16年嗎?


選對了平臺,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切記浮躁和急功近利,拒絕眼前的誘惑,堅持積累自己,沉澱自己,堅持自己的選擇。


最好的結果,是與企業共同成長。


——END——

…………………………………………

| 關於作者 |

蘭子格:【ID:langege99】,一個在職場裏修智,在生活裏修德,在歲月裏修心的中年少女,終身學習踐行者,專注蛻變和成長,與你一起汲取力量,遇見更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