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處不可隨便”

女兒週末回家,白色的行李箱打開着,塞在玄關櫃下面,一進門就能看的到,極不順眼。我讓她把箱子拿到衣帽間或放在自己房間,她振振有詞:哎呀,我明天就走,放這裏方便。

她是方便了,我不方便啊,主要是看不順眼,心裏膈應。

很多年前就知道一句佛系的雞湯文,“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所以,每次如果看什麼人什麼事不順眼,肯定會先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修養不夠啊。爲了顯得自己有修養,就假裝把什麼事都看順眼了……但內心有時就得委屈啊。難怪木心說,“什麼是人生呢?人生就是時時刻刻的不知如何是好。”

我堅持讓她把行李箱放到“我認爲對的位置”,她堅持“我爲什麼一定要聽你的,按你認爲的方式做事”……之前我還聽到過一種論調,“家就是讓人舒服的地方”,潛臺詞也許是,亂點更舒服。

當青春期碰上更年期,兩個人往往就會因爲這種小事,爭執得氣呼呼的。最後還是我妥協,嘴上說着把她的行李箱給扔出門去,讓她下週別回來了,還是給收進了衣帽間。

上次在青島,也是因爲雞毛蒜皮的事吵了起來。她睡在沙發上,起牀後被子就堆成一團,讓她收到壁櫥裏,她說,太麻煩了,晚上還得再拿出來……有本書叫《怎麼說孩子纔會聽》,我沒讀過,現在讀大概也來不及了。那天,本來兩個人是計劃再去趟一老舍故居的,我看她不順眼也不再搭理她,把被子收拾好,一個人去了青島大學。

我生氣是有兩點,一是《弟子規》裏的意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讓你把行李箱收好把被子疊好,不應該聽話照做嗎?何況你現在還是個成本中心,這是重點;二是你在家裏如此懶散,在學校宿舍是不是也不疊被子不收拾?將來自己成家立業家裏會亂成什麼樣?這有點遠,也不關我的事。

我有個前同事曾講過他兒子。她說也不是她教的,這大概是謙虛了。“人家的兒子”,每天晚上睡覺前脫下的衣服都會疊放得闆闆正正,書本作業本不允許有一處折角……她覺得兒子太斯文板正規矩了,就跟兒子說,你不用這樣。

“人家的兒子”都研究生畢業了,小時候帶着一點靦腆的秀氣的男孩,長成了斯文儒雅的帥哥。我真是喜歡“人家的兒子”,覺得人家的學業成就乃至今後的人生,與從小的“不隨便”密不可分。

作爲一箇中年老母親,我也算是閱人無數了。真的越來越發現,那些比較講究的人,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把房間和自己都搞得乾乾淨淨的人……顯得更幸福,好像也更成功。

很喜歡書法界流傳的一則軼事。民國時期,大書法家于右任發現家門口的巷子裏有便溺痕跡,就順手拿來一張宣紙,寫下“不可隨處小便”的字條,讓人貼在牆上。張貼的那個人喜歡於先生的墨寶,小心收藏起來,自己寫了一張掛出去。那個人把於先生的書法逐字裁開,巧妙排列成了“小處不可隨便”的條幅,懸掛家中,蓬蓽生輝。

故事真假莫辨,另當別論。但“小處不可隨便”這句話,實在是可以成爲自律者的人生信條。前些年有本被很多企業追捧的暢銷書,《細節決定成敗》,講的細節其實正是“小處”,所謂“小節不拘,終累大德”的案例,不論是發生在個人、企業還是國家層面,實在是太多太多。

跨年夜那天晚上失眠,用了兩個多小時重讀松浦彌太郎的《嶄新的理所當然》,感觸很多。所有的心得歸爲一句話,就是于右任先生書法變遷出來的這句——小處不可隨便。

舉兩個例子。松浦在書中寫道,“我認爲應該珍惜物品,儘可能長期使用,但如果是破了洞的襪子,領口袖子鬆垮、磨損過度的上衣,我會毫不猶豫地丟棄。”因爲,“穿着過度磨損的衣物,會讓人感覺邋遢。”因爲,“即便別人看不見,那人的氣質也會變得渾濁。”

我覺得很有道理,立刻扔掉了老公的兩件袖口已經磨損的保暖內衣。其實還是沒捨得扔掉,剪開做了幾塊抹布。這篇《擺脫“窮酸相”》文章的最後一句是,“不把陳舊的、鬆垮磨損的衣物穿在身上,就跟挺直的背脊和洗淨的肌膚是同一個道理。”

還有“和金錢做朋友”的觀念。多年前我看到這個信條,就很有感觸了,改變了隨便把零錢胡亂塞進屁股後面的衣袋裏的習慣,每次要把錢胡亂放,都覺得會破壞和金錢的關係,錢不愛我就不好辦了。畢竟我也是很愛錢的,相信“如果有錢是一種錯,我願一錯再錯”。

當有了“慎重地對待金錢”的心思,覺得“小處不可隨便”,雖然不會像松浦一樣“一天之內整理錢包數次……把鈔票按面額分類,全都轉成同一面,排得整整齊齊。”但因爲金錢事大,事關自己錢包裏的風水,還是會很認真地對待每一分錢,覺得自己好好對待,它便會願意和自己做朋友。

慶幸的是,女兒上週回家,主動把行李箱放進了衣帽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