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學會愛,就成了神

以前的我,是不喜歡寫觀後感和讀後感的。電影電視或是書裏的故事完結後,我會任由遺留在心裏的感覺模糊掉。沒有計算過一年看多少電影,聽多少故事,折算成時間,想來不是個小數。小時候看三國常常把人物搞混,那麼多將軍到現在也捋不靈清。理科生歷史不好也情有可原,能記住那些“不可爲”和“不可不爲”就了不起了。

是我的生活太規矩了,不利用別人的故事就沒辦法維持我的輸出目標。村上春樹教寫作者要每天寫,我要盡力聽話就只能開始主觀地去評論別人的故事了。

我要聊的第一部電影是【水形物語】。

Unable to perceive the shape of You

I find You all around me

Your presence fills my eyes with Your love

It humbles my heart

For You are everywhere

這是片尾的一首詩,最後是老畫家吉爾斯念出來的。這是一個浪漫的老頭,養了好多貓,會和艾麗薩坐在沙發上跳舞。是他把人魚送到了艾麗薩家裏,也是他送走了他們。

我沒有去了解這部電影的背景,也不認識導演和演員,聽過道格·瓊斯,可他披上魚皮怕是自己都認不出來。我就只是花了兩個小時看完,然後就來寫點什麼。

我喜歡極了澤爾達,這個仗義囉嗦又善良體貼的黑胖姑娘。艾麗薩說在別人眼裏,她是不完整的。我想這個別人裏,應該沒有澤爾達。她能從艾麗薩的笑容裏明白她戀愛了,也能在艾麗薩抽噎時感同身受。這是多麼珍貴又強大的能力。

我前兩天常加班到深夜,那天指導老師在幫我處理一些問題。我就坐在他旁邊嘆了口氣。他沒停下手裏的工作,也沒有看我,淡淡的說了句,“有人對你不好嗎?”

這是陌生的人,也是我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問句。這幾個字在我下班回家的路上咀嚼很久,受用不盡。

這個感覺,大概只有懂的人才會懂。艾麗薩應該懂。

看電影前,我就想,一個人會因爲什麼愛上一條魚,一條魚又能靠什麼傳遞愛?

艾麗薩在求老畫家幫忙的那天說出了理由,不會說話的她在人魚的眼中看到了平等。她的原話是,“當他看向我時,他看着我的眼神,他不知道我有什麼缺陷,或者說,不知道我是一個不健全的人。他看到的,接受的,就是我本來的樣子。”而艾麗薩第一次見人魚,說的是,“You're so beautiful.”

艾麗薩在和澤爾達一起面對審訊時表現出的鎮定讓人心疼。那是她用多年的異樣目光爲自己鑄就的壁壘,從小女孩長成美麗的女人,在每一個深夜開往黎明的公車上,她把帽子貼在窗上,倚着頭做的一個個短暫又委屈的夢。所有的苦難凝結而成的堅硬被人魚的目光融化。

一個不會說話的人應該有不需要通過語言就能接收訊息的能力,且比語言準確。

所以老畫家和澤爾達在驚訝之後也就理解了艾麗薩的愛。愛所帶來的喜悅是摻不了假也拐不了彎的,愛了就只能勇敢。

人魚在後來顯示出了他的特別,他具備“治癒”的法力。他在戰爭年代被人類綁架,以研究的名義遭受酷刑與屈辱。他又是怎麼愛上艾麗薩的?這個有着和傷害他的人類一樣血肉的女人。

老畫家問他,“你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嗎?你有過同伴嗎?你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嗎?”然後,他吃了老畫家的其中一隻貓。

可見,他不是神。他是野獸。

魚懂得交流,會聽音樂,它成了人;它犯了錯跪在畫家面前,還讓畫家又長出了頭髮,他成了好人;他給了艾麗薩平等的目光,最後離別的時侯希望艾麗薩能和他一起走,當艾麗薩死去時學會了落淚和痛,他在擁抱艾麗薩的時侯學會了愛,他成了神。

人類從戰爭走來,安頓家園。企圖健康,企圖財富,在這些都有了之後卻又感慨愛情的廉價。所以我們都還只是人,那段教堂裏的誓詞再熟悉也還是不懂。懂的人懂了,成了神。

因爲所有愛着的人,都擁有神的“治癒”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