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頁面性能指標與建議

WEB頁面性能指標與建議

 

1、頁面加載時間
  從頁面開始加載到頁面onload事件觸發的時間。一般來說onload觸發代表着直接通過HTML引用的CSS,JS,圖片資源已經完全加載完畢。
  
2、全部頁面加載時間
  全部頁面載入時間指從最初啓動瀏覽開始,直到所有元素都被加載完成後,在2秒後仍然沒有網絡活動的時間。
  0-2秒:用戶體驗最好,打分100
  2-8秒:用戶可以容忍,從第2秒開始,每超過1秒減5分
  8-15秒:用戶不能忍受,從第2秒開始,每超過1秒減5分
  
3、首字節時間
  從開始加載到收到服務器返回數據的第一字節的時間
  達標時間=DNS解析時間+創建連接時間+SSL認證時間+100ms.比達標時間每慢10ms減1分.
  0-1秒:用戶體驗最好
  1-2秒:用戶可以容忍
  2-3秒:用戶不能容忍
  
4、使用長連接
  連接視圖展現了頁面加載過程中創建的(keepalive)連接,以及通過每個連接所加載的資源。
  
5、DNS時間
  進行域名解析所需要的時間
  0-50毫秒100分
  50-500毫秒一般,可能會影響用戶體驗,從50毫秒開始,每增加10毫秒則減去2分
  500毫秒以上,嚴重影響?用戶的網頁體驗,從50毫秒開始,每增加10毫秒則減去2分
  
6、TCP時間
  客戶端建立連接的時間
  0-100毫秒100分
  100-500毫秒,一般,可能會影響用戶體驗,從100毫秒開始,沒增加10毫秒,減去1分
  500毫秒以上,嚴重影響?用戶的網頁體驗,從100毫秒開始,每增加10毫秒,減去1分
  
7、HTTP網頁打分
  頁面渲染、下載速度、頁面流暢度
  
8、綜合評分
  以上評分的加權
  計算值=全部頁面載入時間評分*0.2+首字節時間評分*0.2+使用了長連接*0.1+DNS時間評分*0.2+TCP時間評分*0.2+HTTP網頁評分*0.1
  
9、其他一些測量指標
  請求時間
  定義:所謂的請求時間是指用戶從三次握手到最後一次請求發出的這一段時
  間,這個時間可以用於定位網絡問題。
  網絡丟包率
  定義:當前的網絡的丟包情況統計。
  網絡時延
  定義:當前網絡的時延。包括RTTc和RTTs。
  RTTc
  用戶到探針的傳輸時延
  RTTs
  探針到服務器的傳輸時延
  可以關聯的其他指標
  受影響的用戶數
  所謂受影響,即當該業務的某個指標比較差時,有多少個用戶受到影響。通過
  這個指標,可以進而得到具體受到影響的用戶是哪些。
  受影響的站點數
  即當網絡出現問題,或者是服務器出現問題時,有多少個站點受到影響。通過

  這個指標,可以進而得到具體受到影響的站點是哪些。

 

  還有什麼指標呢?
  簡單的說一個Web請求的處理包括以下步驟:
  (1)客戶發送請求
  (2)webserver接受到請求,進行處理;
  (3)webserver向DB獲取數據;
  (4)webserver生成用戶的object(頁面),返回給用戶。給客戶發送請求開始到最後一個字節的時間稱爲響應時間(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請求處理中)。
1.事務Transaction
2.請求響應時間
3.事務響應時間
  事務可能由一系列請求組成,事務的響應時間主要是針對用戶而言,屬於宏觀上的概念,是爲了向用戶說明業務響應時間而提出的.
  例如:跨行取款事務的響應時間就是由一系列的請求組成的.
  事務響應時間是直接衡量系統性能的參數.
4.併發用戶數
  併發一般分爲2
  種情況。一種是嚴格意義上的併發,
  即所有的用戶在同一時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這種操作一般指做同一類型的業務。比如在信用卡審批業務中,一定數目的擁護在同一時刻對已經完成的審批業務進行提交;還有一種特例,即所有用戶進行完全一樣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審批業務中,所有的用戶可以一起申請業務,或者修改同一條記錄。
  另外一種併發是廣義範圍的併發。這種併發與前一種併發的區別是,儘管多個用戶對系統發出了請求或者進行了操作,但是這些請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對整個系統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戶同時對系統進行操作,因此也屬於併發的範疇。
  可以看出,後一種併發是包含前一種併發的。而且後一種併發更接近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因此對於大多數的系統,只有數量很少的用戶進行“嚴格意義上的併發”。對於WEB性能測試而言,這2種併發情況一般都需要進行測試,通常做法是先進行嚴格意義上的併發測試。嚴格意義上的用戶併發一般發生在使用
  比較頻繁的模塊中,儘管發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發生性能問題,後果很可能是致命的。嚴格意義上的併發測試往往和功能測試
  關聯起來,因爲併發功能遇到異常通常都是程序問題,這種測試也是健壯性和穩定性測試的一部分。
  用戶併發數量:關於用戶併發的數量,有2種常見的錯誤觀點。
  一種錯誤觀點是把併發用戶數量理解爲使用系統的全部用戶的數量,理由是這些用戶可能同時使用系統;還有一種比較接近正確的觀點是把在線用戶數量理解爲併發用戶數量。實際上在線用戶也不一定會和其他用戶發生併發,例如正在瀏覽網頁的用戶,對服務器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在線用戶數量是計算併發用戶數量的主要依據之一。
5.吞吐量
  指的是在一次性能測試過程中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的總和
  .吞吐量/傳輸時間,就是吞吐率.
6.tps
7.點擊數PV
  每秒鐘用戶向WEB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數.這個指標是WEB應用特有的一個指標:WEB應用是"請求-響應"模式,用戶發出一次申請,服務器就要處理一次,所以點擊是WEB
  應用能夠處理的交易的最小單位.如果把每次點擊定義爲一個交易,點擊率和TPS就是一個概念.容易看出,點擊率越大,對服務器的壓力越大.點擊率只是一個性能參考指標,重要的是分析點擊時產生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的點擊並非指鼠標的一次單擊操作,因爲在一次單擊操作中,客戶端可能向服務器發出多個HTTP請求.
8.資源利用率
  性能項命令指標
  CPU限制vmstat當%user+%sys超過80%時
  磁盤I/O限制Vmstat當%iowait超過40%(AIX4.3.3或更高版本)時
  應用磁盤限制Iostat當%tm_act超過70%時
  虛存空間少Lsps,-a當分頁空間的活動率超過70%時
  換頁限制Iostat,stat虛存邏輯卷%tm_act超過I/O(iostat)的30%,激活的虛存率超過CPU數量(vmstat)的10倍時

  系統失效Vmstat,sar頁交換增大、CPU等待並運行隊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