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虎老师绘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级班第三天

今天一开场,严老师说先做一个压力评估的绘画活动,每人画一幅雨中人。

画完严虎老师播放了今年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视频,现场精准分析了王泽山院士的压力现状及应对模式。

画雨中人前的指导语是:请大家找一个舒服姿势坐好,轻轻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呼吸......放松之后,想象一幅雨中人的画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幅画上,直到变得越来越清晰,然后睁开眼睛用铅笔画刚刚想象中的雨中人。(10分钟时间)

画雨中人为压力测试,适合解决与适应性相关的问题,感受、情感类问题也可以,压力关注点有以下元素:

1、雨的本身:雨点大小、稠密程度,有无乌云、闪电。

2、人本身:人代表自己,人的大小、清晰程度。

3、人的感受:代表你的状态,判断压力大小与感受相关。

4、遮雨物本身:伞、雨衣、车、凉亭,代表减压的方式。

5、遮雨有效度:有雨点打身上,代表自己有焦虑的感受。

6、画的先后顺序:与思维模式有关,先画什么代表先关注什么。

根据这些元素筛查出需要关注约谈的对象:

1、雨点大、稠密、有乌云和闪电的,问当前是否遇到压力,感受如何;

2、人特别小,五官不清晰,甚至一群人不知道自我的,这时关注于当前他自我的状态如何;

3、本身缺少工具的,雨还比较大;

4、自己本身作为旁观者感受明显不好,第一句就是问画者,该帮帮,感受好就找其它印证,比如高三学生,有些小焦虑是正常的,画很多元素往往为害怕孤独。

雨中人的解决思路方案:

1、陈述当前需解决的问题;

2、描述画面;

3、自我感受和评价;

4、正向积极强化;

5、中性或负向;

6、尝试增加或减少画面内容以更舒服;

7、增加或减少画面内容的象征意义。

老师没有拿案例来讲解,回答了学员一些疑问,比如增减元素时有个原则,如果画面很简单,就先问需要减少吗,然后再问需要增加吗?反之亦然。当自己对画中元素的价值与意义明确的话,再与画者拿的出来交流,否则不要,警惕负向强化,这个考验咨询师的功力和基础,有能力挖画者痛点的就挖否则不要。

对于地下有水洼,说明问题可能有一些后遗效应,而太阳的出现第一种可能是有一种预期、目标和时间点,第二种可能也许就是现实中雨马上要停了。

严老师讲完这些就退到后方,由团队核心成员郭老师讲解彩绘曼陀罗。曼陀罗,意指圆轮或中心。古人对圆的崇拜,最早展现在对太阳、月亮的崇敬,认为它们具有神秘力量,得以控制潮汐与生命。若从切身的身体经验谈起,人类从打胚胎就住在子宫里,这子宫也象征一个孕有生命的圆。在西藏密宗里,“曼陀罗”象征修行密法,观想的地域,被视为佛陀觉悟的境地,宇宙万物居住世界的缩图。

后来,心理学家荣格发现当一个人绘画曼陀罗时,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得以整合内在的意识与潜意识,于是将其转化为艺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荣格说:“不论圆的象征出现在原始人的太阳崇拜还是现代宗教里,在神话还是在梦里,在西藏僧侣绘制的曼陀罗还是在城市的平面图里,或者是在早期天文学家绘制的天体概念里,圆的象征都指向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向度----生命的终极圆满。”

通过绘制曼陀罗,可以与汇潜意识沟通;可以静心;可以疏导不良情绪;可以治疗抑郁症;可以学习活在当下;可以提升创造力;可以激活内在能量;可以通过运用能量、意志、时间、空间来运用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曼陀罗绘画,在安静的音乐声里,全场安静地做画,能听到自己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当时为选颜色而略有些纠结,现在想来那个场域和绘制过程的确有一种静心和疗愈的作用。

关于如何解读曼陀罗图画,郭老师只是蜻蜓点水地进行了介绍。

下午课程伊始,严老师说做一个发现是否有老年痴呆症嫌疑的绘画游戏。先画的钟表测验,每个人在纸上画出11点15分,还要画表带。解读标准是:

1、表刻度盘是否均匀分配;2、数字是否标对;3、时针、分针是否对,比如长短、粗细情况;4、时针指的位置是否对;5、分针所指的位置是否对;6、表带应该是在6和12的位置。每项正确得1分,大于等于3分要注意了。现场顿时窃窃私语,也不乏有笑声,嘿嘿。

另一测验叫作斯尔文绘画测验,测思维发展成熟度,将纸对折后再对折,在下方画一条地平线,在对折的左边画一个与地面夹角是30度的可乐瓶,瓶内可乐还有一半,在对折的右边地平线上画一道斜坡,在斜坡上画一个房子。

解读标准:可乐瓶内液体平行于地面还是平行于瓶底,如果平行于瓶底,则说明画者处于6-7的思维水平;斜坡上的房子是垂直于地面还是垂直于斜坡,如果垂直于斜坡,则说明思维水平在6-7岁。这时候,会场内很多哑然失笑,有位学员仍然不明白,旁边同伴说再长两岁就懂了,呵呵。

接下来学习了绘画治疗情绪问题方案之一:画出你最思念或者最仇恨、最内疚的一个人。

想了半天,我只画出了自己,希望多对自己好一点,其余竟觉得云淡风轻,没有情绪很强烈的人。我是冷血了么。

有一位学员上台画了她的奶奶,她说奶奶从小把她带大,5年前去世了,特别思念她,她甚至记得奶奶脸上的每一个褶子,除了思念还有一份内疚,在奶奶离世前的最后时刻,没有陪伴她。这位学员在台上哭成了泪人,严老师引导她与奶奶进行了三四次对话,最后与奶奶做一个告别,擦掉了白板上的图案。

具体解决问题思路:

1、画面描述与感受;

2、现实描述与评价;

3、最想对他/她说的话;

4、他/她的回答;

5、打算如何对待;

6、采取什么措施。

严老师说,对于想念和思念没必要消除,内疚则会影响,需要消除。对于怨恨和痛恨的人,可以把纸张撕掉,甚至烧掉。

老师穿插讲了一下打破防御技术的绘画方法,例如,跟孩子玩信手涂鸦,减轻来访者在初时绘画的威胁感;闭着眼睛画画,帮助因追求完美而不能胜任随意画的来访者;用非利手画画 ,启动来访者曾经不不适感、被排斥感、丧失感。

危机干预部分老师讲得非常快,理论性的东西一带而过,记录几个重点:

所有危机事件都可以做好三点:

1、反应正常化;2、找到正向点;3、赋予新的意义。

最近老师解读了几幅复杂画。若看不到画的边界就不要评判它的位置、大小;不管是什么画,要去看画中所强调的东西;注意画本身的状态;如画出来的物品与职业相关,关注其职业;只画出来一半,重点看画出来的和不画出来的;关注画中物体与现实存在有无差别;对于看起来很酷的画,比如有撕裂、上吊等,要关注其年龄,一般这种画由中学生尤其初中生所画,叛逆、吸引关注的体现;精神分裂症的画,看不懂就问一下他,如果说的乱七八糟就不要管了。

三天课程完满结束,学的知识点非常多,需在实践中慢慢消化吸收。如果有朋友想一起探讨,可以加我微信zbwuxiang,一起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