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批判性思維

當我們對形成結論的推理進行評估時,就是在進行批判性思維。人類在很多方面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有時候會因爲衝動而採取行動。即使不這樣,我們也難免會在疲憊、低落、憤怒、被一己之利或情緒左右時做出重大決定。本章的一個主題就是,我們的思維往往受制於不曾預期的心理因素,其中有一些是我們自己難以察覺的。這是否意味着我們要放棄批判性思維或者批判性思維是沒有效用的訓練呢?恰恰相反,正因爲我們不總是清晰思考、客觀權衡的純粹理性動物,我們要按照合理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推理。

本章探討過的其他概念如下:

□斷言:用陳述句所表達的信念(判斷、觀點)就是斷言或陳述。

□客觀斷言和主觀斷言:其真假不依賴於思考者的看法的斷言是客觀斷言。不具備前述特徵的斷言就是主觀的。

□“事實和觀點”:人們有時候稱真實的客觀斷言爲“事實”,用“觀點”指主觀斷言。

□“關於事實的斷言”:一種客觀斷言。說一個斷言是“關於事實的”並不是指它是真的,而是指:它的真不依賴於思想者認爲它真。

□道德主觀主義:道德主觀主義是這樣一種觀念:在談論事物的道德屬性時,所有的斷言就純粹是主觀的。“世界上的事並沒有好壞之分,是人的想法做了這樣的區分”。

□論題:問題。

□論證:論證由兩部分組成:爲結論提供支持的前提以及被前提所支持的結論。

□“論證”:有時候人們用論證這個詞表達的實際上是論證的前提。

□論證和論題:論證的結論所表達的是,經過考慮之後的關於論題的立場。

□認知偏差:影響人們信念形成的心理因素,本章探討的認知偏差包括:

·信念偏差:通過結論的可信度來判斷一個推論的正確與否。

·可得性啓發法:依據提及一個事件的頻率來判斷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

·錯誤共識效應:指人們假定自己的觀點和周圍人以及整個社會的觀點大致相同。

·從衆效應:指人下意識地讓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數人的想法靠攏的傾向。

·消極偏見:指人們相信消極信息多於積極信息的傾向。

·損失規避:人們往往更願意避免損失而不是積累收入。

·圈內偏見:認爲屬於自己圈內的人與圈外人不同的認知偏差。

·基本歸因錯誤: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爲、圈內人與圈外人的行爲。

·服從權威:只聽從權威指令的傾向。

·過度自信效應:過高估計自己對於問題答案的正確性概率的認知偏差。

·高於平均水平的錯覺:指人們在與他人相比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

□真:關於這個問題沒有唯一標準答案,本書也不會給出這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