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報了那麼多寫作課,卻寫不好一篇文章?

文|發非花

從2017年年底開始間斷性寫作後,我陸續報過三門寫作課,分別是星姐的下班後寫作課、花白老師的寫作的真相和張獨白老師的講書稿寫作,可是一年下來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進步多少,反而是加入談寫作紙上電臺這個免費的學習羣后,收穫不少。

倒不是老師們講的不好,寫作課上老師講的乾貨也不少,可爲什麼這一年我進步不多呢?仔細總結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聽的時候覺得爽,聽過之後就忘了,學了跟不學沒什麼區別,沒有學以致用。任何學習都是這樣,學了多少,知道了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行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2、這種碎片化學習,學完之後自己沒有及時總結覆盤,沒有建立知識體系和結構框架,頭腦中很多知識是亂的,沒有邏輯的。

3、只聽課,不寫,做作業只是應付了事,沒有用心思考,認真完成寫作課上的作業。

4、寫作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打磨的本領,沒有誰能靠聽完一門課就寫出好文章,想要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是不可能的。

5、學習任何新的知識,都需要消化整理。學習任何技巧和捷徑都不如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老師講的是自己的方法,不能完全照搬,聽完之後應該打磨適合自己的方法。

6、貪多嚼不爛。學的多,記憶和應用得少。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改進的辦法是,把每一位老師的音頻再聽幾遍,把課程中談到的方法應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2019年,沒有把老師說的方法用完就不再報寫作課了。把報過的課程免費研究透徹,把簡書、微博、喜馬拉雅及網易公開課的免費資源利用好,就不錯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