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期末複習資料

流媒體:流媒體(streaming media)是指將一連串的媒體數據壓縮後,經過網絡分段發送數據,在網絡上即時傳輸影音以供觀賞的一種技術與過程,此技術使得數據報文得以像流水一樣發送;如果不使用此技術,就必須在使用前下載整個媒體文件。流媒體文件一般定義在bit層次結構,因此流數據包並不一定必須按照字節對齊,雖然通常的媒體文件都是按照這種字節對齊的方式打包的。流媒體的三大操作平臺是微軟公司RealNetworks蘋果公司提供的

 

MPEG-2MPEG工作組於1994年發佈的視頻音頻壓縮國際標準。MPEG-2通常用來爲廣播信號提供視頻和音頻編碼,包括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等。MPEG-2經過少量修改後,也成爲DVD產品的核心技術。MPEG-2圖像壓縮的原理是利用了圖像中的兩種特性:空間相關性和時間相關性。這兩種相關性使得圖像中存在大量的冗餘信息。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冗餘信息去除,只保留少量非相關信息進行傳輸,就可以大大節省傳輸頻帶。而接收機利用這些非相關信息,按照一定的解碼算法,可以在保證一定的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恢復原始圖像。

MPEG-4是一套用於音頻視頻信息的壓縮編碼標準,MPEG-4格式的主要用途在於網絡上光盤、語音發送(視頻電話),以及電視廣播。而MPEG-4比MPEG-2更先進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不再使用宏區塊做視頻分析,而是以視頻上個體爲變化記錄,因此儘管視頻變化速度很快、碼率不足時,也不會出現方塊畫面。

 

 

SIP協議,英文爲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中文翻譯爲會話發起協議。顧名思義,就是在網絡上發起會話。協議(Protocol)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語言。SIP協議的目的就是在IP網絡中實現電話功能。在IP網絡中,通話兩端的不是電話機,而是運行在計算機上的軟件電話(軟電話)。同傳統電話,用SIP協議打一個電話,過程是一樣的。兩個軟電話之間,也有電話號碼,也需傳遞信號。這時的電話號碼是SIP帳號。這時的信號不是一個電磁波信號,而是一個IP數據包(稱爲SIP消息)。

 

虛擬現實(英語:virtual reality,縮寫VR),簡稱虛擬技術,也稱虛擬環境,是利用計算機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於視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感覺彷彿身歷其境,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用戶進行位置移動時,計算機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三維世界視頻傳回產生臨場感。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計算機仿真、人工智能、感應、顯示及網絡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也有對應VR虛擬實境一詞的翻譯稱爲實擬虛境擴張現實,是指透過攝影機視頻的位置角度精算並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顯示屏上的虛擬世界能夠與現實世界場景進行結合與交互的技術。這種技術於1990年提出。隨着隨身電子產品運算能力的提升,增強現實的用途也越來越廣。

 

所謂實時就是在人的感官系統允許的情況下, 進行多媒體交互, 就好像面對面(Face To Face)一樣, 圖像和聲音都是連續的。實時多媒體分佈系統是把計算機的交互性、通信的分佈性和電視的真實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1. 空間冗餘:圖像內部相鄰像素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多造成的冗餘。
  2. 時間冗餘:視頻圖像序列中的不同幀之間的相關性所造成的冗餘。

 

多媒體數據庫相對傳統數據庫,區別在於存儲的內容更加豐富,但是這些視頻、音頻、圖像的數據庫操作用傳統的字符匹配操作方法是不適用的。數據量巨大且媒體之間量的差異十分明顯,而使得數據在庫中的組織方法和存儲方法複雜。媒體的複合、分散、時序性質及其形象化的特點,使得查詢不再只是通過字符查詢,查詢的結果也不僅是一張表,而是多媒體的一組“表現”。接口的多媒體化將對查詢提出更復雜、更友好的設計要求。

 

 

  • 便攜式移動設備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結合學到的知識和自身的體驗,請論述移動設備上開發UI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1. 文字、圖標之間風格的統一性。
  2. 適當的留白空間。無論是文字部分的行間距與字間距,還是各內容版塊之間的混排距離都要適當留出間隙。不要將界面設計得太滿。
  3. 巧用漸變色和陰影優化界面視覺效果。漸變色和陰影的處理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界面交互菜單的立體感,從而使整個界面變得更加高級。
  4. 讓用戶在體驗瞬間感受到人性化的設計,提高可用性和互動性。
  5. 注意要對用戶操作作適當反饋。如:讓用戶瞭解當前狀態、位置、 是否成功、進度如何、減少用戶不確定性。
  6. 一致性和標準化。設計者應遵循一致性原則,統一標準能確保用戶理解各個元素在設計中,並且知道去哪裏尋找哪些功能。
  7. 讓用戶選擇而不是輸入。自動讀取、記錄信息、減少操作路徑。

 

 

 

 

 

 

 

  • 移動端增強現實特點和應用前景。

移動增強現實技術除了要具備傳統增強現實的虛實結合、 實時交互和三維註冊的特點外, 還需要具備較高的自由移動性, 不會因爲環境因素而只能固定在一個較小範圍內活動。前景:可應用於旅遊、教學、遊戲、導航、科研勘探等方面。如:穿戴設備、Vyking - 人體掃描技術,洛天依 - 全息投影虛擬人物演唱會,Meta - 通過手和物體的距離和景深做虛擬物體的自然抓取、信息可視化下的內容平臺、treetmuseum 是倫敦博物館出的一個AR應用, 實現了時間回溯等。

 

 

  • 在多媒體數字視頻中,影響視頻圖像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比特率,分辨率,編碼類型,幀速,原圖像質量。。。光照強度,光照方向,目標距離,焦距,採樣率,曝光時間和增益,暗漏電流, 像素密度,分辨率(像素數量)

 

  • 移動設備軟件開發和傳統計算機軟件開發有什麼不同?

1.android中java可以加載c/c++編寫的so庫文件,web中不可以;web中只能將c/c++翻譯成wasm文件,然後進行調用。(分析:web中之所以不能加載so文件的原因應該是瀏覽器不能直接操作文件系統)

2.android是c/s架構,web是b/s架構

android的市場機會已經結束了之前的井噴期,進入了存量階段。市場的整體需求,尤其是對初級人才的需求已經飽和。Web開發需求方向未艾。

 

  • 5G網絡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將對移動端多媒體技術產生什麼影響?
  1. 5G將採用512-QAM或1024-QAM更高的數據壓縮密度調製/解調製器,當前4G使用256-QAM或64-QAM的調製以壓縮傳輸數據,因此頻譜效率每Mbps/100MHz的利用效率更高提高更多傳輸速率。
  2. 5G將採用28GHz毫米波通信,比如當前4G使用700MHz、900MHz、1800Mhz、2600Mhz等低頻段,雖然電波衍射能力比較高但是在低頻上頻譜資源就卻相當有限,在高頻的毫米波大多是軍用戰鬥機雷達或測速照相等少數設備,頻譜寬度更高,而且更容易找到連續頻譜,使空白頻譜非常容易獲取。
  3. 波束指向配合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 MIMO)相控數組天線,MIMO多輸入多輸出利用電磁波的空分複用和路徑不同多天線系統提高傳輸速率,類似在軍用領域的技術將延伸出的商用技術版本
  4. 波束自適應和波束成形,能夠提高特定方向的波瓣優化傳輸距離[3]
  5. 新材料將使用GaN氮化鎵或是GaAs砷化鎵材料的RF射頻天線和功率放大器,此材料的RF射頻天線能在更高的頻段有更高的能源效率,設備會比較省電。
  6. 爲了適應工業物聯網、無人駕駛汽車、商用無人機等新技術的應用,網絡延遲時間將降低到1毫秒以下[7]

 

影響:對移動多媒體硬件要求增加,萬物互聯時代到來,5G+8K超高清視頻,推動VR技術落地,VR高清直播。5G時代的到來,將VR、AR技術與物聯網的M2M(Machine-tO-Machine)技術結合,結合人工智能和信息融合技術,將會引爆下一輪產業革新。

 

  • CMMB(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特點是什麼,採用了哪些相關的技術?
  1. 可提供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信息和緊急廣播服務,實現衛星傳輸與地面網絡相結合的無縫協同覆蓋,支持公共服務。
  2. 支持手機、PDA、MP3、MP4、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以及在汽車、火車、輪船、飛機上的小型接收終端,接收視頻、音頻、數據等多媒體業務。
  3. 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技術,系統可運營、可維護、可管理,具備廣播式、雙向式服務功能,可根據運營要求逐步擴展。
  4. 支持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運營體系,具備加密授權控制管理體系,支持統一標準和統一運營,支持用戶全國漫遊。
  5. 系統安全可靠,具有安全防範能力,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能夠適應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技術和業務的發展要求。
  1. 採用衛星和地面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天地一體”協同覆蓋,信道傳輸採用STiMi技術。
  2. 全國節目通過S波段衛星對全國實現覆蓋,衛星遮擋地區可採取地面同頻增補方式,在城市人口密集區域採用U波段增補。
  3. 地方節目採用U波段地面網絡實現覆蓋。
  4. 電視業務視頻壓縮編碼採用AVS、H.264/AVC,伴音壓縮編碼採用MPEG-4 HE AAC;廣播業務音頻壓縮編碼採用DRA。
  5. 數據廣播採用可擴展的多協議封裝複用傳輸,支持流模式、文件模式傳輸。
  6. 加密授權系統對音視頻流和數據廣播流採用ISMACryp進行加擾,系統前端支持同密,終端採用多密,系統支持單向、雙向和基於電子錢包的授權管理方式。
  7. 運營支撐系統原則上採用兩級架構體系,對內容統一加密,統一管理,支持公共服務、基本服務和擴展服務,實現各類終端用戶的合法註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