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尚書》有感、集抄

焚書坑儒、文化大革命,黑暗與光明,事物的兩面性,罪在滅失,功在清零,文化傳承的不滿、甚至依謬傳謬,多數人是一知半解、自以爲是、自命不凡、驕傲自滿(成上通下達主要障礙、累世無功,如吸毒上癮安貧樂道不思進取,極難化解,滅之)

李學勤先生一再強調:“史料不是隻用真假來判斷,而是有可行性高低的問題。” [4] 因爲研究先發現的大量簡帛書籍,與現存古書相對比,不難看到,在古書的產生和傳流過程中,有以下多種情形值得注意:

1、佚失無存。2、名亡實存。3、爲今本一部。4、後人增廣。5、後人修改。6、經過重編。7、合編成卷。8、篇章單行。9、異本並存。10、改換文字。

例子:《尚書》所遭劫難頗多。清代段玉裁在《古文尚書撰異》裏說:“經惟《尚書》最尊,《尚書》之離厄最甚。秦之火,一也。漢博士之抑古文,二也。馬、鄭不注古文逸篇,三也。魏、晉之有僞古文,四也。唐《正義》不用馬、鄭,用僞孔,五也。天寶之改字,六也。宋開寶之改《釋文》,七也。七者備而古文幾亡矣。”

出自《尚書》的句子:

1、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2、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3、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4、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5、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6、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7、爲山九仞,功虧一簣。——反義:善始善終,《莊子·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8、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