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

最近在讀三國志,面對血淋淋的歷史,感觸頗深。就拿三國這一時期作爲歷史背景,選擇性的描述一些關鍵人物死亡對後世的影響。

曹操設五色棒治權貴,棒殺蹇碩叔叔蹇圖。得罪權貴,遭明升暗降,被趕出洛陽。後有李商隱詩文曰,“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漢靈帝劉宏駕崩後,託孤蹇碩,欲立劉協爲皇帝。蹇碩欲除何進,反被何進所殺。老媽董太后在與正妻何皇后的政治鬥爭中,憂懼而死。袁紹提議殺十常侍,致使洛陽大亂,最終魚死網破,十常侍、何進皆死,董卓進京。廢少帝劉辯,擁立無依無靠的獻帝劉協,不久後,逼死劉辯和其母何太后。

曹操因出身不好,殺兗州名士邊讓等數人,因父親曹嵩之死,欲屠徐州,導致陳宮策劃兗州叛亂。陶謙死,三讓徐州,劉備招恨。董卓死,西涼兵亂。袁紹死,兒子們各自的利益集團開始相互攻殺。孫策遇刺,託孤周瑜、張昭輔佐孫權。孔融因孝敬長者讓梨,因《父母於子無恩論》,讓曹操以“不孝”爲由,滅門。劉表死,荊州易主。劉琦死,劉備得利。魯肅死,導致東吳對蜀國的政治態度改變。

關羽斬龐德。龐德的兒子隨鍾會、鄧艾伐蜀,盡滅關羽後人。關羽的死,引發連鎖反應更大。張飛、劉封、馬良、程畿等人的死皆與之有關。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李嚴。諸葛治蜀,李嚴則被罷官。諸葛亮死後,引發魏延、楊儀火拼。魏延敗北,誅三族。楊儀也沒撈到好處,最終下獄自殺。

曹睿死後,託孤曹爽、司馬懿。高平陵事變之後,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鍾會與鄧艾兩路伐蜀成功後,鍾會誣陷鄧艾造反,鄧艾死。鍾會造反未成,死於亂軍之中。

孫權的死,孫亮繼位,託孤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諸葛恪殺孫弘。孫峻殺諸葛恪。孫峻死前將後世託付給孫chen。孫chen殺滕胤、呂據。孫chen掌權,廢孫亮,立孫休。孫休誅殺孫chen。孫休死後,東吳政權終於孫皓。


每一次託孤,都是一場豪賭。每一次政變都像是死神的鐮刀,無情地收割生命。夷族、滅門司空見慣。

最後說說劉協、孫權和劉禪。這三位偏偏活出了自己的風采。漢獻帝劉協壽命長於曹丕。孫權雖然最後稱帝,但熬死了曹操、劉備、曹丕、曹睿、司馬懿。安樂公劉禪死時,司馬炎都已經去了。世間不只勝者爲王,剩者依然爲王。只是他們看得多了,不屑言語。

看官,在爲別人(父母、配偶、老闆、子女、朋黨等)拼命的同時,更應該替他們着想,千萬別忽略了自己。國事如此,家事也不過如此。好好想想,歷史上那些顧名大臣的所做所爲,比起新聞裏爆出的保姆、老師,虐童、虐老的事件要兇殘多少倍。別以爲買了保險,遇事就能有經濟保障。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別以爲賺了錢,將家事外包便能讓自己省心。即便是安樂公,也是在諸葛亮死後,才能出宮去都江堰遊玩的所以,一定要記住,自己很重要,無可替代!就像《超凡蜘蛛俠2》裏的經典臺詞,you're not nobody,you're somebody。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