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性能測試中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常用的性能指標
【吞吐量】 固定時間間隔內的處理完畢事務個數。通常是1秒內處理完畢的請求個數,單位:事務/秒(tps)。
【平均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平均值。無法體現吞吐量的瞬間變化。
【峯值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最大值。是用來評估系統容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最低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最小值。如果最小值接近0,說明系統有“卡”的現象。
【70%的吞吐量集中區間】通過統計15%和85%的吞吐量邊界值,計算出70%的吞吐量集中區間。區間越集中,吞吐量越穩定。
【響應時間】一次事務的處理時間。通常指從一個請求發出,到服務器進行處理後返回,再到接收完畢應答數據的時間間隔,單位:毫秒。
【平均響應時間】 一段時間內響應時間的平均值。無法體現響應時間的波動情況。
【中間響應時間】一段時間內響應時間的中間值,50%響應時間,有一半的服務器響應時間低於該值而另一半高於該值。
【90%響應時間】一段時間內90%的事務響應時間比此數值要小。反應總體響應速度,和高於該值的10%超時率。是用來評估系統容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最小響應時間】響應時間的最小值。反映服務最快處理能力。
【最大響應時間】響應時間的最大值。反映服務器最慢處理能力。
【CPU佔用率】1-CPU空閒率,表示CPU被使用情況,反映了系統資源利用情況。

服務器系統資源方面:本機的CPU佔用率,內存佔用率 磁盤的讀寫指標
網絡的佔用情況:基礎吞吐率
事務處理速度:如平均登錄時間,操作平均響應時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