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衝擊着“孔聖人”的教育模式

今天本來小編是想發佈一個關於

藍橋杯的貪心算法五個例題文章

一節“大學語文”選修課讓小編

把貪心算法的內容放到了明天~

 


教育模式的思考

作爲理科生一直對語文有着特別的喜愛,這也可能是我懷舊的一個表現吧,一個選修課的老師讓我很欽佩,在大學三年了,唯一一次上課之前大喊一聲“起立”的老師,讓我彷彿回到了高中時代~再加上他聲音高亢而富有情感的課堂深深吸引了,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教育模式的思考。

在課上老師講到了孔子,那麼在百度上的孔子的簡介爲: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爲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老師驕傲的跟我們說:“孔子“是世界上教育的鼻祖,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孔聖人"開創的模式,私人講學的深深影響了我們幾千年的教育模式,

全球的課堂都是效仿孔子開創的教育先河:臺上先生在授課,臺下弟子認真傾聽。當時聽完內心是很激動的,幾千年的模式,那是需要多少的時間的洗禮和證明啊,好厲害啊,但是隨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慕課”等在線課堂的衝擊,我們現有的課堂模式正在漸漸的改變。


傳統教育模式和互聯網教育模式

作爲已經經歷了中國教育長達15年的小編有着絕對的話語權。

傳統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老師爲中心、書本爲中心和課堂爲中心的教學模式。

互聯網模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強調以學爲主,體現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構建的教育模式。

以上的簡介高度概括了兩者的中心和重心。(以下見解均從本人自身出發來看。)


傳統模式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1. 有助於搭建很好的知識框架,學習的知識更加系統和連貫。

    上課所學的知識來源於課本,經過老師理解之後用更通俗的語言交給我們,顯得易懂,課本上的知識框架很完善,課堂教學有着嚴格的計劃,使得知識框架很完善,學習的效率變得很高,使得知識更加的系統和連貫。作業的佈置和批改會讓知識更加的鞏固,通過作業的批改找到自己的漏洞。

  2. 解答快速有效

    課堂老師會問到聽懂沒有,如果沒有的話,會以另一種更加易懂的方式給我們講解,課堂節奏感強,有利於我們緊緊跟着老師的思路,而不走神,課前或者課下有疑惑能夠直接找到老師進行點對點的提問和及時的解答。同學之間的交流也會進行靈感的火花碰撞~

  3. 情感的交互

    上課期間老師傳授的不僅有知識,還有一些道理的傳授和身邊故事的分享,有時會捧腹大笑,有時會暗暗感動,有助於像小編這樣的學生人格健全和情商的提高,有助於拉近師生情感的搭建,濃濃的師生情經久不衰。

  4. 課堂的規矩制約

    學習時候貪玩、走神、溜號是會有人"提醒”,輕則溫柔細雨,重則破口大罵,再重者自己腦補。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督的作用,促進我們更好地把握和珍惜學習時間。

  5. 期中、期末考試的設置

    考試的設置使得學生對知識學習更加的深入和理解,通過答題和試卷的批改,有助於對知識體系的熟悉和知識漏洞的檢測和填補。

  6.  

 

缺點:

  • 教學模式固定

    由於教學模式的固定以及學生人數的限制,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得那些有想法和有創新能力的人的沒有了發展空間,培養和發展不了自己的興趣,一個題目的解答方式單一,不能夠從多個方面給出答案。再加上教材固定,學生只能學到課本上的知識,無法更好而拓展和豐富。

  • 被動學習

    現在的課堂漸漸變成了“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是注重了老師如何去交給你知識,卻完全忽略了學生如何學,怎麼學的問題,有些知識根本不理解,囫圇吞棗。

  • 一次性

    課堂上講的內容具有瞬時性和一次性,錯過了或許就沒有了,再加上人的記憶力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內容都能記住,雖然會有回顧知識,但是也達不到當初的高度。

  • 忽略自我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爲了分在學習,考、考、考,學校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爲了考試而考試,很多知識雖然不懂,但是只要是記住了,就能得高分,這是多麼大的悲哀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我經常問我在上高中和初中的妹妹,你們的興趣是什麼,他們竟然說不知道或者只是玩,再問他們玩什麼的時候,也說不出什麼來,這真的教育的失敗啊,以父母期盼的“分”爲中心,卻忽略了自己這個重要元素。幸好大學有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然真的會瘋~

  • 外部約束

    自己想休息的時間確是老師要求學習的時間,自己想學習了又碰到休息時間,使得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再加上青少年的反叛性和不喜歡被人約束的情感,大大加深師生的矛盾,或者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  

  •  


互聯網教育模式

以“慕課”(MOOC)爲代表的和以百度爲代表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正在慢慢衝擊着傳統教育模式

“慕課”(MOOC) 是大規模(Massive)在線(Online)開放(Open)課程(Course)的簡稱,是自2012年(《紐約時報》稱爲“慕課元年”)以來,發端於美國,流行世界的教學新模式,是互聯網+教育技術的最新教學研究成果。

百度:知識的獲取平臺,可以點對點的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再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輕輕一搜索,答案免費出來~,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問題的解決。但是要有能夠分辨知識精華和糟粕的能力哦~

 


 

優點:

  1. 自我爲中心

    提倡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點對點的學習,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對學習的興趣,使得問題更好地被發現和及時的解決,心中能夠爲獲取到的新知識感到幸福和開心,而不是爲了分數而苦惱和頭痛的被動學,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大大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2. 方便性和重複性

    學習方式簡單,用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就可以解決(有網絡的情況下,我害怕你們又較真),省去了帶書本的煩惱和地域、天氣的限制等,並且視頻的可重複性很高,一遍看不懂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大大提高了記憶的循環性和往復性,有利於知識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

  3. 優質資源

    資源的多樣性大大促進了問題的多方面的思考,易得性則大大降低了學習優質知識的門檻,並且更易弄懂知識的內涵,學習到知識的嚴謹和準確。

  4. 大數據的盛行

    大數據的盛行更能讓互聯網摸清你的興趣愛好,爲你制定更晚上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同時也可以促進老師對授課內容的完善以及對授課方法的摸索。

  5. 外部約束

    更加突出和解放自我,自己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安排,省去了老師的嘟囔和家長的嘮叨~

  1. 似乎感覺非常好,但是他的缺點也是非常非常的明顯!!!


     

缺點

敲黑板:劃重點!!!

  • 自控力和持久性

    自主性學習,要求學習者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性。而我國的學生是在應試的學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本身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大部分學生在沒有外部約束的條件下很難堅持學習,能夠堅持完成的學習者畢竟是少數。據統計MOOC課程僅僅不足10%的學員堅持完成課程學習,在一項調查報告中指出,在高達785項任務的7門課程中,一項任務都沒完成的竟然高達58%,同學們這是什麼概念,所以從數據上來看,效果非常的不好,自學能力的差距直接導致成果的多少。這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看到一個自控力和持久性的人是有多麼的強大,小蘿蔔頭希望小夥伴們可以成爲那10%的人。小編還是覺得自己的毅力還是可以的,啦啦啦~~~

  • 僅限傳授知識

    互聯網教育模式課堂只是限於知識的傳授,缺乏情感的交互和勵志實例和喜怒哀樂點滴小事的分享,起不到師生互動的現實效果,也將會失去國人最看重的師生情和同學情,不利於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

  • 交流障礙

    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或者不會的問題,進行交流的時不能達到即時性,也不容易碰撞出靈感的火花。詢問老師時候不能得到及時的答覆。作業的佈置和考試的設立沒有監督體系,很容易出現應付的現象,出現上網搜索答案,甚至出現指定課程賣答案的來完成作業和考試的情況。

  • 分類混亂

    現在的授課視頻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學習的知識不夠系統化和框架化,太過零碎,再加上高等的資源明碼標價,甚至劣質的視頻資源也高價拋售,使得大多數人望而卻步,遇到劣質的資源,只能望洋興嘆。

 

 

 


結語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慕課教育有四大優勢,但無法替代大學教育

(很有邏輯的分析強烈推薦,醍醐灌頂。)

從上面的種種分析和認知,我是最希望看到兩者互補的情況出現,希望我們的小夥伴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義。

日後的到底是傳統教育模式佔主體還是互聯網教育模式佔主體,我相信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小夥伴們,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